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论述,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这一探索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运用计划经济体制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基于经典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资源配置方式的思想,苏联模式的示范效应,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危机,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采用计划经济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当时重工业战略选择对计划经济的需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50年代中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于50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大关系的思想原则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程中得到验证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7年春到1998年夏,这三次历史关头,邓小平理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实践的检验充分证明:只有邓小平理论才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模式是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下社会主义建设亟须突破这种模式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现了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并不断进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紧紧依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和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彩琴、郭俊朝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第9期中撰文对建国60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回顾与展望。作者首先梳理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孕育到产生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孕育了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年代。十年改节,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大地增强了国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对迈入90年代新的长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此,很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十年回顾”这一课题开展多方位的研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济模式为借鉴,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其中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者开始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失误与否是区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继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时,也需要吸取探索中的教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启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正确对待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是20世纪的伟人.毛泽东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先后多次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邓小平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八十年代提出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毛泽东与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他的经济观点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布哈林的主要经济理论有 :社会主义经济与非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工农业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要靠经济手段等。但其在二十年代末在苏共党内受到错误批判 ,三十年代被处决 ,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国必然要经过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也具备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证明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喋喋不休的"补课论"应当休息.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接触到一个新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一个世纪后,邓小平探索这个时代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并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新阶段的指导思想。相对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理论探索的成果;相对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不断进取的理论体系。因此,采用创新性的思路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繁荣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50年代,越南掀起了学习中国革命经验和毛泽东思想的高潮,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抗法战争阶段,重点学习中国的建党和建军理论。在经济恢复和三年计划阶段,侧重借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越南向中国学习,取得了抗法斗争的伟大胜利,在土地改革、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及文化事业方面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学习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时,越南犯了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1)2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2)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将对这两次理论创新的产生、意义及内在联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这一理论的自身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由直接酝酿、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到进一步丰富发展这样几个阶段。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酝酿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直接酝酿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崭新课题。如果从理论渊源上追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从50年代中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