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林 《今传媒》2011,(4):36-37
在国家形象广告中视觉说服能够有效引发国际观者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变化。文章分析了两部国家广告片在不同传播理念下的视觉呈现,并从视觉说服主题确立及其表现论述了国家形象广告如何执行视觉说服思维。  相似文献   

2.
丁凡 《新闻世界》2013,(7):275-276
【摘要】影像的说服力要远远大于文字。“视觉说服”一词,常常与广告联系在一起。其实不仅如此,运用影像塑造本国或他国的国家形象时,也需要巧妙地运用视觉说服。视觉说服的技巧,体现在影像符号的选择、影像叙事的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论政和网络民主的发展,近年网民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已经进入督政的重要阶段,而视觉形象在网民督政中的传播说服作用也愈加明显,具体表现为纪实性视觉形象的标记性之于事件的引发曝光,模拟性视觉形象的形象性之于事件的调查分析,艺术性视觉形象的象征性之于事件的感召共鸣。本文试图运用视觉传播理论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网络督政中的视觉传播说服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4.
视觉形象在网络督政中的传播说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论政和网络民主的发展,近年网民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已经进入督政的重要阶段,而视觉形象在网民督政中的传播说服作用也愈加明显,具体表现为纪实性视觉形象的标记性之于事件的引发曝光,模拟性视觉形象的形象性之于事件的调查分析,艺术性视觉形象的象征性之于事件的感召共鸣。本文试图运用视觉传播理论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网络督政中的视觉传播说服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5.
视觉传播已成为广告传播的最重要的手段。但作为一种开放型体系,视觉形象自身的形象性与结构的不确定性在广告说服中有其特定的效果。为克服视觉映像容许接受它的人作无限把握的缺陷,广告在图形设计中借助同构联想来搭建这种意义的关系。我们依据不同的联想切入点可将同构分为形的同构、义的同构、形义同构,而相同的切入点也会因为不同的联想逻辑而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6.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7.
广告中的视觉比喻修辞是最常用和最普遍的一种广告说服策略。通过视觉比喻修辞,能够以含蓄、委婉和诗意的手段去解读广告,增强广告的好感度和认知度。但是目前广告中的视觉比喻修辞现象的泛用和滥用,使受众不能很好地解读广告传播的内容,不利于广告的视觉说服和广告效果的传播。本文即通过对视觉比喻修辞进行符号分析,来试图构建一个视觉比喻修辞的符号模型,以便为广告设计者及受众提供解构和建构广告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欣 《新闻世界》2012,(5):138-139
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与繁荣,广告创作越来越专业化,同时消费者的广告信息处理能力也在El益增强。广告语言作为广告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更加重要,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深入了解广告语修辞的作用和原则,才能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达到吸引受众说服受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视觉广告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主义者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发,从审美角度审视中国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对现代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汤晓山 《传媒》2017,(23):81-84
在读图时代,视觉元素已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构既能够承载优秀国家形象信息又具有艺术审美性的视觉元素,是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视觉元素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运用状况入手,指出了国家形象视觉元素建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国家的传播,认为国家形象视觉元素的建构应从视觉信息的选择、受众文化接受经验、视觉审美特征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竞选广告是一种旨在改变选民态度,影响投票行为的政治传播手段.由于多年民主政治的传统,美国大选的竞选广告在数量与典型性上都颇有研究意义.本文以1952-2012年间历届大选出现的典型广告为案例,以相关劝服理论为基础,分析广告中视觉形象背后的劝服者的意图及其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塑造个性形象、建立视觉情绪关联、运用视觉形式风格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视觉文化传播日益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视觉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中,并贯穿于营销说服的诸多环节。由于视觉与意象、思维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营销说服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等直接可视的宣传方式,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立足于这一观点,本文从视觉思维及文化研究等角度分析这一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与视觉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视觉形象传播的角度出发,以2012年陕西"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视觉形象的建构、视觉形象对网民情绪的诱发和传播说服,以及网民对此类网络事件的接受心理,反映在当今图像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视觉形象对网络事件的传播和网民心理有着巨大作用力。因此,对于此类现象不论是网民、媒体还是政府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钟丽松 《新闻世界》2011,(6):145-146
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通过对众多广告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的广告特别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包括"受众注意度和记忆度比较高"、"说服效果好"、"易于塑造出人性化的品牌形象"。本文探求怎样在广告中利用传统文化这一丰富资源,同时也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广告运用中应避免的误区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中国目前16岁以下的儿童近3.4亿,这些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物质享受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形成了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的儿童市场,吸引着众多企业投身于儿童消费品的生产.激烈的竞争,同时带来了儿童广告数量在媒体上的剧增.相关数据表明,目前中国近三分之一的电视广告中用到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柴雪彬 《今传媒》2024,(3):106-109
“拉伊卜”作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吉祥物,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尤其得到了我国受众的喜爱。本文运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拉伊卜”形象是基于文化内涵的“像似符”建构和基于视觉共通的符号解构,经过拟人化和叙事化的视觉修辞后走向受众,受众基于“饺子皮”等形象与“拉伊卜”形成视觉共通,从而实现受众破圈以及彰显体育精神、国家形象和地域文化等视觉说服效果。“拉伊卜”的成功出圈得益于技术赋能传播的全过程,对于体育赛事吉祥物的创作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勤喜 《东南传播》2010,(7):134-135
卡通代言策略是近些年来逐渐受到中国企业家重视的品牌形象传播策略。卡通形象代言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营销目的而推出的符合自己个性的卡通形象。本文从卡通代言策略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并结合儿童商品广告对儿童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着重阐述了卡通代言在儿童商品广告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筱雯 《新闻世界》2010,(12):96-98
本文以《奔腾电剃须刀》、《多乐士墙面漆》以及《脑白金送礼篇》这三则电视广告为研究样本,运用符号学方法,对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广告中的儿童成人化现象主要分为形象的成人化、语言的成人化以及动作的成人化。对于这些成人化的儿童形象,我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宁 《新闻爱好者》2010,(11):74-75
本文针对动漫形象和技术的现状,探讨了其在现代广告活动中运用的情况,解析了动漫形象在广告运动中所呈现的新视觉及表达销售主张、树立品牌形象和跨越差异文化的独特作用,并阐释了动漫技术对广告运作的影响,进而提出其在广告活动运用中所产生的问题,表达了未来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儿童形象及语言运用越来越多。合理使用将带来持久的广告效果,顺利推广销售主张,促进产品购买和品牌形成;而不合理的使用则会引起儿童生活及社会风气的不良效应。本文简单探讨电视广告中儿童形象的艺术表现原则和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