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大河流域的黑龙江流域文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介绍黑龙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粗线条地勾勒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脚步,旨在告诉人们: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也属于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河流域的黑龙江流域文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介绍黑龙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粗线条地勾勒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脚步,旨在告诉人们: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也属于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3.
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支拓荒队,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事实上,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取得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西亚和埃及,也就是他们本地区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发展,对古代的印度、甚至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滔滔...  相似文献   

4.
文章所研究的中国东北五大流域的历史与文化范围,并非仅仅包括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行政区划。而是从大江大河的流域之地理概念出发,尽可能地按照流域的走向探讨其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文章主要对东北古代民族的源流、谱系及其活动和迁徙的地域、考古学文化类型的地理分布以及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古国、方国、王国乃至由东北古代民族所建立的帝国政权做为流域文明线索结合重要的历史遗迹和遗物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流域的空间范围所及的区域中进行梳理和叙述。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15-16日,由黑河学院主办,黑河学院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国北疆高等学府黑河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俄、日、韩四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6,(5):142-144
<正>2016年9月15-16日,由黑河学院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国北疆著名高等学府黑河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俄、日、韩四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黑河学院校党委书记曹百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黑河学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新时期中俄关系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濊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章从理论与研究路径上探讨清水江流域文明500年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的视角应是多族共生与边疆开发;研究内容包括经贸、政治格局、语言、契约文书和建筑等多方面问题;研究方法为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视野;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长时段考察和建构"清水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濊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安徽的行政区划在明朝时期初具雏形,在清朝时正式设立。明朝时期安徽全境首次被纳入一个行政区划,凤阳府的设置和督抚辖区的划分,使得安徽省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清朝康熙六年(1667)苏皖分省,安徽省在历史上始出现,经过雍正年间对省以下州府县的调整,安徽省的政区机构大致确定。经历了明清五百余年,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行政系统,安徽地区行政区划的这些变化背后蕴含着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当今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资源配置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揭露“台独”分子企图破坏祖国完整统一的野心,本文从民族渊源、语言文字、古代行政区域归属以及孙中山先生希望祖国完整统一的临终遗愿等方面。阐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允许任何别有用心的人进行阴谋破坏和分裂活动。从而悟出一个基本道理: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我省清代史学家以宋太祖将最先归附于宋的“矩州”,嘉称为“惟尔贵州”一语,套用黔中称“矩子”为“櫃子”为同一物名这一叫法,于是想当然地演绎为“矩州语讹为贵州”,说成“于是始有贵州之名”起源的出据典籍。笔者认为,史学家们以宋太祖敬呼“矩州”为“惟尔贵州”抬举之词的“贵州”代称,将一部由宋徽宗以“黔南路”军事手段“拓地环二千里”形成的新型区划,始建的一个真正的黔省“贵州防御使”之史统统抹掉,从而导致至今无人破译“贵州”行政区划源于“黔南路”历史源流的断层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本文在阐述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对其特点和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世纪初顾颉刚等首倡“疑古辨伪”以来,学者多方寻求“重建古史”的途径。在重申“史官史职”与注重考古发掘的同时,对于古代“书体书例”的归纳总结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记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在反思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的看法,显示了勇于探索真理的理论勇气,表现了以构建符合中同古代历史实际的中国古代史体系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史应分为四个大的时代,即血缘家族——氏族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州郡时代、行省时代,并认为这一划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歧,反映中国古代历史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观念把舆地之学仅视为史学的附庸,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脱胎于舆地之举的历史地理学茁壮成长,五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历史学中的一门显学,学科理论逐渐莉到完善,学科基本建设初步完成,历史人地理研究方兴未艾,高质量的论层出不穷,在历史政区,疆域,产业,人口,城市,军事,交通,社会化,古代地理学家与地理献等领域均有所突破;同时居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方面也是成就喜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研究日益兴旺,这一切均昭示着该学科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图书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贸易活动是中国图书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图书贸易的主体、客体、渠道、对外交流和管理五个方面研究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分析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的发展过程,企图构建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