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隋岩  李燕 《当代传播》2013,(2):49-51
钓鱼岛事件中,历史情绪积累与现实社会情绪的交融共同掀起中国大规模反日浪潮。现实集合行为中的反日情绪以偏激为主,并在群体传播的群体感染、匿名性和无主管理等特性催化下演变成暴力行为。而网络群体传播则是理性情绪居于上风。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网络群体传播核裂变式地传递理性情绪,曝光暴力行为并制造群体压力,影响了网络意见环境和大众传播议程,在抑制义和团式爱国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性情绪的胜利并不能否认群体传播的高风险性,也不能证明微博的万能性,但却为我们认识并管理群体传播、研究新媒介和新传播现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传播学领域内,"意见领袖"的发现和探讨是社交网络传播研究的重点。对此,国内相关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了各类数学算法,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用户表面的粉丝数量、转发数、评论数等作为意见领袖属性值。本文认为,这些数学计算都忽略了意见领袖人际影响链的传播特征。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这种基于群体间个人影响的动态链式传播结构,仅用数字反映其影响度大小是不够的。本文从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对意见领袖的存在条件、存在方式、存在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交网络中的个体是否对另一些个体产生了态度的改变或者行为的影响,应该作为判断意见领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罗永雄 《新闻知识》2012,(4):19-20,18
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以劝服为目的进行的传播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作用是通过一切合适的媒介将本群体与社会环境的相关部分连接起来。利用意见领袖开展意见性信息引导,整合不同传播形态的集合优势,才能获得有效的劝服效果。  相似文献   

4.
信源可信性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用户重要的参考群体。本文以社交媒体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影响因子及其对用户行为意愿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声望、互动易近、信息质量、道德品质是影响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四个因子;意见领袖可信性四因子与用户搜索意愿、分享意愿、购买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互动易近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有显著作用,而道德品质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无显著作用。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研究视野,对品牌有效开展意见领袖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介的快速兴盛,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消解与重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能否成长为网络社会这个拟态环境中理性表达与对话的中间力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当下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期指明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网络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7):24-30
本研究聚焦2016年活跃于社交媒体的各种意见群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方法,从群体结构、公共参与、互动关系等方面考察各意见群体传播影响力的特征、变化及影响。研究发现,公知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网红是当前三大活跃的意见群体。微博舆论场中,原有的公知型意见领袖群落分散,公共讨论弱化;而营销类、娱乐类用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的主流。同时,兴起于问答社区的知识型意见领袖在知识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以商业逻辑为内驱力、以娱乐为基调的各类自媒体"网红"快速涌现和更替。意见群体的影响力在变动中重新整合,体现出双重趋势:一方面,微博传统的意见领袖正在向其他媒体分流或转移;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通过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运作,影响意见群体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网络治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活跃度、影响力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本文以244个微博意见领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微博意见领袖的群体特点,利用词频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博意见领袖博文内容及转发关系进行分析,探析网络舆论调控前后微博意见领袖行为变化特点。分析发现:8月以来微博意见领袖发博量整体下降,但公务员、律师、作家、学者等群体人均每日发博量上升;博文内容涉及政治话题减少,更加倾向于法制主题;整体互动程度降低,意见领袖群体对个体影响力减弱,群体之间信息控制力和传播力差距缩小;少数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舆情事件的热度上升,但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对舆情事件影响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和普及,尽管“意见领袖”理论受到冲击和质疑,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网络在社会总体中仍未达到绝对主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的传播形态依然普遍存在,“意见领袖”在很长时期内是不会消亡的。因此,探讨意见领袖存在的深层心理原  相似文献   

9.
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着来自个体与社会的困境,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跨界言说中的信任危机、网络碎片化传播中的行为失范和消费主义经济下的主体异化。要通过网络意见领袖来引导社会舆论,则意见领袖必须进行专业素养和公共精神的自我提升,同时推进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建设,政府机构也应加强主流意见领袖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群体说服主要依赖个体说服来完成,因此群体说服中存在二级传播现象,此二级传播过程为"群体说服者——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群体中其他成员",因而在理论上可以构建群体说服中的二级传播模式。该模式构建路径是疏通传播渠道、完善说服内容、丰富说服方法,维持则需要从群体意识、群体交流、意见领袖关注度三个方面强化维持条件,消除维持障碍。  相似文献   

11.
甄东霞 《传媒》2016,(12):84-86
信息时代电视媒介传播承担着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角色,其凭借意见领袖的身份参与各种传播活动.在电视媒介传播系统内部,节目主持人及嘉宾主持形成群体传播特征.通过电视媒介受众观变迁的路径来看,嘉宾介入信息传播端口.电视媒介平台体现着意见领袖角色整体和局部、统领和被统领的层次关系,体现人际交流的优势,在电视媒介的统领下各个意见领袖在不同层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现大众传播的有效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社区信息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引导和培养少数民族社区意见领袖,对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区分少数民族意见领袖当中的传统力量和现代群体,有针对性地寻找优化少数民族意见领袖知识结构、强化少数民族意见领袖文化素质、提升少数民族意见领袖媒介素养的路径,是引导少数民族意见领袖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意见领袖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在广告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策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广告传播实践中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产品市场推广的阶段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采用者依次是创新者、意见领袖、早期多数、晚期多数和滞后者;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这些群体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制定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意义重大.在产品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针对采用产品的群体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义菲 《新闻世界》2013,(7):192-193
【摘要】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活跃于各种舆情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可见一斑。在发布、转发、评论的过程中,微博意见领袖无形中起到了引导舆论、推动舆论和议程设置、舆论监督等作用。但是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由于微博意见领袖这个群体本身的不可控性,产生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微博意见领袖自身也要自律,防止给社会舆论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论坛(BBS)中的"舆论领袖"是大学生网民中的"意见领袖",是网络舆论形成集传播的重要信息集合点.本研究在聚类分析得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以实证得方法,对"交大发展论坛"版面中的虚拟群体成员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舆论领袖",并对其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建立了"虚拟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网络的品牌危机传播“意见领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现点,对"意见领袖"在品牌危机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传染性、积累性、指导性.群体传播时代,新媒介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仇富、仇官等社会心态是个人负面情绪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意见领袖是个人情绪的放大器,而群体传播是个人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动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下社会负面情绪快速广泛传播的特征.群体传播正在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营造社会意见环境的重要力量,助推着个人情绪成为社会舆论,当然,这种舆论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造成较为严重影响,甚至对高校安全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只有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抓高校意见领袖,通过传播正能量信息,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向健康轨道,推动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0,(5):44-56
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是重新审视和加深对经典传播理论认知的机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中,以医学专家为代表的意见领袖成为公众在认知、预防、治疗方面信息的权威来源,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运作层面的部署决策,可谓这场特大瘟疫中的国民"保命大神"。通过医学社会学视角考察疫情中的医学意见领袖,他们是谁?因何又如何成为意见领袖?作为单一影响型意见领袖其权威的普遍化和转移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呈现出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次生舆情个案考察互联网时代医学领袖的特质,分析其社会支配角色与多重身份会导致何种社会期待偏差,并从公共服务角度探讨医学意见领袖应该如何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