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生 《学语文》2010,(2):30-31
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手机短信已成燎原之势.网络上出现了短信征集、发行的专门机构,出现了短信文学大赛,搜狐、新浪等网站开始聘请专业写手从事短信创作。现在,  相似文献   

2.
试论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及其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信文学脱胎于被称为“第五媒介”的手机短信。它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短信文学”这一概念及其“文学性”的思考与论争。短信文学的“文学”名分是否合法,应综合以下两方面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否应用了文学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有文学审美功效。在确认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方可进一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质。  相似文献   

3.
刘东来 《时代教育》2010,(1):265-265
首先,某些短信具有文学性并不说明它本身就是文学。我认为,称手机短信为一种文学并不过分。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机短信不正符合这一说法吗?现阶段,短信文学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整体风格上,都尚未稳定。想要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短信文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学边缘化对文学而言,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难免有消极影响。就文学边缘化的实质来看,它至少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有利于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作家的自由创作;有利于大众参与文学创作。但是,文学边缘化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市场化对文学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文学作品的质量下降趋势明显;读者审美能力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5.
吴红光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2):60-62,66
手机短信是信息技术时代重要的传媒形式,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和人们生活的艺术化,手机短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的文学化。诸多的手机短信凝聚着创作者的艺术匠心和高度的表现技巧,已经具备高度的文学性。我们称这部分具有文学性的手机短信为短信文学,其文学性特征主要有:表现力、形象性、情感性、意蕴性、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6.
包秀明 《现代语文》2007,(11):63-64
科技的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通讯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手机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短信以其简短、快捷、价廉和安全等优势得到广泛的青睐.手机短信的蓬勃发展也正促使短信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短信不仅能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娱乐消遣,还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对其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加强人们对短信的了解和更加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的确,手机短信文学中充斥着很多格调不高的作品,但不可否认,在一个多元化时代,手机短信文学的出现无疑给日益边缘化的文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丈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后现代文化因子的飘入提供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与心理根源。短信文学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子中是"边缘化写作"所产生的"随笔文化",或称"碎片文化"。无线通讯时代的"无距离"使得短信对人们构成强迫阅读,也加剧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深度模式的消解,成为一种交互性、临时性、刹那性、偶然性的后现代诗学。短信文学是这一诗学的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9.
短信并不能笼统地被称为文学,冠之以“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短信文学是指文学性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也是一个文体术语,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以“短信文学”而不以“文学性短信(或文学短信)”名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是因为它具有区别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晓敏 《教师》2011,(1):37-38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语文试题已屡见不鲜。手机短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现代社会人们沟通情感、表达思想、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工具。时下,手机短信正凭借其资费低、沟通快的优势迅速深入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俗、简洁、幽默、形象、抒情的短信文学,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基于此,我们可以让手机短信走进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一个用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是当前学术界亟待界定的文学样式。而Internet前 所未有地赋予文学新的特质,其创造出迥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质:比如载体突变及传播的 自由;创作者心态呈现为文学游戏和网络压力的奇妙重组;具体Internet技术对它的层层建 构;具备触发多种感官能力的语言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短信的普遍运用,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形成干2002年下半年。从文学、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来分析短信文学,可以发现其类型有:诗歌、散文、情书、小说;其特点表现为:语言生动性、短小精巧性、民间世俗性、流通的便捷性。短信文学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其最大意义是让文学在手机时代或信息时代,走进了千百万参与者甚至写作者的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让我们的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收发短信蔚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当短信富有形象性、抒情性与审美性时,短信就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运而生。短信文学不仅是21世纪的一种新文体,更是文学观念的一次突破。它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具有传统纸质文学不可比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呈现了丰富的语用样态。比喻、双关、排比等是其常用修辞手段;而通过指示语、会话含义的突变等实现幽默效果则是其语用特征;短信的产生、盛行与特定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短信自身特点有关;短信的发展期待科学、规范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手机短信的流行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短信不仅具有大众文化属性,还具有民间文化属性,具有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娱乐性质。短信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类型,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吸收了传统文学的精华,对文学生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关注短信的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时,对短信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必须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首先是文学的,具备了文学的基本品质、特征和元素,即要虚构、虚拟性的人物、故事、场景、对话、细节等,语言最精致、简洁,有着文学的可读性。但它又是文学载体的一个革命,是文学文本、样式的一个革命,成为信息时代一个完全新型的文学载体。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们的文学载体主要是铅印,现在发现手机也可以成为载体,不仅受众更广泛,传播也更便捷、迅速。短信文学超越时空限制的传播,给疏远文学已久的大众带去了文坛的新讯息。那些多年来看过文学期刊和长篇小说的人们,从自己的手机上读到了朋友转发过来的精妙短章、韵律诗篇。在候车的间隙,在上下班途中,在被现代生活切割成片断的时间缝隙中,这些结构紧凑、构思精妙的“短信文学”,给忙碌紧张的人们带来了片刻的阅读愉悦。因此,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短信文学会成为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三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一依托于载体的文学。网络这种载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形态和特点。相对于传统文学形态来讲,网络文学具有传播上的自由性、文学活动中读者和作者的对等性以及作品与生活的同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