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吉尔伯特和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问世以来,文学中的女性疯癫现象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典作品中的这一问题。疯癫不是与生俱来的精神疾病,女性疯癫亦非自然化的产物,而是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疯癫的标签一旦落在女性的身上,她们从此陷入无声的黑暗之中。《简·爱》中的伯莎·梅森、《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和《黄墙纸》中的女主人公,三者的疯癫均是父权制在所谓"理性时代"的产物。对女性疯癫建构的探讨,旨在揭露父权制及其男性中心主义医疗体系通过建构女性疯癫达到剥夺女性话语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名女奴的人生际遇》是早期非裔女作家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一部自传式作品。它揭示了处在奴隶制与父权制夹缝中的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出现的身份危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琳达的成长史,可以窥见其对身份的探索,以及黑人女性的觉醒对整个黑人民族身份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啊,拓荒者!》中的人物形象,从女主人公对待自我女性身份和与其他女性的关系等来分析其女性意识,从她对待土地的态度来分析其自然观,结果表明:女主人公由于受到父权制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缺乏对女性身份及自然的正确认知,因而性格中曾经存在着男权倾向,排斥女性身份并以征服和利用土地来满足自我利益;但随着其认知的深入,主人公逐渐接受自我身份,并产生了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美国女权作家吉尔曼作品《黄色墙纸》中疯癫背后的清醒这一主题,本文的女主人公在疯癫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当中清醒的意识到并确认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相似文献   

5.
赵阿娟 《文教资料》2008,(16):30-32
本文旨在试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探讨<藻海无边>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自己的身份,从而进一步提出了生活在前殖民地的白种克里奥耳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的作品《美妙的新世界》是二十世纪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之一。这部集中体现极权主义危害的小说,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传统父权制社会秩序的认同,男性视女性为欲望的对象化存在。从社会性别研究视角出发,这种厌女症恰恰暴露了男性的不自信和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六十盏灯》中,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盖尔.琼斯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露西.斯传奇的坎坷经历是对父权制主宰的社会意识的鞭挞,是对女性遭受的压迫的无情揭露。露西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最终推翻父权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在父权制社会中 ,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的霸权话语中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 ,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 ,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强加于她的“镜中影像”的身份不惜以死抗争。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瑟琳的悲剧重新解读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父权制下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妇女的真实生命体验 ,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  相似文献   

9.
李君 《文教资料》2013,(31):118-1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其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禁锢和父权制度压迫的典型南方受害女性形象。本文拟从文本结构入手,剖析人物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进一步阐明女主人公爱米丽没落的贵族身份和其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道德规范的制约;同时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使女性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令女主人公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下呈现出扭曲了的可悲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青草在歌唱》中女性与自然相似而紧密的联系,探讨了两位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社会压迫下不同命运的形成原因、自然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得出了女性只有与自然为友,不懈地抗争于男权社会的压迫,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我的人生,达到女人、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凯特&#183;肖邦的《觉醒》自1899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其大胆的性意识描写和反父权制的女性主体意识在评论界倍受争议。文章通过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理论,追溯和分析主人公爱德娜在前俄狄浦斯时期所经受的童年的精神创伤,及其成年阶段既无法认同父权主义又无法完全回归母性而最终不得不投向犬海结束生命的过程,揭露了对女性压迫的根源于从孩童时代便开始把女性为交换和定义的对象男性象征权力。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强加于她的身份不惜以死的抗争。她的悲剧性结局也展示了女性面临的情感困境和社会习俗的障碍。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瑟琳的悲剧重新解读,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父权制下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妇女的真实生命体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  相似文献   

13.
《蝴蝶梦》以“灰姑娘”模式把女主人公“我”被动引入男性生活世界,实际却沿袭将男性主人公作为环境因素引入女性世界的女性写作传统,“我”不仅具有显性的故事叙述者身份,也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作品中。以“我”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展现复杂交错的两性关系境遇,围绕符合父权制文化传统的“我”,揭示男女之间顺从、对抗或背离的关系状态。以“我”屈从、依附的被动身份向反抗、被依赖的主动身份转变,消解男权话语对女性单向控制的可能性,曲折传达作者对男女之间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和沟通的两性关系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和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青草在歌唱》中女性与自然相似而紧密的联系,探讨了两位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社会压迫下不同命运的形成原因、自然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得出了女性只有与自然为友,不懈地抗争于男权社会的压迫,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我的人生,达到女人、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王殊韵 《海外英语》2013,(23):239-240
凝视中蕴含着性别意识。女性意识在海明威所创作的《雨中的猫》中被刻画得极为细腻和深刻,其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永久的悬念和无尽的话语阐释空间。该文以凝视理论为切入点,在揭露了小说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余也论证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的作品.作者通过女主人公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摆脱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女性主义观点.在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曾凡海、吴江皓的两种译本中,通过比较他们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译法,可以揭示出女性译者在翻译时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通过《菊花》一文,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展示了自然和女性的认同性;同时,通过男主人公亨利和赶车补锅人对菊花和伊莉莎的态度,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8.
《简&#183;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的作品。作者通过女主人公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摆脱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女性主义观点。在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曾凡海、吴江皓的两种译本中,通过比较他们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译法,可以揭示出女性译者在翻译时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福科权利话语理论并结合女权主义分析比较<黄色墙纸>与<简爱>,解读作品中"疯女人"疯癫的现实意义.首者以女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反抗男权统治,而后者借助梅森实现其内心隐秘的愿望.伯莎与简·爱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黄墙纸》是女性主义者吉尔曼的代表作。文中通过描写妇女受到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揭露了性别歧视和压迫。批判了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探讨了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象征含义,从而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