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有植物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无线网络、手机互联网,利用各类信息终端构建植物信息查询系统,为野外植物实习提供新的检索工具和直观的学习平台,将学生手中的通讯工具、游戏工具等逐渐转变为学习工具,增加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新方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室内教学,野外实习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差异。为激发学生野外实习兴趣,提升野外实习教学效果,保证野外实习教学质量,在微信被学生广泛使用的背景下,设计开发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的野外地质实习辅助教学系统。公众号主要负责推送野外实习教学活动安排和相关实习背景知识,微信小程序包括基础功能、实习信息查询功能、实习工具及辅助功能四个功能模块。该系统使用方便、开发简单、系统兼容、快速分发迭代,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立是高等农林院校开展植物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关系到植物野外实习内容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校园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更好地建设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庐山植物学认知实习的总结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学野外认知实习是植物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天然的植物宝库,庐山是进行该类实习的理想场所.笔者对在庐山进行植物学野外认知实习的时间及地点的选定、实习的组织、实施及管理以及实习的考核进行了阐述与总结,并对具体的野外考察路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谈谈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植物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与提高的途径及做法,以便植物实习管理、参与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WebGIS和Mobile GIS应用到地质实习教学中,开发了地质实习辅助教学软件。该软件采用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3层架构,包含网络辅助、野外辅助2个子系统和前台应用、后台管理、地图操作、导航定位、信息查询、信息采集等7个模块,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同客户端的实习仿真环境,形成虚实结合的实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丰富了实习基地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土壤与植物又是最基础的知识。目前的野外实习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加之实习内容缺少系统性和综合性,使野外实习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自然环境问题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土壤与植物实习为主,探讨了自然地理综合性实习课程革新的思路,探讨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土壤与植物野外实习的新方法和综合内容。  相似文献   

8.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扩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庐山植物地理野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从庐山地区环境资源有效利用、野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庐山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庐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庐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研究,利用先进的教辅工具,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野外实习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建立"立足校园、依托公园、深入自然"的野外实习基地模式,注重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环境与生态意识和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改革野外实习的考核方式,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为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提前对实习地点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实习前进行充分的动员工作.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所在地区常见的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工具书的熟练使用等专业技能,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小专题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初步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素质,并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的始终.最后,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已构建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体系,能够促进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