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重要来源,而品牌价值是品牌资产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法对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敦煌文化旅游品牌资产进行分析,从地脉属性、文脉属性和功能属性三方面界定了敦煌文化旅游的品牌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品牌价值对品牌满意度、联想度和忠诚度的影响。文章重点分析品牌价值因子作用的强弱,进而发现品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敦煌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旅融合将文化的旅游性和旅游的文化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其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和传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旅游形象传播包括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五个要素,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为结合点,建构旅游形象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传播是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旅游目的地公共传播,是旅游目的地相关组织针对旅游目的地范围内具有整体性、公共性、战略性的旅游产品进行的一切宣传、推广等公共关系活动.[1]一般而言,公共传播具有塑造旅游地形象和保持旅游信息对称的作用,[2]陕西省的文化旅游公共传播尚未充分发挥这两个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网络议程建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论题,在分析、整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展开了实证调查.使用SPSS16.0统计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网络议程建构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一论题,并从旅行者媒介使用习惯、网络信息源及信息类型的选择等方面,为旅游目的地形的网络传播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提升促使人类不断更新传播讯息的技术手段,如今基于互联网络的第四媒介与以移动网络为主的第五媒介已然成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新媒体为旅游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契机,在依靠资源优势进行旅游发展的道路已经逐渐被依靠形象进行品牌构建的道路所取代之时,新媒体凭借其优势以更快更新颖的方式传播旅游信息,因此,旅游地作为具象的区域系统,为谋求长远发展理应抓住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以打造优化自身形象。本文在研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研讨:1.阐述新媒体概念并归纳新媒体自身特征;2.以"虚拟环境"理论为背景,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传播概念为基础,分析进行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必要性;3.基于5W模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了传播学分析,阐述了应用新媒体进行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必要性以及借助新媒体传播旅游信息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形象对于塑造旅游地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新疆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本文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新疆旅游官方网对新疆旅游形象的建构为案例,依据网络媒介传播下的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内容分析法、AIDA模型评价对站内叙述性文本、图片、新闻、视频宣传片等元素进行实证剖析,探索新疆旅游官方网站对新疆旅游形象建构的路径,提出进一步优化新疆旅游形象建构的媒介策略,促进新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地及旅游产品数量的增加,塑造个性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提高旅游地辨识度,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宣传片是塑造区域旅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本文将在宣传片如何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这一问题上,从地域差异、旅游地文化、游客体验、影片配乐这四个方面做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贾朋社  徐晴 《传媒》2021,(20):76-78
旅游视频宣传是提升国内外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和旅游出行意向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对旅游视频的价值定位,在探讨旅游视频感知价值对游客旅游目的地地方认同及出行意向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从视频宣传营销系统构建、宣传、趣味认知、情感认同和互动了解等方面创新规划旅游视频的应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样本,选取中英文版本的北京旅游官网、携程旅游网、蚂蜂窝、百度旅游和Tripadvisor五大旅游传播网站,通过网络内容分析,探讨国内媒介和国外媒介、官方媒介和非官方媒介构建并展现的旅游目的地文字符号的差异。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目的地文字符号差异产生的原因与生产者文化背景、立场、目标市场有关。研究结果指出旅游地政府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文字符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为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文字符号构建给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韩婧 《大观周刊》2010,(46):145-145,80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旅游形象策划与传播的研究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凯里地区文脉,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形象定位,并从视觉形象、其他感官形象、行为形象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最后论述了凯里形象塑造以后进一步的传播策略,以期为凯里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岩 《新闻世界》2014,(7):219-220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地形象广告的制作、传播对旅游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旅游地形象广告为旅游地带来更多收益,让受众在众多旅游广告中受之不疲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一些审美心理效应的运用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洪梅 《青年记者》2016,(17):119-120
每逢节假日,“高速拥堵”“景区人满为患”成为新闻热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除了固定大小长假形成旅游高峰期,更缘于消费者对旅游地的集中选择.旅游前对目的地的选择,不排除消费个体对旅游地的自然感知.但近年大热的旅游地更受到精心制作的广告宣传以及影视作品广告植入的影响.比如《非诚勿扰》系列电影,先后炒热了杭州西溪湿地和三亚亚龙湾,《泰囧》对泰国清迈的宣传迅速带热泰国游.后广告时代,当人们对广告产生一定的免疫性之后,如何巧妙地以非广告的形式把旅游地及旅游资源广而告之,是旅游行业的经营者们最该关注研讨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虹  张锦 《新闻知识》2012,(10):117-118
各类传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塑造过程中应采取良好的对策才能使旅游目的地形象产生增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构建和传播旅游地形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洛阳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从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牡丹文化等层面科学构建旅游形象,并通过大众传播、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手段传播洛阳旅游形象,以促进洛阳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俊博 《新闻爱好者》2011,(18):105-106
科学构建和传播旅游地形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洛阳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从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牡丹文化等层面科学构建旅游形象,并通过大众传播、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手段传播洛阳旅游形象,以促进洛阳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商务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基于传媒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商务旅游在未来大有可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是当下旅游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媒密切相关,重庆在利用传媒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上,应尤其关注组织管理、专项基金设立、宣传主题凝炼、传媒企业参与目的地打造、影视剧营销和科学利用媒体资源深度推广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消遣方式之一。在如今多媒体时代,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必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此,作为旅游城市,极力在各方面做好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CI理论的角度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来探讨该理论对于旅游城市形象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来推进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常珺宜 《新闻战线》2020,(1):113-114
中小城市的形象建构受制于多种因素,需要充分挖掘区域性文化内涵,强化其品牌属性,通过持续的媒介传播塑造形象感知系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味·道》栏目以纪录片手法,将美食与城市形象关联,以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形式传播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精神,揭示城市文化,彰显了美食纪录片对中小城市形象建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一些风光秀丽的乡村陆续出现了以旅游为导向的乡村书店.这些乡村书店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积极,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将一部分城市文明和优质资源带到乡村,为实体书店行业的转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以先锋书店旗下四家乡村书店为例,立足文化旅游视野,围绕文化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对乡村书店的旅游体验感知展开研究,探究旅游者对此类乡村书店的形象感知,通过游客对乡村书店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感知分析,梳理乡村书店的形象主题特征并构建影响旅游者产生负面情感体验因素的模型,分析乡村书店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经营者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25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快速上涨。互联网作为各种旅游信息和服务的主要媒介途径,对旅游者认知旅游目的地形象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对网络进行议程设置,减少网络传播当中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负面影响,将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