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选择新闻系,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从小就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期待;不过对于我来说,或许巧合多于愿景.彼时我对这个行业还没有深入的了解,懵懵懂懂撞进了新闻系;但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还是喜欢上了新闻. 我曾在校媒网站做记者,也曾在四家性质不同风格各异的报纸实习过.201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监督和调查报道中去.  相似文献   

2.
一直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为梦想家而设的。在我这4年的记者生涯中,有时会触摸到另一种人生。我曾躲在余山观象台上彻夜等待着流星雨,曾在“远望3号”船上采访航天飞船的发射,曾屏住呼吸看一滴滴药水注入干瘪古尸内,这些经历让我觉得天地如此之大。近日,我又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一起,进入了辽西化石挖掘现场。不入龙潭,焉得化石从北京到辽西,坐了整整12小时  相似文献   

3.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4.
最近从友人处提到了一本《千家诗》。这本诗选我儿时只看见过,却没有读过.这次我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发现有署名司马光的一首绝句《客中初夏》,其末句云:“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一下发蒙了.前些日子我还在《闲话》中说宋人不可能看见向日葵。司马光的诗不是要打我的耳光么?急忙找来《四部丛刊》的影印绍兴本《温国文正司马光文集》,一查,没有发现这首诗。我就怀疑它是明  相似文献   

5.
戚鸣 《兰台内外》2012,(3):14-14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唱红了大江南北。毛泽东这首诗究竟是为谁所题?当年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处工作、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真实的原型人物李原慧老人,揭开了尘封近50年的秘密:那是1960年,我做毛泽东主席机要员不久的一个早上,我送一些文件到主席的菊香书屋,看到他正站在窗前沉思。  相似文献   

6.
伟人的赤子之心──读《马克思诗歌全集》李君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看着封面上那像火焰一样飘落的诗章,我的手沉甸甸的,心脏也因少有的激动而感觉气血翻涌。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诗集,这是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青春年华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我激情难抑是因为我在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7.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3,(42):80-80
体育界一旦出现上人赏心悦目的选手往往令观众惊喜。28岁的陈纯甄,这位以漂亮著称的台北台球选手,在长沙举办的2003年达芙妮杯亚洲女子花式台球九球巡回赛上亮相,立即成为大众目光追逐的对象。 曾推出写真集“证明女运动员也有性感一面”的陈纯甄说,“离开台球,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关注我。”她曾在1999年和2000年两度排名世界第一,而且她的排名也从未掉出过世界前十。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从南魂到南方的感触:“南方和南方在我交错,/并向空间、远方蔓延。/于是,我的灵魂无比沉重。我/怎么也飞不起来,南方的空气太潮湿,/铁做的翅膀容易生锈。//在外边一直下雨着。我开始读书。/戴在手腕的手表突然映入眼帘,破坏了/我的安宁。闪闪发光的秒针/在我的心中转动,把我的思想搅拌;/那道闪光,沿着我的血管向全身/传播,穿透一切骨骼,最终/停留在心的深处。然后,我合上书本,/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我刚才在这个留言本上添了一行字:“一个民族,如果连诗也撒谎,这个民族注定要灭亡。”写这一行字,我心里很沉重。我是个诗人,我一辈子写诗。假如我写的诗,回过头来讲我自己写的诗,也还写了很多言不由衷的句子,所以我要求这句话首先是对我个人的一个鞭策!  相似文献   

11.
夜归     
我和同事加完晚班从单位出来,我抬头看了看天,一头顶的金色星星,亮亮的很好看。这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肯定热血沸腾,必定要做些诗的。然而岁月不饶人,不仅是没了当年的才气,连当年的热情也没有了。现在非但不能做诗,就只是提一提,也不知道如何开口。我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向旁边的同事说点什么,咽了好大一口唾沫,似乎骨梗在喉,我吞吞吐吐地说:“你看,很多的星,多好看。”果不  相似文献   

12.
这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那时 ,正值一个乍寒乍暖的季节。从井下出来 ,已经是早晨7点(我是头天晚上9点下井的 ,整整在井下干了一个通霄) ,我不顾劳作的疲倦 ,挤上长途客车 ,去了30多公里外的县文化馆。我此行的目的很简单 :县里刚办了一张报纸 ,我想请编辑老师指点一下我的“诗集”。这么简单的目的 ,为何如此火急火燎地赶去?这其中有一段苦涩的经历———我自幼酷爱写诗 ,写了很多诗 ,也投寄了不少的诗 ,但除了在校园、矿区的板报和广播站选用外 ,没有一首变成铅字的诗。但我仍然坚持写 ,以致堆成一本厚厚的“诗集”。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13.
你,曾深情地抬头望着蓝天白云,你说,蓝天是面镜子,照得你的心灵如此纯洁;我,曾在绿树的环抱下尽情玩耍,我说,绿树是个伙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他.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他说,土地是他的根,永远系着他的心。你、我、他都曾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都曾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树、土地时时刻刻给我们快乐和希望!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盖起了现代化工厂,高耸的烟囱中滚滚浓烟直奔向那镜子般的蓝天,你说,你要成为企业家;我,平地建起了高楼大厦,把绿树的王国变成了繁华的商场,我说,我要立足于商界;他,办起…  相似文献   

14.
七八年前,偶然从《新闻研究资料》丛刊上看到《主编〈中国青年〉杂志10年的杂忆》,我就开始寻找其作者邢方群先生了。我为《中国青年》在五六十年代一个又一个轰动效应而激动,为著名期刊背后并不著名的期刊编辑家而陷入沉思。我向曾在团中央系统工作的一位老编辑打听,他未知其详。我听从他的建议写信给工人日报社打听,但没有回信。来北京工作两年,忙乱有加,探访的渴望却一直没有熄灭。98年6月,与一同事闲聊,才知道她就住在工人日报社内。一时激动,我竟连要打听的人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只说是位曾在《中国青年》当总编的老头,想不到她竟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5.
久居厦门,熟悉厦门,热爱厦门,讴歌厦门,是王者诚其人其诗最简洁的概括。其实,更准确地说,他并不局限于厦门,而是以厦门为中心,将艺术聚光灯向整个闽南沿海地区辐射的。香港评论界曾给王者诚取了一个“高炮诗人”的雅号。诚如诗人在本书的《后记》中所说的:“我是吃诗的奶长大的。参加抗美援朝,我到了朝鲜,……我把我的诗打在背包里、压在枪膛里;援越抗美,我到了越南,……我把我的诗装在挎包里,塞进炮管里。”他也的确以富有阳刚美的军旅诗见长。然而,翻了翻收入本集的作品,军旅诗却只有少数几首。我曾一度有过疑惑:诗人是否“扬短避长”了,将令人称道的壮美阳刚之气遗忘了,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在这座宝库里,既有《文心雕龙》这样体大思精、彪炳千古的学术巨著,又有更多的从具体经验和感受出发,引导人们步入艺术之宫的谈艺篇章。除7人们经常谈及的诗话、同话、曲话,用诗歌(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形式来谈文论艺,也是一种颇具民族特色、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中以诗论诗这一部分,已经有学者进行研究,如郭绍虞先生就曾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作过“小笺”。但以诗歌的形式来歌咏、评论戏剧,却还远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笔者曾从上千种总集、别集及其他文献中,辑录出咏…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离不开技术。记得1963年3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部分广播工作者,我作为技术工作方面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接见。周总理祝酒的时候对我说:你们搞技术工作的很重要,他们(指编辑、记者、播音员)搞得再好、播得再好,没有你们,也不能成为一个好节目,也不能越过国境线。周总理的话真是一语中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我确确实实认识到,编辑、采访、播音、录制技术,包括后勤工作,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广播节目是这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前,当我初学写诗的时候,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一位编辑在给我的退稿信中写道:“一首诗首先要有一个完整新颖的构思,再有一两句警句,它就是一首好诗了。”她的话永远地记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写诗所遵循的原则。 构思二字的起源已经无从查考了,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写诗的人无不在构思二字上下功夫。一首诗的成败主要在于它的构思巧拙和选取角度所决定的,然后才是语言的新鲜和形象的选择等一系列工程。我自己也曾把诗的构思比喻为建筑师的建筑设计,一首诗和一座楼应该看成同是一项工程,一座楼首先要确定它是高层还是低层,是…  相似文献   

19.
修改拾趣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写文学作品,还是写新闻报道,都不能忽视修改。契诃夫曾这样说:“写作的技功,其实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投巧。”诗人梦家将他的诗寄给胡适修改,诗中有这样两句: “鸟莫许唱,清溪停了不流!”胡适改成了“鸟不许唱,清溪停了莫流!”把第一句中的“莫”与第二句中的“不”移了个位置,使两句都成了命令语气,增强了抒情性。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本来有这样几句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写完后总觉得有点不够味。当时这出戏在重庆演出,演员张逸生同志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  相似文献   

20.
朱熹曾有一首被后世一再引用的《活水亭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称之为哲理诗,因其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我想,在朱熹心中,这是一首倡学诗。用今天的话说,这首小诗意在启迪人们要善于读书学习,源源不断地了解新生事物,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