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基于SFA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揭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研发两阶段效率现状及其演进规律,以及GVC价值位势和嵌入强度等因素对产业研发两阶段效率的作用强度和影响方向.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直接产出效率大于研发成果经济转化效率;GVC价值位势对产业研发两阶段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GVC嵌入强度对产业研发直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对研发成果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研发人力资源质量和资金投入量等投入因素对产业研发两阶段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支出、外商投资、其他技术活动经费等因素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制造业整体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对不同科技创新产出成果影响不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无法确定;中国制造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亟待加强。基于不同类型制造业研究表明:其他技术活动经费支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负影响,而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无法确定;外商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产业研发投入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研发投入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两个方面对研发投入进行分析。结合研发产出分析,建立以研发效率为导向的产业研发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改进的DEA模型,并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进行双维度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改进的DEA模型具备较高的有效性;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和研发资源配置结构随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得以持续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通过扩大研发资源总体投入规模和增强政府投入力度等策略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改善研发投入的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200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回归方法,从投入能力、创新能力、支撑能力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实证分析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研发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产出与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企业数量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有显著性关系;市场产出与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利润率和税负率等有显著性关系。最后,为政府及企业合理规划创新资源、科学提升产业研发产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0-13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受创新投入要素的制约。对此,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3个子产业2004—2009年度创新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力,从而查找问题,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医药产业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为背景,运用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搜集中国29个省市医药产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同时与29个省市经济增长全要素变动进行对比,对中国医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对其影响因素及成因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实力并不呈正相关;纯技术创新效率的低下是导致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滞后的原因;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创新资源利用、创新活动规范化管理及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等是影响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晶 《科学学研究》2010,28(3):467-472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应用SF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呈改善的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创新效率最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最低;科技人员在高技术产业创新中的产出弹性弱于科研经费的产出弹性,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经费拉动型的。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企业数量对于创新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内三资企业总资产、产业利润对于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为此,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大型产业集团,为产业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适当提高产业开放度,促进中资企业获得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9.
大企业创新活跃程度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则能反映企业创新活跃程度。基于2013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以研发投入50强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和德国6个国家企业研发投入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研发投入50强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率高,华为、中兴等少数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但是在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研发集中度等方面与主要创新型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此外中国研发投入50强企业在低研发强度产业中分布比较多,高研发强度产业企业比较少。从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解释我国创新效率不高提供了几个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子系统。通过构建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5—2020年两子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并建立Tobit面板模型深入剖析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不高,两子系统的创新效率分别为0.694和0.469,均小于1;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1.070和1.004,其中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不匹配、资源转化能力弱是创新效率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研发投入强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技术研发子系统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成果转化子系统的创新效率呈正相关,而引进国外技术、企业规模等因素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