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在应用写作过程中使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的情况,采用几种逐步升级的训练方法——词语交换法、同义选择法、语言反串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白不同语体的特点,理解应用文语言的规律,在实践上掌握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文学语言向事务语言转换的方法,也就是口头语言、文学语言向应用文语言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是规范化的全民语言,不源于口头语但又不同于口头语,是口头语言经过长期的选择提炼的结晶,这种全民语言和方言不是绝缘的,它们相生相成。方言不断被吸收进文学语言使文学语言得到丰富发展,文学语言的巨大作用力,使方言不断完善和深化。从这一辨证关系出发,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索《蜀语》与汉民族文学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广义的汉民族文学语言指汉语的书面语言。李实所生活的时代的汉民族文学语言为汉语古代的书面语。  相似文献   

3.
周旭东 《现代语文》2006,(10):48-48
艺术语言分为广义的艺术语言和狭义的艺术语言两种.广义的艺术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和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狭义的艺术语言是指变异的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教学语言的语体属性的几种观点作了比较分析,确定“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为教学语言的语体属性。因此,在把握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和优化教学语言方面,都必须从两者融化汇流上下功夫。同时,从教学实践出发,又以便于教师操作应用为基点,对教学语言提出了分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它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形式,充分体现出蕴藉性的审美特征。从文学自身的生产看,它凭借蕴藉性文学语言所营构的审美意象,创造出诸多的文学经典。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看,这种文学语言的存在,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建构民族地域认同、促进个体成长都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语言、文学语言,它们都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的标准语形态。准确、鲜明、生动是各种不同文体语言的共同要求,但不同性质、功能的文体,语言各有不同。文章拟运用写作理论并结合作品,分析应用写作语言和文学写作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不同于以往认知语境在听说交际中的研究,对商务英语写作中的书面交际认知语境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语境认知在商英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于书面交际的商务英语写作的语言语境体现于写作格式、专用语句及专业知识上;非语言语境体现于文化语境、关系语境和市场交易语境.  相似文献   

9.
出于对工具论语言观的反叛,俄国形式主义从对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分中发现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可感知性,捷克结构主义从对诗歌语言与标准语言的区分中论证了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性,新批评则强调了文学语言的表情性、伪指性与歧义性.本文反思了形式主义语言观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态交叉互渗关系以及对文学语言人文特性关注较少的缺陷,并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写作是否有独立的话语系统,是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说明了社会分工对教师语言特点形成的作用,并结合实例分析,提出教师的论文写作是以工作语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学术语言、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二者都属于语言的艺术,但前者更强调语言的指向性,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准确规范,简洁易懂;而文学语言则注重语言的内指性、要求陌生化,讲究艺术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言和应用文语言都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的符号系统,但由于各自言说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文学语言写作应用文,会因写作主体的情感及想象的渗透,削弱应用文文本的内在真实性和客观准确性.同时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和含蓄性,又会造成对应用文内容信息的歧义和误解.而用应用文语言写文学作品,也会因语言的单义平朴使文学作品显得浅显苍白,无法引起欣赏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共鸣.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要把握好两种不同文体语言的使用差异,以成功地完成和实现文学语言向应用文语言的转换和过渡.本文从文学语言与应用文语言的差别角度,对语言转换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已不满足于平铺直叙式的新闻写作方式,大家希望看到立体化的、有声有色的新闻事实,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借助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本文从新闻语言、文学语言的特点落脚,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探索新闻写作中语言方面的技巧和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方安 《中学教育》2009,(6):38-41,56
写作实际是一个语言转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转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转化以及被动语言向主动语言的转化三种类型;建构良好的作文图式是作文教学的内在机制;语言转化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思、说、写”相结合、分层指导和读写循环等写作策略上。  相似文献   

16.
理论文体、新闻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是十分讲求语言准确性.但文学语言因其自身的审美特质所规定的自身独特的审美追求是一日形象性;二日精炼性;三曰情感性;四日音乐性,因此,文学语言不那么在意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都属于语言的范畴 ,都是对经验世界的书面表述 ,因而它们都具有书面语言的一般特性。这使得二者在“真实”美和“简约”美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但是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毕竟承担着不同的传达功能 ,是对不同层次的经验世界的书面呈现 ,这又使得二者“真实”和“简约”的审美指向有着鲜明的异质性。在充分把握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的同一性和异质性上 ,适当地借鉴和引入文学语言“真实”和“简约”的审美蕴涵 ,对于写作更加完美的新闻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言是依附于文学语言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但由于其目的不同,因而在语言上表现出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广告语言的特点,找出了广告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些相似点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元代散曲语言不同于前代的文学语言,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色。元代散曲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大众化文学样式。本文通过对元代散曲语言特征的归纳,分析元代散曲独特风格背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日常语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都是具有人文价值的语言,都是具体语境中发生的语言行为与交往对话。话语的涵义完全是由它的上下文语境决定的。语境在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甄别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日常生活中对话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言语具有双声的性质,作为日常生活中交往的双方,其语言往往也是复调的。文学语言(诗性语言)也是"有意味"的语言。其"意味"在于从语言中显现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对话。文学语言的特性就是超越在场的东西,通达到不在场的东西。文学语言的复调性由此而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