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2.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3.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4.
索有福 《青海教育》2014,(11):14-14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将爱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对学生的真情和爱心的感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平等地爱所有学生,要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班里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一种职业情感。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真正关心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同样,只有爱教育的老师,才能用心研究教育教学,才会把教育当作终生挚爱的事业,假如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所以,教育需要爱。  相似文献   

7.
爱心教育可能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名词,那么,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是否就是简单地视为爱学生?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爱心教育.从真正而全面的角度观察,爱心教育可能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回报爱--爱亲人、爱身边每一个人;爱生命、爱大自然、爱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就把爱心教育界定得更广泛、更深入.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我时不时地进行沉思,回味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究竟,爱的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书中阐明一条观点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善良的人。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名叫韩璐的同学,她先天听力不健全,五岁  相似文献   

9.
学生需要爱.更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爱心。懂得去爱的人.生活总是充满朝气、活力和喜悦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学生心中爱的种子,除了家长以外,还要靠老师来播种。老师应对学生从小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境界?怎样才算是一名有境界的教师?我不想在这里讲更多的大道理,只想从如何把握五个度这一角度谈些个人理解和体会。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老师就不可能爱岗位,爱学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11.
刘映桃 《教育导刊》2001,(15):62-63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重担。班主任在育人岗位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效果。花匠之所以能把一棵棵的幼苗培养成长,是因为他了解幼苗的生长特点;驯兽师之所以能把凶猛的老虎、狮子驯服,是因为他掌握了猛兽的生活习性;医生之所以能对症下药,把病人冶好,是因为他了解了病人的病况,掌握了药性和药效。同样的道理,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师其亲,信其道教师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做好一名教师 ,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格调高远 ,富有爱心。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其实质是对学生充满爱心 ,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 ;孟子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乐事 ,其爱生之情溢于言表 ;陶行知说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 :“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爱”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董事长高震东先生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今中外的这些教育家都认为 ,教师最核心的道德就是爱学生。真正的好教师一见到学生 ,就由衷地高兴 ,一想到学生 ,责任感就自然升腾。…  相似文献   

13.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14.
一、用挚爱的心静待花开 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的教育,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地去关心学生.这种爱会表现在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上.爱是相互的,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学生,学生才能用爱心来回报教师. 一年级上学期,班里的王某连续几次都没完成家庭作业.我就生气地问他:"你不做作业爸妈不管吗?""爸爸妈妈都不管."听了孩子的回答,我有些怀疑.通过对这个学生的深人了解才知道他是一个留守儿,爸妈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  相似文献   

15.
我们喜欢谈教育爱心,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没有爱,的确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之爱不是抽象的,它应该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有爱的能力。可能没有哪个老师会说自己不爱学生,但面对各具个性的学生和一道道教育难题,不少老师却一筹莫展。可见,抽象的爱并不能解决教育问题。真正的爱理应包括教育的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开展孝心教育需注意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梅 《甘肃教育》2011,(20):20-2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几千年来.它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教育的魅力来自爱的魅力,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若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学生们的爱心是培养出来的,作为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爱心,除了自己有爱心之外,还要掌握教育的艺术,懂得一些教育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张忠苍 《中国德育》2012,(17):56-57
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2010年10月,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被确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西部地区爱生学校实验校,在践行“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洒进学生的心田,爱是学校文化的本色,无爱即无教育。于是,我们以爱为起点,...  相似文献   

19.
“爱”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但爱孩子连母鸡也会,爱还要讲水平、方法、艺术,像医生一样只有治病救人的朴素用心是远远不够的.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没有对学生的爱心,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真诚的教育。而教育爱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如何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住打开学生心灵的几把钥匙。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阐述了笔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无痕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振华 《课外阅读》2011,(11):147-14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教师的理解宽容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