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本组织形态,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然而,学界对官僚制的看法却褒贬不一,即使在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对其认识也不统一.但从中国社会发展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具体阶段来看,理性官僚制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各国因为官僚制弊端的充分暴露而高呼"摒弃官僚制"的时候,中国却恰恰需要为官僚化的不足补课,因为我国行政体制目前最缺乏的是法制、效率、专业化和理性精神。在分析理性官僚制的特点和当前中国行政环境的基础,认为建立现代理性官僚体制才是中国行政改革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理性官僚制的一些先天性缺陷以及其过度发展导致的与后工业社会的不适应,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以“摒弃官僚制”为主题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然而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发展阶段以及官僚制的发育程度不同,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不仅不能摒弃官僚制,而且还要为官僚制“补课”。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的官僚制是作为一种古代官僚制的传承而存在的,相对于西方现代官僚制来说存在诸多缺陷,是发育不良而不是发育充分.在西方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兴起针对官僚制的改革浪潮时,中国的行政发展既不能简单地摒弃和修缮传统官僚制,也不能一概排斥现代官僚制理论,更不能拒绝和否定当代西方行政学理论与实践.要充分认识到欧美当代行政学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实现全球化时代中国公共行政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即在对理想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等当代西方行政学理论、运动与模式的借鉴中克服中国现行官僚制弊端.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官僚制的概念,指出官僚制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由马克斯·韦伯、威尔逊等人创立,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公共行政管理、公共选择理论等不断丰富与发展过程.分析了理性官僚制的困境,认为理性精神的回归标志官僚制正以一种更完善的状态重新回归.立足于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借鉴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精神,吸收官僚制的合理性内涵,将对我国建设法治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官僚制”这一概念有两重含义。韦伯在历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广义的官僚制概念 ,所以 ,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中国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 ,而当前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官僚制概念 ,是特指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现代官僚制 ,即现代形式的官僚体系。现代官僚体系作为一种理论范式而定型则是马克斯·韦伯的功劳 ,正是他从理论上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了这类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原则 ,所以人们往往把韦伯看作官僚制组织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对官僚制理论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官僚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为处于官僚化不足阶段,而官僚制理论对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模式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由于传统官僚制的许多观念依然在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模式之中有所渗透,导致现有模式在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对理性官僚制的借鉴和超越,提出了对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决策体制模式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在近现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理论范式,韦伯的官僚制以其理性化的精神内核在西方工业化时代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理性官僚制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通过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蕴涵的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官僚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西方社会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 ,传统的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官僚制已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在这一背景下 ,产生了以“摒弃官僚制”为口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但是官僚制在当代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简单摒弃官僚制也会使我们重新陷入困境。因此 ,新公共管理运动实际上是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对官僚制进行修正 ,从而使改造后的官僚制政府更能适应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在当代中国 ,既不能简单地以发展官僚制为目标 ,也不能简单地以摒弃官僚制为目标 ;而且 ,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于组织结构或行政层面 ,而应扩展到政治、社会、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在总结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性官僚制。由于理性官僚制创立于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中表现出了许多不适应性。理性官僚制强调的是非人格化的管理模式及工具理性。在工具理性遇到困境时,只有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从官僚体制内组织成员价值范式的转变上来革新官僚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理性官僚制为分析对象,阐述了理性官僚制产生的前提条件、存在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揭示了理性官僚制的固有悖论,并提出了在行政环境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理性官僚制进行救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理性官僚制肇始于对专制的反动,却又深陷反民主的"泥潭",是现代性之祸还是官僚制自身逻辑使然?抑或两者皆有?探究其中原由,以期对官僚制提供某种解救之道。对官僚制的修修补补并不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但是完全抛弃官僚制在现代社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或许可以选择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3.
自官僚制诞生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或支持或反对,或维护或批判。纵观众学者对现代官僚制的批评,主要是由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对官僚制的"低效率"进行批评;另一条则是从民主的角度来对现代官僚制的民主价值进行批评。本文将以民主为线索,对西方理性官僚制的民主走向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管理取代官僚制”,是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而中国行政改革所面对的生态环境极其复杂性,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因此,中国行政改革应跳出西方发达国家的思维定式,坚持实施“新公共管理补充官僚制”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一种理性官僚制为主,新公共管理为辅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官僚制理论的创造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作为工业社会乃至更为长期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模式具有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官僚制的悖论也因此而产生,其作为一种理性的组织制度,对于工业社会的进步、组织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官僚制重要性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官僚权力的扩张,这对于民主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现简要分析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的价值取向,以及马克斯.韦伯对于民主化的危机所产生的看法,以引起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现代行政国家与代议制政府之间紧张关系的缓冲尝试,代表性官僚制对民主行政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民主行政模式建立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摒弃官僚制,而是对官僚制的反思与完善。代表性官僚制所赖以维持的主动代表与被动代表机制,对于贯彻落实民主行政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官僚制变革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着对原有的理想型官僚制组织模式的修补、替代与超越。面对这样的国际行政改革环境,我国的官僚制行政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挑战。西方各国的官僚制改革的实践证明:行政环境是选择公共管理模式必须考虑的前提因素。因此,中国的行政模式改革也必须将中国的行政环境列入考虑前提。文章通过对中国行政环境的分析,得出理想型官僚制的深化与多元模式并存是中国行政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官僚制是马克斯·韦伯政治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产生于20世纪初,应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高速工业化之要求,被广泛采用。当代社会,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官僚制也因此受到诸多挑战,但官僚制仍是当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合理选择。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官僚制发展不足。正由于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对我国的官僚制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理性官僚制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其优点和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的政府改革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条件和国情,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应该建立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理性官僚制。  相似文献   

20.
官僚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韦伯从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官僚制的内涵及其特征构建了官僚制,官僚制从诞生以来不断地遭到各种批评与指责,但是韦伯所开创的理性与科学的研究范式在目前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中国面对当前"官僚制"发展不足的现状,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吸收官僚制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