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丽 《四川教育》2004,(7):26-26
医生以“望、闻、问、切”四法探测病情,我也曾沿袭此法把脉自己的学生,一度屡试不爽,但如今其灵验度却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有所谓“望、闻、问、切”法.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掌握学生学的情况,也可借用“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及时地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速度,争取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医生以“望、闻、问、切“四法探测病情,我也曾沿袭此法把脉自己的学生,一度屡试不爽,但如今其灵验度却受到了挑战.   性格的多重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意识与孩子身份的尴尬,思维的独立性和生活的依赖性等矛盾碰撞,形成了复杂的少年“心理个体“.仅从衣着看,似乎个个都个性奔放,然则在同学堆中侃侃而谈的他们,于父母、师长面前则沉默寡言;朋友近在咫尺,却羞于推心置腹,笔友远在天涯而书信不断,更有的把网上难察真情的他(她)当做了生死之交……这些非理性的行为表象背后有何秘密?“望、闻、问、切“等方式已很难叩开孩子们向成人世界筑起的“心理围墙“,一个偶然的尝试,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突破了这道围墙.……  相似文献   

4.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手段,它能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解除疾病。因而,“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历代中医大夫广泛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望、闻、问、切”四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成秋 《师道》2000,(1):48-48
望、闻、问、切、谓之“四诊”,是我国传统中医诊治疾病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要使班集体健康发展,班集体成员健康成长,也有必要“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的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把学生当作“病人”,把教师当作“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学生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望、闻、问、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的杰作。而在当今日益蓬勃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这四种中医沿用的诊断方法也有了用武之地。弃医从文后的“望、闻、问、切”不但能  相似文献   

8.
温泉 《文教资料》2013,(20):91-92
我国中医诊法中的“望、闻、问、切”经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孕育着切实可行的认知人体生理状态的诊理诊法,堪称医学之瑰宝。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望、闻、问、切”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张建忠 《教育文汇》2012,(10):20-21
笔者认为,受家长欢迎的家长会应该具备“望、闻、问、切”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望、闻、问、切”本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作为教师,如果也能正确运用“望、闻、问、切”来诊断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对症施教,将使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效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也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矮子爬楼梯——步步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它可以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以此为据对症下药,解除疾病。因而。“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历代中医大夫广泛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把四诊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在工作中做到“望”、“闻”、“问”、“切”,就一定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好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望、闻、问、切”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据此对症下药,祛除病痛,甚至起死回生,因此为中医大夫广为应用,达到良好的治病救人的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望、闻、问、切”四法与了解学生、教育学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效果。一、留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有人认为:“班主任和学生天天在一起,对每个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其实,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  相似文献   

14.
夏斌 《辅导员》2013,(13):39-40
想写好作文,第一步就是审好题,审清题。审准题。可是要把题目审好,并不容易。就像一个老中医给人看病一样,没有练好“望、闻、问、切”的功夫。很有可能看错病,用错药,误人性命。今天我就告诉同学们如何借鉴中医理论——望、闻、问、切来审题吧。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首先就是要做好学生的 转变工作。那么,解决学生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手到病除”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要学会班主任工作的“望”、 “闻”“问”“切”本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此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把这四种方法综合运用到班级管理中颇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周艳光 《山东教育》2004,(31):18-18
在如何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问题上,我们不妨采用我国古代医学上的“望、闻,问,切”之法。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河南教育》2005,(11):35-35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它和语文教学有什么关系呢芽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教研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深深地感到“望、闻、问、切”这种中医诊病的方法,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如果把它总结出来,用于教学,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它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医的“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闻诊”是指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是指通过询问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目前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诊…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名医扁鹊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他运用此法给人治病,诊断准确、疗效颇佳。笔者认为,望、闻、问、切“四诊法”,如果运用到教学中,也有利于教师组织和驾驭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 ,可采用“望、闻、问、切”等手段 ,采用分析、综合、推理等方法 ,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加以处理 ,使班级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