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8,(5):2-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近期宣布,该院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该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防治灭蚊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农科院消息,11月1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世界首个蔬菜作物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论文。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第一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能对所有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且时间大大缩短。因此,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对一名病人身上提取到的细菌或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根据基因组测序的信息来防治某种病菌引起的疾病,或防御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恐怖袭击。所以,2011年12月2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6项科研领域中,基因组流行病学是其中一项。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10-I0010
【导读】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28日报告说,他们已完成了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工作。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28日报告说,他们已完成了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工作。初步分析显示,西非埃博拉疫情是过去10年中从中部非洲传入,病毒可能先从动物传染给人,之后在人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I0005-I0006
近日,中山大学联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开展的“石斑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宣布完成,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三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首个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8-769
<正>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于军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这也是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该研究团队完成了雌核发育鲤鱼的基因组深度测序、精细图谱绘制和基因组注释。在遗传图谱信息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组组装结果,将鲤鱼基因组定位到染色体上,得到了较完整的鲤鱼精细图谱。其基因组由16.9亿碱基组成,含有52610个功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1-I0002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8日对外发布,由该院孙效文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并揭示其独特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这是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  相似文献   

8.
国内速递     
《发明与创新》2016,(4):5-6
正科学家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在获得从委内瑞拉归国患者临床标本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日前直接从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9.
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约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口粮。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率先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序,该成果已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本文简要报告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并着重介绍水稻基因组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和分析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广场》2003,(5):8-9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了第一批通过鉴定的两份有关“非典”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的论文,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8,(2):172-176
丁达明 微生物学家。1938年生。湖南人。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1979年-1981年在英国癌症研究所作访问学者,现任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应用微生物研究,1972年建立了测试纤维素酶的平板染色法,用于菌种筛选,比国外类似报道早7年。对纤维素酶的生产、分析和使用都得到了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曾获1978年湖北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中科院三等奖。对多瘤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8,(4):50-50
美国科学家2月28日在华盛顿宣布,他们成功测序得出了玉米基因组的草图,这是人类成功测序的第二种农作物基因组,第一种被测序的农作物是水稻。科学家们以代号为B73的高产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完成了约95%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结果显示,玉米基因组的基因数量为5万至6万个,碱基对数量大约为20亿个。相比之下,水稻基因组的规模要小得多,仅有大约4.3亿个碱基对。今后科研人员就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研究玉米的基因组,培育玉米新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增强玉米的抗旱、抗病虫害能力。玉米基因组测序项目始于2005年,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农业部、能源部为这个项目提供了2950万美元的经费。  相似文献   

13.
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项目组日前获得了白菜全基因组的精细图,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的框架图。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吸引了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国内研究机构以及韩、英、加、澳、美等国的相关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为项目主持单位。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01-I0001
梅花因其独特的花香,在很多诗词中成为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它的花香到底来自何处呢?我国科学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合成梅花花香中重要成分乙酸苯甲酯的BEAT基因家族34个成员,并构建完成了首张梅花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其研究论文在2012年12月27日《自然通讯》亮点论文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3,(11):23-23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新的编码基因,从而在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是由解放军第302医院研究取得的。他们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2个新的编码基因———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改写了医学界25年来认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只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历史。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探索,而且将大大推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防…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11-I0005
我国科学家在人类个体基因组研究领域又取得一项重要成果。今天,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完成的“基于全基因组组装数据检测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SVS)”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针对枯草芽孢杆菌Subtilis str. 168的Sec分泌途径Spase Ⅰ类和Ⅱ类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菌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该菌的筛选和应用打下了基础,也丰富了基因组序列和原核生物数据库。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植物和土壤中的具有较强抗逆性的革兰氏阳性益生菌,具有繁殖快,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等特点,是研究菌种的典型菌株。蛋白的Sec分泌途径的分析能够认识该菌株的生理功能和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理。方法:Sec途径分泌蛋白具有Ⅰ型信号肽的分泌蛋白Spase Ⅰ和Ⅱ型信号肽的分泌蛋白Spase Ⅱ。首先在NCBI(w-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0,(10):3-4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型网状双层结构防蚊系列装备,近期在新疆某边防部队完成了现场扩试。扩试结果显示:身穿新型防蚊服装的官兵在“一只解放鞋上能停落200余只蚊子”的环境中执勤、巡逻、潜伏3个半小时,无一人受到蚊虫叮咬,在防蚊服喷上新研制的长效驱避剂后,蚊虫在周围一米范围内都不再靠近,有效驱避时间长达5~8小时,长效耐洗杀虫处理蚊帐杀蚊效果良好,20次洗涤之后仍然奏效。  相似文献   

19.
DNA序列的变异是所有肿瘤细胞发生的重要的分子层面的原因,当前学界已经有能力对一定规模的癌症队列样本开展全基因组变异图谱的分析.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ICGC)于2007年成立并启动了全球范围的肿瘤基因组研究工作.ICGC提出对50种癌症、总计25000例患者样本绘制体细胞基因突变谱.多个国家的参与课题组已经阶段性地总结了特定癌症的数据并报道了研究成果,当前跨癌种的泛癌症基因组研究已经成为ICGC的工作重点.我国以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CCGC)的形式参与了ICGC的合作研究,选择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等13种癌症并取得相关进展.CCGC和ICGC研究工作将积极推动癌症基因组学向肿瘤生物学的转化研究,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主导完成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等研究成果,本月初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科学家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