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那么,怎样让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我们应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那么,怎样让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我们应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下从关注学生、研读文本、对话与个性化体验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那么,怎样让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我们应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下从关注学生、研读文本、对话与个性化体验等方面,谈谈我  相似文献   

4.
教师为生成课堂设置的预设必须是充分的、生成的,只有这样的预设,才对高效课堂有用。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式地解读了"生成",可是把"预设"却完全地抛弃了。但凡教师操作不当,让生成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可能学生活跃了,课堂也热闹了,但这只是你看到的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实际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四步:预设课堂流程——弹性灵活;预设有效情境——引领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预设学生反应——使探究活动更具科学性;预设教学策略——让课堂拥有生成,以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备课:精心准备,追求"完美"教师在备课时的一系列教学设计及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反应的预计,称为课堂预设。而课堂生成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预设之外的情况,虽然超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范围,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上"未曾预约"的"美"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事先预设好的教案,在课堂上教起来却会遇到很多困难。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情况不可预见,具有即时生成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要精心预设教学方案,课堂上要顾及互动生成,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构建互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清静、朴实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教学手段上追求先进,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追求亮点,教学效果的预设上追求完美。在这种致力追求完美、追求喧闹的路途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一个误区:在多媒体的衬托下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但这种预设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教案进行演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对象"和"主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堂教学中有"预设"和"生成"之说.课前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制定教学目标,组织习题,设计教学程序,并尽量考虑到未来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件、状况以及应对的策略等,这些内容统称为"预设"."预设"的内容在课堂上的实施却不一定能称为"生成".如果将"预设"的内容一成不  相似文献   

10.
正常有教师上课的时候被学生突如其来的回答弄得不知所措,何故?预设不够充分。预设表现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师生按照课前的设计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预设表现在结果上,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达成了原先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解读,要活用教材,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力求让课堂教学达到"挈领而顿,百皱皆  相似文献   

11.
听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墨梅》和《石灰吟》),能清晰地感觉到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跳跃、舞动,课堂不是行云流水的快节奏,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师生的智慧在流淌,真正感觉到了“丰富的安静”;课堂里没有教师刻意为之的预设,但却感受到了教师个人解读的深刻,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最远的终点……看似不经意,看似不精致,细品起来却韵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为正常的教学进行做好了铺垫,但是纵然你在课前已经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包括各种预设,但是课堂上还是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经过课堂这一实践关的检验,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实践才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以下记录的是笔者在一次有关"费马点"的教学实践前后所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顾素兰 《文教资料》2011,(11):139-141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文章从课程的预先设计、课程的动态生成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来自农村的老师可能都有在土灶上煮饭的经验:一大锅的饭,你要煮得好吃、香喷喷的,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先旺火而后再小火,这样的饭才香;如果你第一次没煮好、煮熟,无论第二次你怎么加工永远也成不了一锅好饭。这使我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类似的情况:教师预设某项知识要在某个环节落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个知识点却提前出现了,这时候教师如果没能抓住,而是按照既定的预设进行,那么无论后面教师再如何百般讲解,如何力挽狂澜,也没办法达到预设的目标。举个例子,日前在全市评优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认识钟表》一课,其中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感悟“钟面上的一个时刻可以表达生活中的两个时间”。课堂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要求通过多维的、开放的课堂预设去促进课堂的生成,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生成来完成预设。教师不仅要做到高质量的课前预设,还要能够机智地面对课堂生成,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捕捉每一个动态生成资源,将课堂预设演绎得生动活泼。 1 结合化学实验进行多维预设 在教材的挖掘上,化学实验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有些现象却可以用多种性质和角度去解释,这就需要设计其他实验一一的排除或验证物质的性质;在学生的准备上,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注意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准确把握问题的切人点,引导学生利用耳、鼻、眼观察实验,并适当地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准备多个实验,随机应变地选择预设,为顺利生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它明确提出了"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课堂应充满想象与创造、教学过程要体现互动与合作"的设计理念.目标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构建学生的新生活,即可能生活.相对于刚性的预设目标而言,对话教学在目标设计上呈现出典型的"生成性目标"取向.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态度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正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一节高效课堂像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有脉络,有主题,或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或行云流水,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笔者认为,关键是问题的设计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点拨、启发、追问,有机结合,再加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真实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在一定预设的前提下活起来,正所谓"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那么,如何设计问题呢?一、问题的出现要有情景性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毫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数学课堂的教学预设无论怎样完美,实际的价值都必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的这一关注课堂的智慧之问让我们深深地思索。每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经常出现"不可预约的精彩",但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预设了却没有生成,生成了却没能抓住,抓住了却生成的是偏离的无效的甚至是垃圾的……怎么办?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