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2.
有些课文的题目,看起来似乎一般,但如果细细地加以品味的话,却可以领悟出深刻的旨意来。在总结《钻石》(小语八册)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课文要取‘钻石’为题?”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课文写的是这位姑娘把拾到的一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4.
上课铃响了。面对陌生的班级,袁老师从容地开始讲课。在板书课题后,袁老师以亲切的语调问学生:“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议论文。”“你怎么看出来的?”“因为题目的第一个字是‘谈’。”“好,这位同学说得对。题目中有‘说’、‘谈’、“论’这些字,常常是议论文的标志之一。”(评:教者从解剖题目入手,通过启发,把鉴别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教给了学生,话不多,却无形中传授了新知识。)教师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议论文该怎么学,又该怎么写。议论文是讲  相似文献   

5.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生命的价值一天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 :生命的价值。同桌小鲁的爸爸是一个卖海鲜的个体户 ,于是小鲁写到 :爸爸说 :“活虾可卖 1 0 0元一斤 ,而死虾只能卖 6 0元一斤 ;活鱼可卖 8元一斤 ,而死鱼只能卖 2元一斤 ;活蟹可卖 50元一斤 ,而死蟹只能扔进垃圾桶。”由此可见 ,生命是多么宝贵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双人床上课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床”字 ,问学生 :“这个字怎么读 ?”学生回答道 :“这个字读‘床’。”老师又写了一个“麻”字 ,问 :“这是个什么字 ?”学生齐声回答 :“这是‘双人床’ !”按小时收费老师 :你近来老是…  相似文献   

8.
我最想……     
如果我问大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讲出许多伟大的抱负,有的想考北大、清华,有的想当艺术家,有的想云游四方,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如果你在我小时候问我这个问题,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我想玩‘过家家’。”如果你在小学时问我,我会简单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不写白字老师:“你怎么一写到‘白’字就空起来不写呢?”学生:“爸爸告诫我,千万不要写白字。”笔误某生正在尽心描述着一人物的外貌,偶遇一字不会,遂问其同桌:“一副眼镜的‘副’字怎么写?”“一副跳棋的‘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个病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让同学们修改。大家看后,即有人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修改。这个同学回答说:“‘发扬’和‘事业’搭配不当。去掉‘和发扬’。”并把修后的句子念了一下。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转而问大家:“‘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这个句子还有别的改法吗?”一名同学回答:“‘发扬’可以和‘传统’搭配。这句还可改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又有几名同学相继发言,把这句改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又问:“‘继承’和‘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一会儿,一名学生回答:“‘继承’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作文不及格常有小朋友问我:“什幺是‘专业作家’?”我笑道:“‘作文专业户’呗!”确实,我如今天天都要写“作文”,而且常常写“命题作文”——编辑部出题要我写。就连这篇文章,也是《中学生读写》杂志出了题目要我写的。  相似文献   

13.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时候 , 曾有一 代个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问我 :“老师 , 郊我发现有的辞典里不能查带左‘阝’和右‘阝’ 组的字 , 要分别到‘阜’部和‘邑’部里才能查到 , 这是怎么回事呀 ?” 了 完我说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 下 知节课我在班上讲,你和同学们一起听。”于是, 这在下节课上 , 我向同学们讲了如下知识 : 现我们平时俗称的左耳旁和右耳旁写出来 部是一样的 , 但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字演变过 …  相似文献   

15.
乌黑的头发微微翘起,架着副眼镜的眼睛,一闪一闪,透着几分憨劲,又透着几分机智。他,就是我的好朋友章俊文。话说某年某月某一天,吴老师写了个“扶”字,问道:“谁来说说写好‘扶’字要注意什么?”章俊文听了,把手举得高高,着急地喊:“我来,我来!”吴老师请他回答,章俊文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吴老师,我觉得这个字不好看,‘扶’字右边的‘夫’,上面的横应该写得长一点。”其实这个字蛮好看的,再说,吴老师也不是问这个呀。吴老师拿他没办法,说了声:你是鸡蛋里挑骨头啊。”我们笑了笑,章俊文只好尴尬地坐下。本以为“扶”字事件到此为止了。谁…  相似文献   

16.
给水与探源     
小学一年级教“八”字的笔顺,过去一般都是由教师板书示范,并指出先撇后捺的笔顺,然后学生边齐唱笔顺,边按笔顺规则去写。可是有位教师在教法上却别出心裁——开始问学生:“同学们是哪只手拿笔的?”学生们都举起右手回答说;“用右手拿笔”。教师接着讲解:“写字要注意笔顺,笔顺就是写字要顺当。你们自己试试看,‘八’字怎样写才顺当?”学生们很有兴趣地  相似文献   

17.
何绮华 《小朋友》2004,(9):2004
三“么”魔法小时候,有一天我作文写不出来,妹妹看我苦着脸发脾气,一直问:“你要写什么?”“为什么写不出来?”“你可以想想怎样写?”我心情不好没理她,她却像饶舌的八哥一直重复这些问题,最后我不耐烦了,照她的句式大声回答:“我要写‘大扫除’、写‘为什么要大扫除’、写‘怎样大扫除’”我一说完,好像得到魔法似的,马上找到灵感了;而且发现这个“魔法”之后,大部分作文都是用这方法“过关”的。现在我就告诉你这个“魔法”吧! 我把它取名为“三么魔法”,简单地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词。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去听作文课,李老师上来就讲:“今天我们作文,题目是《记一件事》,只一个要求——内容具体。下面就写吧。”学生拿出笔,摊开本,动笔写的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多数学生面露难色,并向老师投去探询的目光。老师又等了一会儿,才问:“你们为什么不写啊?”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们不懂怎样写才叫具体。”这时候,老师让大家放下笔,说:“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就结合习作例文,给大家讲‘什么叫具体’。”听了老师的话,学生面带喜色,欣然停笔。说其绝处逢生有些过分,但注意力是相当集中了。课后,我问了问李老师为什么一上课先不讲“什么叫具体”,而要走这一步?李老师笑了笑,回答得很有意思:“我想憋憋学生,憋难受了,他们就想学了。”李老师的笑谈,所谓“憋”的戏言,虽然上不  相似文献   

19.
巧设障碍,激发学生求新求异。这里的障碍是指疑难,或“激将法”。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故意设难,“挑刺”,激发学生“异想天开”。如教《桂林山水》一课,课文中“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和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的‘真’字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这一连六个‘真’字,都可换成‘很’字。”有的说“真”字还可变成“非常”、“特  相似文献   

20.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