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刚 《考试周刊》2009,(25):21-22
前辈评论家说过莫言的《生死疲劳》受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多少有点《百年孤独》的味道,充满奇幻色彩。莫言自己说:“魔幻是西方的资源,佛教是东方的魔幻资源,六道轮回是中国的魔幻资源。《生死疲劳》便是以佛语开篇用轮回做结的中国式魔幻。”小说通过地主西门闹被镇压后,经历六道轮回,  相似文献   

2.
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采用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架构形式,借用"六道轮回"的佛教思想,糅合魔幻与现实的创作笔法,以主人公西门闹转世为驴、牛、猪、狗和猴的视角,观察和体味中国农村由土地改革、合作社、大跃进到"文革"以及改革开放等特殊时期的历史变革。小说采用古典章回体形式,既很好地把民间故事有机串联起来,又让读者感受了莫言小说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3.
葛浩文是汉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硕果累累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莫言小说促生了中国百年缺失的诺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获奖最多的小说,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葛浩文对莫言小说之《生死疲劳》的翻译活动及剖析翻译背后译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4.
陈钦 《文教资料》2012,(34):70-72
莫言的作品深受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他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以中国传统的人格结构和文化积淀为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本文拟在莫言魔幻现实的氛围中分析他和福克纳的家族历史小说,挖掘出他们对民族历史、政治性和人性的不同看法,从而显现中国作家与西方作家的不同心理机制和中国作家精神超越之路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我国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但对社会文化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不同表现方式作品的影响下,我国的作家在作品创作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结合目前我国文学领域整体的发展形势,可知莫言的文学作品对很多作家的创作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言的小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魔幻主义及意识流色彩。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来源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威廉·福克纳的相关作品。但是,莫言在深入了解这些作品文化内涵及表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及我国传统文学的相关理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魔幻现实主义。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魔幻表现方式,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学对于各种奇异故事的特有表达方式。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国内外的不同专家学者对于莫言的作品标上了各种标签,如"幻觉现实主义""寻根文学"等。这些标签的出现,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莫言小说带来了一定的作用,影响着莫言文学作品思想的良好表达。基于此,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对莫言小说的独创性进行必要的探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莫言的小说,从而拓宽读者在阅读中西作品过程中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网快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中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他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著作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  相似文献   

7.
学是一种充满灵性与个性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相通的认识、表述或技巧,也有别人所不可企及和无法取代的独特感受、体验和风格,莫言的小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同样是借鉴学习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些技巧,莫言的小说却“魔幻”得独具一格,它们既不像贾平凹的小说在鬼神精怪的叙述中获得魔幻。也不像扎西迭娃的小说在神秘的宗教事象中营构魔幻,而是借助奇异的感觉描写来取得魔幻的效果,他的带魔幻色彩的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丛生感觉的“感觉魔幻小说”。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9.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10.
先锋实验小说以"新"掀起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文坛的创作和评论浪潮,这股浪潮既是一批新锐作家有意借用西方的创作观念来打破固有的小说创作模式,更是在一批新生的评论家的推动下掀起的小说创作革新。他们的创作给文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但是也带来了作品与读者的疏离。可是在这其中更出现了如莫言和余华这样的生力军,莫言以他扎根中国的古典气息和魔幻的现代派手法赢得了声誉;余华以他虚伪的形式和真实的人性的书写感动着读者。他们的创作都表明先锋实验小说的创作不仅应该关注如何写,也应该关注写什么。  相似文献   

11.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12.
《生死疲劳》是最能代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莫言以"轮回"的叙述架构,通过人与动物互换,魔幻与现实糅合的民间叙事,以动物之眼,观察和体验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从土地改革一直到改革开放半个多世纪农民和土地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从亚马逊上的书评统计数据来看,海外读者对莫言小说的评论数量总体不多,但好评较多,读者满意度整体较高;《生死疲劳》获评最多,《师傅越来越幽默》评分最高;读者对莫言作品褒贬不一。从具体分析来看,读者对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较为关注,他们主要受诺奖影响或他人推荐或为了解中国及其文化而读莫言作品,对译本及葛浩文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4.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将"六道轮回"思想作为小说的框架,构造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五十年间的肉体和灵魂的轮回,并以"牲畜之眼"阐述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风雨历程,也诠释了人生本苦与生死幻灭的真象,可以说,莫言的《生死疲劳》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莫言在表达这种宗教思想时较多运用了修辞中的摹色,本文也将从本色、主观色和象征色三个角度,以色彩词为基点,来探讨《生死疲劳》中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读来令人失望。一部小说的形式足够花哨,但内容却很苍白、浅薄,让人读后感觉并无新意,或者并没有多大意思,这应该是致命伤。《生死疲劳》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手法,比如章回体,比如驴、牛、猪、狗、猴的六道轮回,有人称之为“向我们伟大的古典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理解与把握世界的方式。同样,小说以蓝解放、大头儿和莫言三个人来叙述,在叙述中拼贴小说中“莫言”的一些作品,以及“莫言”作为小说人物的出现,也为新潮的批评家提供了理论阐释的广阔空间,但也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6.
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过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外传播中较为成功的例子。在葛浩文对莫言小说长达二十多年的英文翻译过程中,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都有所改变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文以葛浩文在不同时间段英译的三部莫言小说《红高粱》《酒国》以及《生死疲劳》为例,分析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莫言通过追忆历史重建了现代民族与国家的想象,他的《檀香刑》《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作品,所描写的范围涉及义和团、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1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所以要研究莫言的文学必须将其置于一个连续、完整的文学谱系之中,跳出孤立的文本,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维度上,对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的、政治的、人性的、乡土的文化作出评判。莫言的新作《故乡人事》,只看名字就能够知道小说的三个侧重点是故乡、故乡的人和人做的事,所以笔者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寻找莫言的小说与前人所留或一脉相承、或不拘一格之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莫言在浙江大学首次谈到了自己创作的小说是有中国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深刻地体现了与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关系。他的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志怪类文学的特点,更是在人物塑造的反传统化、建立自己的文学王国、创立“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三个方面超越了古代志怪类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伍丹  朱渝 《文教资料》2010,(26):20-21
莫言,中国20世纪80年代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莫言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多.作品中充满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本文从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三方面出发.对魔幻现实主义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作一个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获奖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视圈人士的关注,如何改编莫言小说成为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小说文本的选择、改编风格的追求以及改编方法的适用三个方面总结了以往莫言小说电影改编的经验,希望这对中国电影人开发"莫言小说"这座文学宝库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