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当》2014,(9):7-7
各武术传人、武术爱好者:为了丰富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内容,着力推动中华传统武术,特别是武当内家拳法的蓬勃发展,现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论文,有关事项敬告如下:一、征文范围(一)张三丰历史文化研讨1、张三丰籍贯及生平考证与研究2、张三丰丹道武学思想及理法3、张三丰武当遗迹考证及研究4、张三丰与武当太极观5、张三丰传说的文化内涵6、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7、张三丰太极拳体系研究8、张三丰历史文化遗产与建设和谐社会9、张三丰历史文化遗产的弘扬及产业开发(二)杨式太极拳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拳发源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张三丰不是太极拳发源的代表人物,武当内家拳的形成年代不在宋元明时期,而是在清代初年;太极拳拳路传承和拳法要领与武当内家拳有明显区别,不是武当内家拳大屋顶下产生的拳种.  相似文献   

3.
于志钧 《武当》2014,(1):36-39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中国武术史的重大事件。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承唐豪观点。在1964年,顾以唐豪、顾留馨名义出版《太极拳研究》一书,肯定了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并批判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为"仙佛附会"之封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4,(10):64-64
武当武术,亦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展示、传承、推广中华武当内家拳法,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中华内家拳祖庭、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共建一所规模适中、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武术文化博物馆——武当武术博物馆。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武当拳功论     
王炳生 《武当》2009,(4):4-6
武当拳功在“山以道显”,“道以山名”的历史背景下酝酿成熟。在道教文化精神熏陶下,经过著名道士张三丰等名家的推创,发展成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唯一著《武当剑谱》,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金一明著《武当拳术泌诀》,这些具有巨大科学文献价值的稀世珍品,充分证明武当拳功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大支柱,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李滨 《武当》2010,(6):31-34
中国武术内家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强身健体与防卫御侮的光辉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靓丽瑰宝。武当内家拳法,是我国武术理论体系发展最完整,行功施行最简易,最能体现道禅儒三教用武思想的大义内涵。武当山是“中国武术内家拳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从文献、实物、考古三个方面论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号、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道教思想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是道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但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皇帝寻求张三丰的踪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治病仙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仙游行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实物之《张三丰遗迹记》碑内容可知,无论是记载张三丰的籍贯、行迹、与人交往,还是记载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其人,都未看出张三丰在太极拳或内家拳上有任何建树。从碑文记载内容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不发生任何关系;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关于张三丰的大量遗物、遗迹、遗诗等证据链分析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对《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附会神仙张三丰是从内家拳附会的张三峰移植过来的;《三丰全书》中王渔洋摘录的所谓内家拳源流来自于黄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玄武大帝授拳于张三峰荒唐无稽;从《墓志铭》记载对王宗与王宗岳误传推断宋之张三峰传拳也是附会;无证据证明太极拳就是内家拳,从而推证内家拳或太极拳并非张三峰(丰)所创;移植内家拳的张三峰为太极拳的张三丰,是《三丰全书》出版以后的附会;王宗岳的理论和张三丰没有任何关系,太极拳非张三丰所创。  相似文献   

9.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10.
谭大江 《武当》2003,(3):13-15
民间是否还有秘传的太极拳门派 1998年,笔者编著出版过《武当内家派述秘》一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在编著该书时,曾有两个疑团未得解开。一是在撰写该书第九章“元明时期武当内家拳的传播情况”时,关于张三丰在道门的传授情况,从历史文献看,所传弟子甚多。而许多弟子如邱元清、卢秋云、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1,(9):5-9
1901~1949年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11年 天津中华武术会成立。 1912~1949年 武术论著大量出现。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福全(字禄堂)著《八卦拳学》,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中国武艺图籍考》,姜容樵著《八卦掌》《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青萍剑》《当代武人奇侠传》等。  相似文献   

12.
杨春  沈智 《武当》2005,(5):31-32
张三丰为宋明间的道士,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载,张三丰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精通少林和武当拳法,精研文武二道。其后,他的武技流传达数百年,至今方兴未艾,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有关张三丰的种种神迹流传甚广。据《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和清朝黄百家《内家拳》等,称其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奠基人, 有"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劂明以单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0,(6):I0002-I0002
孟夏五月,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王玮率领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拳友一行36人,来到了道教对地武当山,拜谒武当主神真武大帝和武当拳法创始人、开山祖师张三丰。  相似文献   

14.
武宣 《武当》2013,(9):7-9
1983年7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筹备组邀请金子弢先生在武当山举办太乙五行拳培训班。10月,《武当》杂志总一期(试刊号)出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成立,《武当》为其会刊。《武当》杂志办刊宗旨是,挖掘整理武当武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时任主编黄学民。1985年6月,《武当》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武术流派期刊。一直奉行"披露道家玄机,奉献内家真谛"的社会责任。1987年1月,《武当》由不定期改为季刊,由自办发行  相似文献   

15.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16.
游玄德  黄建军 《武当》2010,(1):11-13
武当内家太极拳是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易学数术为具体指导,以张三丰为集大成代表者传承发展而来的中华武术一大拳宗。亦可称之为三丰内家太极拳,以别于欺世他名。其圭旨大要是,丹道为基,以武演道,炼气抟形,性命双修,至虚至一,天人合一。为今人悟道、体道、修道、合道无歧之捷径,无弊之法门。  相似文献   

17.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18.
这篇《王征南墓志铭》(据粤雅堂《南雷文定·卷八》)是武当丹士张三峰创内家拳说的最早依据。有人以此为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的最早依据。于是,出现了下述引起太极拳传承者和研究音关注的问题:1、本文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亦号南雷,是明清之际的大儒。这篇《王征南墓志铭》是他根据"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写成的。其中"有所谓内家者,……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的源流说,是否可信? 2、宋之武当丹士张三峰,是否是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 3、明代的内家拳,是否是后来的太极拳? 4、此铭文中"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着",此王宗,是否是后来署名为《太极拳论》作者的王宗岳?  相似文献   

19.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3,(5):13-13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的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