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宪政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和对人民自由进行保护。文章在对宪政内涵进行简单地考察之后,指出托克维尔提出的宪政思想是基于对民主的担心,民主可以导致“多数的暴政”,也会导致“民主的专制”,从而带来个人自由的失却。为防止这种危险,托克维尔认为必须实行宪政,即首先要在国家机构内部实行权力制约,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制衡和权力的横向分立;其次是宪法对国家的权力要有明确的限制,保证公民有结社和言论自由,从而实现宪政与共和两种政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王洁  陈红专 《华章》2007,(11):92
宪法概念是宪法学的基石范畴,宪法概念的准确定义对宪法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宪法概念存在很多争议,必须通过对宪法本质的研究才能得出被大家所认可的宪法定义.宪法的本质是限制和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最能揭示一个国家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最能揭示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趋向。政治权威保证法治沿着预定轨道发展,传播了法治精神,推动了法治的实践;缺少政治权威的参与,法治进程将充满困难与坎坷。俄罗斯的宪法框架中肯定了政治权威的作用,将至高权力赋予总统,宪法无疑给俄罗斯总统权力的集中提供了法律保证,而作为权力的行使者——总统,他的政治权威对宪法实施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两种君主立宪制□尹金君主立宪制又名“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在这种制度下,由于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力量对比不同,君主的实际权力和地位的差异很大。例如英国,因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宪政是国家以宪法为基础,实现宪法价值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政的价值在于其能够维护民主的有效运作,实现权力的合理配置与人权的切实保障。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均指向"权力"这个政治的核心内容,均与保证权力的运行密切相关,并且需要通过制度化来保证权力的运行符合宪政的目的。因此,权力运行的规范与限制是宪政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丁标 《培训与研究》2006,23(6):73-74,80
法治社会,是指以市场经济作为其活动空间的自治自律的市民主体通过契约,理性缔结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应有权利和利益的一种社会形态,法治社会与非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交往方式及其规范模式方面的差异。宪政国家是指为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免受政府及他人的侵蚀,通过并依据宪法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限制与规范的国家。法治社会是宪政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通过公法与私法适度渗透来实现良性互动,确立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式,正是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的互动构成了宪政。  相似文献   

7.
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乾瑞 《天中学刊》2003,18(6):33-35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实施宪法,限制、控制政府权力,防范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权利,是人类理想的政治制度。实施宪政旨在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宪政包含民主、法治、人权等诸多内容。宪政国家的实现需要有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高度民主的政治、健康多元的文化为背景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宪法宪政精神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政治学和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只有当宪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精神要义,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相一致时,宪政的实现才成为可能.然而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的精神要义总体背离,基本成了确认军阀独裁合法化的工具.反思近代中国宪法缺失宪政精神要义的表现和原因对于当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宪政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保障,控制国家权力;二是微观保障,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历史地看,宏观上,人权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宪法观念从限制国家权力到作为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的变化。微观上,人权促使了基本权利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新跨越。我国宪法和现代宪法观念有暗合之处,但不能等同。这是对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认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宪法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和扩展 ,规范国家权力的良性运行 ,是法治社会最有力的保障。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宪法学的核心问题进行阐述 ,以期对宪法有更深刻、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应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社会的发展环境能给人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契机。但中国传统社会国家与社会表现出的胶合状态与新中国建立很长一段时期表现出的同构状态,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目前要把社会从国家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人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努力促进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市民性就是自由、平等、经济人理性和社会理性。要树立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保障权利的人权观念 ,就必须承认和提倡宪法的市民性。通过对宪法市民性的提倡 ,有利于达成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机整合 ,从而可以形成对宪法的完整认识 ,为我国宪政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政治地位以及宪政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在当今我国宪政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党内把握我国宪政发展的基本走向,创立稳定的政治环境,适时地把党科学的改革政策上升为宪法规范,发挥党在实现宪法中的带头作用,协调各种宪政推动力量等。同时,党还必须科学处理党的权威与宪法权威,政党推动与政府、公民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和谐电大系统,促进各级电大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发挥中央电大的龙头作用与地方电大的支撑作用,强化市场理念、以生为本理念、系统优化理念、质量和特色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运作、以改促建、共同发展等基本原则,抓好开放教育这个中心,推进系统管理体制、系统运行机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学工作、招生工作等改革,增强电大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理应型塑顶层共生、底层融合的互嵌关系。然而,在实践场域,贫困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遭遇认知脱嵌、能力脱嵌、结构脱嵌等多重脱嵌困局。新时期,要切实提升贫困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需从观念再嵌、资源再嵌、制度再嵌入手,实现贫困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再嵌,达成共同演进的良性互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VAR模型定量测度了安徽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是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并提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共预算改革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改革,权力制衡和宪法原则是预算改革的准则,应着力强化人大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预算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以此推进预算方法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高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能,改善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价值所表征的是其同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和满足的效用关系,它具有作为价值主体的学术价值、作为价值客体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专业共同体的价值文化,由此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共同体价值文化这相互支持和协同的"三体"价值结构形态。为了规范学术秩序和防范学术失范,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当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科学"三体"价值的本质规定、结构构成、基本关系和内涵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合理的评价制度规范、评价标准规范和评价技术规范这三维评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