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文史之儒,竟言才、学、识而不知辩其心术以议史德,呜呼可哉?”按照章氏之说,史家只有具备了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四长.才算全面合格。然以现今之时代要求,即使具备了史德、史才、史学、史识、史观、史技、史法等.也只表明一个人具备了成为优秀历史教师的条件。是不是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还要看“史艺”.  相似文献   

2.
“素心”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提出的理论,它强调客观公正的著史原则,对后世史家修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影响,如章学诚的“史德”说就是对“素心”说的继承与发展.与“素心”说相比,“史德”说对于史家修养理论的阐述更为系统与完善.“素心”说不仅关乎著史原则,它也是刘勰对史传散文写作所提出的一个要求.除“素心”外,刘勰认为史传散文写作还要讲究文采,这既符合刘勰“衔华佩实”的主张,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探讨与追求文艺美的独立价值的时代风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文史通义》是继唐代刘知几《史通》、宋代郑樵《通志·总序》之后,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评论著作,同时也是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之后一部重要的文学评论书。作者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清朝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我国古代三大杰出史学评论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文史通义》是他的代表作。他写这部书,用去三十年的功力,直到逝世,还未完稿。《文史通义》评文论史,颇富创见,尤以《史德篇》最为杰出。《史德篇》的主旨,是强调文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并阐释其标准和途径。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中心在强调史德的重要性及其含义。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史书必须注意事  相似文献   

4.
从刘知几到章学诚,都强调史学家主体的素质修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言论,概括起来就是所谓“史家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梁启超接受了这一说法,而又着重强调和阐释了“史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为史家修养融入了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当代学人作出了有明确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阐发,史家修养论不断演变丰富。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德"论是章学诚关于史家修养的重要理论."史德"论要求历史撰述中正确处理好史家主观与史实客观的相互关系,它是建立在史家"气平"、"情正"的基础上."史德"论的实质是要求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名教".  相似文献   

6.
“史德”论是章学诚关于史家修养的重要理论.“史德”论要求历史撰述中正确处理好史家主观与史实现客观的相互关系,它是建立在史家“气平”、“情正”的基础上。“史德”论的实质是要求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名教”。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6,(3):86-88
史学、史识、史才、史德"史家四长"是史家著述的重要原则,也适用于现代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研究者应占有广博的资料,在进行批判分析后,以通畅鲜明的逻辑、客观严谨的态度来撰写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的“三长”、梁启超的“四长”说是我国古代、近代史学研究中对史家提出的标准要求。重视支德是我国史学研究中的优秀传统。随着时空的转换,当代历史研究凸现出新的特点,遇到了新的问题,因而对史家的史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选题、史论、史评、文贵等6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史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9.
心中的史家     
不管人们是否有思想准备,中国和整个世界都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转折点。在即将逝去的一个世纪里,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日渐明晰。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史家必然会面对一些全新的问题:如怎样把握当代的现实;如何对中国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再认识与评价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史学意识在广泛现代化的背景中应如何进行变化、调整以及坚守。史学现代化的核心是史家的现代化。刘知几曾说史家需三长:史才、史学、史识。到了清代的章实斋又增加了“史德”一项。作为一个有志于成为史学研…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刘知畿的《史通》在史文关系、史学批评原则与方法、史家自身修养上的总结达到了史学理论的共通面向,尤其是双方在秉笔直书、辨证史义、论世知人等方面的史学批评理论的互补与融合,为后世史学、史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二人关于“史学三长”到“史德”概念的发展衍变及对史家自身“天职”问题的探讨,不仅为史家自身批评素养理论提供了准绳,更是为后世史家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修养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刘知幾的《史通》在史文关系、史学批评原则与方法、史家自身修养上的总结达到了史学理论的共通面向,尤其是双方在秉笔直书、辨证史义、论世知人等方面的史学批评理论的互补与融合,为后世史学、史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二人关于"史学三长"到"史德"概念的发展衍变及对史家自身"天职"问题的探讨,不仅为史家自身批评素养理论提供了准绳,更是为后世史家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修养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
尽管章学诚提出的“史德”,能促使史家写出真实可信的历史,但尚不足以解释何以许多史家倾其一生研史、治史,最终形成中国古代史学蓬勃发展的局面。笔者以为“史德”的另一面,即“史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是这种情况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探讨了“史家责任感与使命感”形成的原因,同时阐明提倡这种道德对现代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他是《孽债2》中经受挫折后重新找回自我的梁思凡,是《金枝玉叶》中命途多舛的另类富二代金天胜,也是《开天辟地》中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陈延年……自2010年首次拍摄电视剧至今,他三年拍了九部作品。高产量的他对于质量要求同样严格。随着讲述医患关系的电视剧《心术》开播,在剧中饰演80后医生"郑艾平"的翟天临,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拍完《心术》,他说:"以前总觉得医生有种距离感,演完了这部戏,我对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的“史德”理论 ,要求著史者用客观的态度去书写历史 ,避免主观情绪 ;著史者的心术要符合纲常名教 ;要考虑到古人的设身处境 ,不可苛求于古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重要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史德"之说,实则是对史家理性的自觉反思,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然而,在《文史通义》涉及袁枚的篇章里,章学诚不但做不到他所谓的理性自觉,相反,充斥着偏见和对事实的有意扭曲,甚至于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选取章氏攻击袁枚的三条,即袁枚编造与画家童钰的友情、刘墉欲诛杀袁枚、袁枚有意抬高朱珪对他关于古文观点的赞许,通过相关的史料考证,证明章氏并未忠实于事实,足证他与自己所提出的"史德"标准,相距甚远。知难,行更不易。  相似文献   

16.
史德、史才和史识是中国传统历史学家、史学评论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自孔子始,其后的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章学诚,近现代的梁启超、郭沫若、翦伯赞等人都十分注重德才识三方面的修养,并一致将此作为评品史家优劣的标准。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史德、史才和史识...  相似文献   

17.
《御定渊鉴类函》收有未见于文集的王阳明史论佚文《四皓论》。本文通过考索王阳明相关文献指出,他多于诗作中援引“四皓”故事以言自身“退隐”之志,而史家所载“四皓”故事,确有不足为王阳明援引为同道之处,故而作《四皓论》以稽考相关史实对于研究王阳明而言实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热播电视剧《心术》让"美小护"这个角色深入人心,同时,也让演员海清更加红得发紫。这些年来,海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她的演技也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与赞赏。面对诸多溢美之词,海清依旧冷静清醒,她淡淡地说:"对我来说,我就是  相似文献   

19.
史德、史才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历史学家、历史学评论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自孔子始,其后的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章学诚,近现代的梁启超、郭沫若、翦伯赞等人都十分注重德才学三方面的修养,并一致将此作为评品史家优劣的标准。在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史德、史才和史学的具体内涵与外延总是改变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借用这一概念体系,目的绝非是重弹阶级社会中史家陈腐的老调,而是“旧瓶装新酒”,立足于传统,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联系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 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相似文献   

20.
董狐精神     
唐朝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说: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和史识。清朝章学诚又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其实,刘知几所说的史识就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史德,不过,经章学诚这么一补充和发挥,就更明确了。抚今追昔,深感刘、章之说是不朽名言。才、学、识、德四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具体史学家身上,这四者的表现又是不平衡的。历数古往今来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