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分钟预备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指挥同学们唱起了《小草》这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歌声停止了,老师说:“唱得很好,很有精神,也很有感情,我猜想同学们一定是很喜欢这首歌,是吗?不过,你为什么喜欢它?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想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这时,同学们有的感到愕然,有的在凝神静思,有的则与同桌议论了起来。老师接着说:“现在我给你们发个材料看看。”老师将事先刻印的《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小草”与“无  相似文献   

2.
说起一首歌,大家都应该听过吧。不错,它就是电视剧《东北一家人》的主题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现在,这首歌经歌坛新秀——雪村演唱,我班音乐“大师”黄轲翻唱(决不变调),全班同学齐唱,正在我班“热唱”中呢!  相似文献   

3.
一、“唱”可以调节情绪,设置氛围。比如,要学习散文《故乡的榕树》,如果学生的情绪过于“兴高采烈”,就很难被文中的乡思乡愁所感染。这时我们不妨做点准备工作:在课前预备时花几分钟听听张明敏唱的《故乡的云》(或《我的中国心》,最好配一点流浪异乡的电视镜头):“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叫我抹平创伤……”在深沉而略带凄凉伤感的歌声中,学生的心会渐渐地沉静下来,继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  相似文献   

4.
贵刊今年第二期发表的牛广田同志《要给“唱读”一席之地》一文,分析了小学生习惯唱读的原因,并以唱读是训练初读儿童朗读能力的传统教学经验为论据,得出了“在小学低年级给唱读一席之地,使唱读合法化是符合儿童朗读训练规律的”这一结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愿与牛广田同志商榷。笔者曾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唱读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①唱读是种假性的读,是为读而读,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唱读时,精力不需要高度集中,只要认识字,眼看着字,机械地发出声  相似文献   

5.
老大东东告诉过我一件事。有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的作文题目是《小草》,结果很多同学都犯了同样的毛病——第一段、第二段都在写“小草如何如何”,到了第三段,“小草”忽然半字不提,开始大谈“绿”,然后作文就结束了。当然,从“小草”是可以写到“绿”,但是从“小草”到“绿”,需要一点转折,哪怕只是一句话——“许多小草聚在一起,就是一片绿意盎然”,就比硬邦邦的这一段还是“小草”,到了下一段马上就是“绿”要好得多。转折,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很多小朋友在文章中需要转折时,最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拼命地用“忽然”和“竟然”。比方说——“上…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历史讲评课,教师凭借所谓的“标准答案”担任“主演”,学生大多是“配角”,有的还是“群众演员”,甚至是“听众”。课虽然上完了,试卷也讲评好了,错误也纠正了,但是有一个现象常常令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考过的试题,讲评了,再考,仍然有许多同学做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讲评课上唱“主角”。  相似文献   

7.
教唱四环节     
侯黎明 《辅导员》2012,(15):60-61
小学生天真活泼很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上,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起歌来情绪饱满,歌声嘹亮;有的同学害怕唱错,声音较小,但是你可看到他们边唱歌边点头:有的虽然没出声而嘴里却在不断歌唱;有的调子唱得不够准,但歌声高昂,情绪热烈。根据学生这种学歌心情,我在教唱中,主要抓住以下  相似文献   

8.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我在五年级的时候读了《小草》这篇短文,我被小草那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品质所深深感染。小草虽小,但很坚强,它们始终不会向暴风雨低头。“一场暴风雨过后,小草们都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不相信小草会向暴风雨屈服,果然,小草又慢慢地挺起了腰。”与小草比起来,我自愧不如。有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还没“交战”几回合,我就退缩了,“白旗”早早举了起来。几乎每次的“交战”难题都能战胜我,而我呢,每次都败下阵来,在它面前始终抬不起头。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读了《小草》这…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因为职业关系,常接触到一些少年儿童。最近我发现有些少年很喜欢唱一些爱情歌曲,什么“心上的人啊,快给我力量”,什么“永远和你在一道”等等。当他们哼起了《大蓬车》的插曲时,有的还蹦蹦跳跳,学着电影里跳舞的场面,跳上一气……  相似文献   

11.
“某校举行校园歌手大赛,有几位选手唱的居然是正宗的情歌……我当时认为不妥,但几位音乐老师认为学生唱得好就行,唱唱情歌也没啥,认为现在哪里都是情歌泛滥,小学生都在哼着《转角遇到爱》,中学生唱的则是《死了都要爱》……”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并非世代累积型小说,也不是如有的研究者所说是累积程度不是很明显的“隐性累积”小说,而是世代累积型向文人文独创型过渡的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取材较为广泛。《金瓶梅》也不是具有讲唱性的作品,而是不能被说书人在说书场上讲唱的案头阅读作品。  相似文献   

13.
正"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相信很多人都会唱。但不同的是,我校声乐系学员徐宁波凭借它成功晋级了CCTV《星光大道》潍坊选拔赛的海选。"我是无意中看到一张《星光大道》海选赛的宣传单,心头一热去报名的。"回忆起报名参加海选的经过,徐宁波说,"我登上舞台后,唱了一首《长江之歌》,评委老师觉得很好,同时也感到惊讶,经过询问,得知我是在市老年大学学习美声的,就又让我唱了一首。  相似文献   

14.
复习学过的歌曲,孩子们唱几遍就不感兴趣了,找个别幼儿独唱,唱的劲头也不高。我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学着电视里节目主持人的样子,对小朋友们说:“下面请××小朋友上台为大家演唱,她唱的歌曲叫《××》,请为她鼓掌。”这下子,小朋友的精神被提起来了,都争着“登台献艺”。被邀请的“小演员”倍觉光荣,唱的劲头格外高,有的还即兴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因工作关系,常下到一些乡村小学听课,发现学生朗读课文普遍存在“唱读”现象,咿咿呀呀,拖声延气,让人听来很不舒服。问及一位教师,答曰:“他们习惯这样念,纠也纠不了。” 朗读是语文教学里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朗读,对于体会文章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推广普通话,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吐字清楚,发音响亮,用普通话,不唱读,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标尺。学生为什  相似文献   

16.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17.
已有两年未发行国语专辑的黎明,曾于去年三月加盟“新力”唱片时自抒“不想做一哥,只想唱好歌!”之豪语,令人刮目相看。期间他在“新力”旗下推出了两张广东专辑《如果可以再见你》和《Leon Now》、一张广东 EP《我这样爱你》及电影原声带《玻璃之城》卖翻街市,但他仍心系国语唱片市场,希望能唱新的代表作。九月中,黎明的全新国语专辑《非我莫属》全亚洲同步发行,这是他雄心壮志再闯国语唱片市场的重要之作,可谓众所瞩目。专辑收录了16首歌,除了主打歌《非我莫属》等11首新歌外,“新力”还将黎明于旗下的代表作如《Happy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府北社区,有一位放弃高薪、服务社区的“80后”女孩刘姝,她近日正式成立了“80后”“90后”大家唱合唱团。当天,社区老人、辽歌的教育家、钢琴家米昌其,歌唱家费云翔,以及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下一代》杂志等媒体记者前来祝贺。沈阳市盛隆装潢制作公司总经理王世东一大早就送来连夜赶制的布质《“80后”“90后”小唱》歌单,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古诗词新唱”的形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生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中外名曲,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词新唱的必要性,然后将配曲《桑塔露琪亚》与古诗词《关山月》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新唱,最后提出几点将“古诗词新唱”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学素养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好多同学配上一个随身听,无论是上课、下课还是休息时间,都随着轻快的旋律,大声地唱,震耳欲聋,有的同学根本不是在唱,而是在喊。这,就是我们班追“F4”一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