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春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网络春晚存在的“对网络春晚的定位不准,对网络春晚的网络元素认识不清,对节目的精彩度重视不够”等问题,“廊坊网络春晚”用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地市级网站举办网络春晚要在“小”字上做文章,内容上要“小”——做到主题鲜明,以草根为主;形式上要“小”——做短做精,以歌舞为主;观众上要“小”——做好互动,以年轻人为主。要着眼于“小中见大”:把“小”做到极致,做出影响力,做成品牌——因为品牌是有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2.
闫英明 《新闻世界》2013,(5):153-154
由央视网举办的第三届CCTV网络春晚以"中国梦:我爱中国的N个理由"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CN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公交电视等终端播出,依靠新媒体技术创造了广泛的影响力。媒介事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事件的重要性和媒体对事件的持续报道,网络春晚作为一次议题式的媒介事件,它的有效传播与新媒体环境赋予其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1,(2):16-17
事由:电视与网络视频竞相参与的年度“春晚大战”,成为兔年春节的一道景观。湖南、北京、山东、海南、深圳等卫视网站以及第一视频、新浪网,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春晚,甚至央视也首次“杀”进网络春晚。  相似文献   

4.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晚会”,这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晚会,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与认可.从1983年至今,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一个隆重的仪式.2012年的龙年“春晚”,正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周年.在这个契机下,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5集纪录片《春晚》,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春晚”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作为这次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感受到了“春晚”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张力.  相似文献   

5.
丁杰  刘昕 《传媒》2023,(5):26-29
<正>自中央电视台1983年开办“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有40年的时间,春晚依然是全民参与热情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年度文化事件。近些年,随着省级卫视的崛起,地方春晚显现出“百花齐放”的气象。地方春晚虽然很难与央视春晚分庭抗礼,但却以独特的本土化地域元素及创新气质,丰富着电视文艺晚会的格局,为观众提供了多种收视选择。  相似文献   

6.
满静 《今传媒》2017,25(10)
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已然和广播、电视一样,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显著.在此背景下,网络节目风生水起,不同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但网络节目的内容并未走出电视节目范畴,未能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渐渐地就暴露出了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节目缺乏文化品格.文化品格不仅体现在节目制作者内在文化修养、文化品位上,而且还体现在节目从整体包装到细节处理散发出的文化内涵.作为媒体人,应在文化自觉意识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肩负起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的提出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华 《现代传播》2007,5(1):19-24
本文在对受众及社会对主持人的关注、电视文化格局的当下现状、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种种现象与问题以及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某些缺省等多个领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这一命题。作为电视文化影响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节日主持人文化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对节目主持人文化责任的一种规指,对电视文化、电视媒体自身文化品格提升的路径指南,也是为建设和谐文化,为民众提供一种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动态     
《网络传播》2010,(1):9-9
中国经济领域“双百”榜揭晓;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北京电视台联合新浪网 首届网络春晚启动;湖南广电启动网络电视新战略;第7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京开幕  相似文献   

9.
刘欣雅 《新闻世界》2012,(5):99-100
网络春晚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央视网络春晚中体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也值得人们关注。央视网络春晚强化了“草根”话语权表达的实践,尝试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抵抗加以融合,体现了青年的身份认同和多元表达。同时,央视网络春晚本身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并将青年亚文化从幕后推向台前。  相似文献   

10.
张雪姣 《传媒》2023,(13):38-40
为拉近主流媒体与青年人之间的距离,中央电视台于2011兔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十二年过去,总台在2023兔年春节期间再次发力,以“一起开新,共造未来”为主题打造了一档高质量的小年晚会。从2011年到2023年,网络春晚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想要拉近观众距离的诚意,以及通过“思想+艺术+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决心。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总台网络春晚的具体节目及相关技术应用,探析总台2023网络春晚如何将思想、艺术和技术进行完美的创新融合。  相似文献   

11.
席赞 《现代视听》2011,(12):31-35
面对新媒体的传播格局,尤其是网络春晚的冲击,近年来央视春晚略显疲态,但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生命力。除了颇受关注的收视数据外,在民族精神、节日庆典、国家形象等方面,基于其特殊的媒介身份与价值,央视春晚拥有网络春晚难以替代的优势。参考网络春晚的经验,央视春晚可从节目制播、话语呈现、民族文化等层面突破常规,担当起中国最大电视平台之上最知名公众节目应有的职责,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合一,传播欢乐与关爱,维系国民情感与信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以实现价值的延续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间,由于技术的兴起,科技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原来泾渭分明的技术与文化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网络文化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文化因素,成为主导力量。网络文化便是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传播信息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面对媒介环境变迁带来的电视传播形态的改变,主要由收视率和满意度为主构成的传统评价体系既不能完全反映电视内容传播的全貌,也不能全面反映电视内容的真实影响力.为了弥补当前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2007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正式提出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企图对电视内容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效果进行重新评估.本文将在梳理电视节目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并发布2008年度最具网络影响力的中国电视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除夕之夜看春晚”曾是一道全民狂欢的视觉盛宴.然而,网络时代的春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有观众审美心态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冲击、其他各种形式的春晚层出不穷等.把脉当下“春晚”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取材要广泛,内容要贴近生活;二、提升艺术品味,多从正面去弘扬主流价值观;三、多一些原创的语言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虎年春节期间.各类媒体使出浑身解数,为受众奉献了精美的文化产品. 春节,照旧是电视的黄金行市,很多地方电视台采取蚂蚁战大象的策略,把春晚的战线拉长,以众多的小春晚对抗央视的大春晚,荧屏上处处是歌舞,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必备的“年夜饭”,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新浪网、大河网、中国网、中国网库将共同主办“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以下简称2006网络春晚),为全球亿万华人网民精心烹制一道丰盛的网络“年夜饭”。  相似文献   

17.
毛钰涵 《今传媒》2023,(4):52-55
近年来,各大卫视的文艺晚会局限于传统舞台且单一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流量明星的追逐,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而河南卫视系列春晚,打破了电视文艺晚会的传播瓶颈,成功“出圈”,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河南春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持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并合理运用了文化符号和先进技术。河南春晚的成功也给其他同类型电视文艺晚会如何构建文化自信提供了借鉴——首先,应从受众思维出发,唤起文化认同;其次,应从内容创新出发,推动文化传播;最后,应从媒介融合出发,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管喜欢不喜欢,都不得不承认,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已成为春节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20多年来,随着时代变迁,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娱乐方式更趋多样化,烹制春晚大餐越来越不容易。然而,春晚的独特影响力,还是让越来越多的省级和地市级电视媒体跃跃欲试,推出自己的春晚节目。2011年,37个卫星频道共奉献了51台春晚。作为佼佼者,近两年来,北京电视台立足首都,挖掘资源,贴近平民,让春晚回归联欢的本质,并探索网络化生存方式。本期3篇文章,专门约请北京台相关人员阐述2011年春晚的创作体会,既有关于大部队式的大晚会、系列晚会的思考,又有关于轻骑兵式的网络晚会经验谈,都迸发出创意的火花,相信读后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评论是互联网发展下新兴的评论方式,其优势和影响力日益显现,以深度分析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面对“网评”的冲击是“避短”还是“补短”?本文结合媒体发展趋势和新闻传播规律,从网络评论的优势、电视评论如何应用“网评”、电视评论突出自身长项等三方面,提出电视评论节目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此前关于电视立台的种种说法皆成一家之言,但未能实现对整个电视界和电视业的全覆盖.“文化”是电视的“最大公约数”,所有电视媒体都应当以“文化”立台.“新闻路线”对于电视传媒很重要,却不宜一概而论.实行“文化立台”在当前具有履行文化使命、领命文化贡献、构成文化制约、实施文化救赎等现实意义.“文化立台”是要打造文化的电视,造就“电视文明”,其关键在纯正的文化本色、优良的文化质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坚实的文化实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