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以语言的经济原则为指导,以英汉报纸中使用了经济手段的新闻标题的为语料,依据不同的语言经济方式所表现出的特点,运用统计、分析、归纳、对比等方法,对英汉各类经济手段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对比分析中英文报纸新闻标题中经济手段使用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人民日报》新闻标题中各标点符号在传统报纸与微信公众号上的出现频率,考察了《人民日报》在不同媒介下新闻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从相同点来看,逗号在两种媒介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都比较高,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从不同点来看,两种媒介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和最低的标点符号不同,报纸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引号,出现频率最低的是省略号,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使用叹号的次数最多,没有使用过间隔号。这种差异是由于标点符号的媒介功能不同所导致的,最后指出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标点符号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系统功能文体学分析模式,对摘自权威英文报纸的专栏新闻标题和硬新闻标题从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位系统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比较研究两类标题中作者对系统的选择,归纳出英文报纸新闻标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都从写作、修辞以及传播层面基于共时的视角来分析报纸新闻标题,几乎没有对新闻标题语言变化的历时研究,因而这些研究无法准确地对新闻标题的发展趋向,做出本来应有的研究和判断。本文选取"文革"和2000年后两个时段《人民日报》的标题作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探讨社会心理变化与新闻标题语言嬗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以期有助于党报改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并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继续引领时代的潮流,发挥更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和思想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报纸作为传统大众传媒的“老大哥”,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广度、深度等一直被行业内所重视.其中,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更成为新闻报道能否第一时间吸引住读者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词句选择和修辞运用两个角度对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运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梅欢 《考试周刊》2013,(32):22-25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Talmy首先将其引入语言学,用于研究语言结构,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一项普遍认知原则。报纸新闻的及时性、多样性等特征要求其标题清晰明了地展现全文的主题和相关内容,并抓住读者的注意。本文从句法角度将其划分短语类报纸新闻标题、陈述句类报纸新闻标题和疑问句类报纸新闻标题三类,考查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在各类主要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体现,发现各类新闻报纸标题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达到凸显效果,同时加强人们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新闻标题被誉为新闻的"眼睛",隐喻的使用可使标题鲜明生动。对于美国本土报纸和中国英语报纸这两种类型的报纸而言,新闻撰稿者和报纸面对的读者群体截然不同,标题中隐喻的数量和种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英文报纸标题中隐喻的数量和种类相比美国本土报纸偏少,这与中国英语教学长期忽视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从及物性、转换和情态三方面对英美五大主要报纸对于上海世博会报道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指出新闻标题反映媒体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这么、那么"的用法作了比较,指出了近现代用法的一些区别;从词义虚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么、那么"虚化程度的不同及用法上的区别;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这么、那么"的用法的说明,提出了两点疑问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标题是一条新闻的灵魂,起着高度概括新闻内容和吸引读者的作用。通过对比中西方有代表性的《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灾难新闻标题,可以分析出中西文化差异在媒体环境,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对新闻标题的影响,以及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为今后灾难新闻的理解和新闻标题的撰写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语篇形式的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关于标普降级法国的报道进行对比批评话语分析,使读者能够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评价理论,从评价对象、评价来源、评价立场等三个角度,试图通过对比《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新闻报道语篇,以解析新闻语言背后作者对北京奥运会的立场、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13.
时政性新闻报道要求报道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客观公正地描述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客观公正”背后所隐藏的主观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运用评价系统的次系统之一——态度系统,从其下的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体系着手,对选取的《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有关伊朗核问题报道所使用的词汇进行分析,这些报道中的主观性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元话语引导我们关注作者在文章论述过程中表达自己关于文章内容以及读者的态度的方式。虽然很多研究者已经在元话语领域做过大量研究,但是很少涉及新闻报道中的逻辑连接词对比分析。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仅从元话语的逻辑连接词角度来探寻其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文新闻报道中发挥的功能,并对其原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以及物性为工具,运用批评的方法对比分析《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两篇新闻报道,揭示《纽约时报》的话语是如何被美国意识形态所左右的。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中关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通过不同的主题建构与新闻话语,两报塑造了迥然相异的中国媒介形象。这一案例深刻地印证了西方学者福柯的话语理论及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意识形态既是新闻话语背后无形的推手,又是新闻话语建构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样说。  相似文献   

17.
象似性概念是认知语言学突破传统语言学思想的五大创造性思想之一,为揭示大量纷繁芜杂的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有力的工具,给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报纸,China Daily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准确解读China Daily的语言信息尤为重要。文章从语言象似性角度,从数量原则、距离原则、顺序原则和标记原则4个方面选取2012年China Daily的新闻标题作为素材,分析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理据性,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新闻标题所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Transitivity system is the core part of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which aims to exp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deology.This thesis uses compar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news discourses of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The study notices that the coverage of news discourses in The New York Times is not as neutral as that in China Dai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on the one hand,it 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ransitivity to news discourse analysis.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t study trie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a critical reading method,which helps to raise readers’ awareness of ideology.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分别是中美两国的主流英语报纸,然而两报的言论版却有一个显著差别:《中国日报》的新闻评论以述评(commentary)为主,而《纽约时报》则以社论(editorial)为主。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对两报评论语篇中的情态手段的类别、频率、分布及主客观取向等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从情态视角研究两者人际功能的异同,同时也可加深对英语新闻评论语体本身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标题式语言是一种功能文体,其句法、语法、词汇都有独特特点。通过对近期《纽约时报》的仔细阅读,归纳分析了新闻标题的句法,语法,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