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局势的加强,英语逐渐成了一种国际语言。当然英语的翻译对于各国的交流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语言文学中言内意义是一个重点及难点。美国文学中的英语作品可以算作英语文学的一部分,在学术界中,英语文学经常都在致力于"英语研究"的部门或项目进行分析与批评。不同时期代表的文艺作品意义不相同。然而,翻译英语文学不仅是单纯的字面翻译,还有他里面深刻的含义,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可能包括作品当时所处的环境,例如,当时的文化背景,思想等,这就要求翻译的人员必须清楚了解,以及不同英语符号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这种翻译才能将言内意义更加深刻贴切的表现出来,减少语言信息差。  相似文献   

2.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从翻译技巧的角度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文化词语"和"国俗词语"概念及其含义分析,探讨这两个概念的英文译法.认为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这样的词语可以称之为文化词语.而那些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就是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即国俗词语."文化词语"和"国俗词语"可以分别翻译为"culture-bound terms"和"culture-loaded terms".  相似文献   

4.
政治演说可以说是一种极具特点的文体,所以针对此文体的翻译方略的探究,已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都从未具体从文体方向进行过探究。本文就依据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理论"和"语义翻译"策略,并结合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演说辞。从中通过分析演说辞的文体特点,探究出纽马克理论指导下的此文体翻译方略。  相似文献   

5.
汉语新词新语的翻译在对外传递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新动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用理性、科学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新词新语翻译成为必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翻译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但它将翻译放在生态系统中,考虑到了翻译的各个维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理论,对翻译实践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多维"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和指导新词新语翻译,可以对新词新语翻译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属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公示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目前错误和不规范的英语公示语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关注.功能派翻译目的论为公示语汉英翻译应用功能的达成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本身的意义是由译文决定的,其对语言、意义本质的论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翻译研究从根本上确立了译者地位的重要性,使译者摆脱了传统"等值"标准的束缚。译者不再是原文的附庸,译者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翻译实践活动才能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探讨了著名翻译学家钱钟书在其所著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所提出的"诱"、"讹"、"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对于中西异质性语言文化之间的互解互译具有的理论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符号学认为翻译即翻译意义,即交流文化,并且提出了翻译的标准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本文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翻译的《飘》译本中选取例子,分析和展示了原文中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及各自的语言功能如何在其译本中得到再现。结果显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可以作为翻译研究和指导翻译实践的一种综合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0年11月17日《参考消息》的英汉文本为例,以具体实例指出Catford(1965年)提出的"等值"翻译理论对该类型文本的翻译不具有解释力,进而借用勒弗菲尔的操控论,从英汉语译文对比角度浅析意识形态对政治文本的翻译活动的操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如译者的作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原语文本的地位等都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中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理论参数为我们重新思考、评价严复的"把翻译当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冰释我们心中诸多的疑团。  相似文献   

12.
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看,诗歌意境的感知不是对意象个体感知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一个格式塔质意象。"格式塔"概念在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翻译中具有极大的适用性。李清照词《声声慢》情感婉约暗含、具体意象众多、叠词浑然天成,意境翻译颇难。以林语堂和许渊冲的翻译为例分析,可以看出:意象的传达并不是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意象的感情色彩亦是十分必须的。林译运用"格式塔质",调动多种感官,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秋景图;许译则更注重格式塔式整体意境把握,得意忘形。在许译中,单个意象不像林译中那样清晰可辨,但"格式塔意象"上更胜一筹。在《声声慢》意境翻译中所体现的格式塔质,在理解和翻译古典诗词中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成为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分析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词语概念意义之外的联想意义的部分或完全不对应的情况,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是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的断代划分的分歧导致"近代"一词的翻译出现不清,甚至错误。根据"近代"、"现代"在世界史、中国史中的比较共识的定义、"modern"一词的意义内涵以及"近代"一词的翻译现状,对"近代"一词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以学科融合推进学科建设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路径和要求。学科建设泛化、去政治化,学科边界不清,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本身的目的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学科整合"缺位",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可谓是中国翻译思想发展的一个标本,通过分析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过程.可以窥探到中国翻译发展的成就与局限,即中国气息.仅仅具有中国气息的翻译学现状局限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翻译学研究从中国气息走向中国气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很多的工程建设和贸易往来都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交流沟通,所以急需大量的翻译人才。但现在大学英语的现状是:英语翻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缺少有计划的翻译实践,导致翻译困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要探究的是一种有学习任务,无教学课时,以过程评价促进学习的"零课时"翻译教学模式。在不增加原有课时的前提下,借助教学平台,实行"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加大课后翻译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翻译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具有突出的意义。翻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有必要从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就进行培养。但是,目前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忽视翻译意识培养的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翻译意识出发,讨论了英语基础教学阶段翻译意识培养的路径,并就如何做好英语基础教学和高校翻译教学的衔接提出了看法,以期促进学生翻译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欧化汉语泛滥的环境里,这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欧化具有两面性,欧化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却不能听之任之;翻译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引入"欧化"的概念,并对其分析讲解,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有效避免过度"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