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在维也纳(一) 没过多久,爱因斯坦就认识到,同格罗斯曼的合作已经带来了一些违背自己初衷的结果。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至1913年春,他的引力思想有些什么发展。1907年底,他发现引力在相对论中的奇特地位,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如何将引力纳入狭义相对论,而在于如何将引力作为一种手段,使理论从匀速相对运动协变性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探讨》2008,(2):F0002
本书从教育学和人才学,从科学学和创造学的多视角来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对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影响,和谐教育与和谐教学,学校课程与和平教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创造奇迹,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创新杰出人才的成才之道,培养创新杰出人才的教育,教育原理、教育模式、教育经验。本书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融合的读物,其论述简明而生动,文理渗透,且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本书适合小学、中学、大学的广大教师,以及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4.
欢乐无限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和歌德尔相识于1933年,当时歌德尔只有27岁,而爱因斯坦已54岁。作为第三帝国(1933年至1945年纳粹统治的德国)的难民,在二战期间他们来到美国,他们都讲德语。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们就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他们的办公室离的很近,每天一起步行上班,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尽管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歌德尔是数学家,但是,他们都具有超越其学科领域的智慧。他们在科学上的密切关系源于俩人深刻的性格差异。爱因斯坦是一个自信而坚定不移的人,而歌德尔往往在争论之前就退却了。歌德尔两次罹患神…  相似文献   

6.
陈强 《红领巾》2009,(1):3-3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阶一阶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大叔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一点烟灰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其在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而荣获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接受一位记者的独家采访时,爱因斯坦讲了这样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故事。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  相似文献   

8.
一、等来的灵感。一天.有住朋友请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吃饭。主人到厨房去了,爱因斯坦坐在桌边等人上幕。突然间灵感袭来,他拿钢笔就在桌上画了起来。几分钟以后,主人回到饭桌边,他发现,刚刚买来的新桌布上已经被客人爱因斯坦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学术界以及新闻媒体关于国际物理年由来的报导中,都有这样一种说法:由于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5篇非常重要的论文,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了科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1905年也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里说的5篇论文是指关于光量子论、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以及关于布朗运动的2篇论文。其实,爱因斯坦在1905年还有一篇值得和它们相提并论的论文,那就是他的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科学家,埃尔伯特·爱因斯坦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但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却很难去描述他,最多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去了解他作为丈夫、父亲和朋友的一面。沃尔特(畅销传记《本杰明·弗兰克林》和《基辛格》的作者)在《爱因斯坦:他的生活和字宙》一书中将爱因斯坦的生活、爱情和他睿智的发现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1.
有人想考考爱因斯坦,问了一堆诸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如何”之类的问题,而爱因斯坦答道:“我永远也不去记我在任何一本手册中都可能读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从经典物理学步入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了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有关国际组织把今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但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位科学巨人。也是一位哲学大师和教育学家。虽然他坦率地承认在教育学领域,他只是一个半外行,只有一些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然而他在学生时代和在学校执教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他那非凡的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16岁的时候,父亲给他讲了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与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顺着钢筋踏梯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依旧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  相似文献   

14.
曹跃进 《考试周刊》2013,(71):31-31
一、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所属单元的整体目标是“亲情依依”。课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大街上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相似文献   

15.
这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一次手工课上,严格的女老师布置说:“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动手做一件小手工制品。”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决定动手设计、制做一只小木凳。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纷纷将自己做好的小手工制品交给了老师,剪纸呀,泥塑呀,木刻呀……摆满了讲台。爱因斯坦呢,却没有按时交出手工制品。老师望着累得满头大汗还在继续制做着的爱因斯坦,破例让他明天再交。第二天,爱因斯坦高兴地把一只做好的小木凳交给了老师。老师看了看小木凳,皱起了眉头。这是一只做工很粗糙的凳子…  相似文献   

16.
以己为镜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边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为此.他的母亲每天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无所作为.于是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孩子,你以后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还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该如何谋生,如何出人头地呢?”而爱因斯坦听后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他的母亲:“妈妈.你难道没有看见我的伙伴们,他们不是也都和我一样吗?”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其在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而荣获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接受一位记者的独家专访时,爱因斯坦讲了这样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故事。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  相似文献   

18.
钟沛璋 《师道》2005,(5):17-17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并不为国人共知。直到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谁是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这才引起人们对爱因斯坦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人”:爱因斯坦眼中的教育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鑫 《教书育人》2006,(5):41-42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从经典物理学步入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了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还把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但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位科学巨人,也是一位哲学大师和教育学家。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状态应由和谐的个体构成)之时,深入研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对于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还发表过不少有关教育问题的独特见解.介绍爱因斯坦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反映爱因斯坦的教育观点及其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