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谢生 《科学教育》2006,12(2):20-21
当今,中小学“减负”喊得很响,且措施也极为得力,学生深受欢迎:早晨到校迟点了,中午自由多点了,下午放学早点了,晚上作业少点了。但是,有些老师对学生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却不放了,下课铃响了,还要苦口婆心,讲个不停,出现了“拖堂”的现象,造成学生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自由也没有了,这与当今“减负”相悖。为此,要讲“减负”,也得讲讲减“拖堂”。1“拖堂”的危害性“拖堂”,是指教师利用课间下课学生休息时间继续上课。“拖堂”是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之一,也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表现之一。它不仅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休息自由,其…  相似文献   

2.
如果老师有道题还示讲完下课铃就响了怎么办?当然是拖堂。可拖堂是学生们最讨厌的事儿。于是,为了拖堂成功而又不激起民愤,老师们使出了各自的拖堂绝招。 绝招一:推卸责任法 代表人物:数学老师 成功率:100%反对率:20% 实例:数学老师看了看表,还有两分钟就下课了,可黑板上还有一道题没讲呢。“快下课了,课代表来做一下黑板上的题吧。下面的同学看看他做得对不对。”课代表正做得起劲,下课铃响  相似文献   

3.
南阳 《教育文汇》2008,(12):1-1
最近在某中学看到一摞学生评价教师的调查表。在“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问号后面,一半以上学生填写的竟是“不拖堂的老师”和“拖堂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这项调查显示,32%的孩子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其余68%的学生是因其他原因没与老师主动交流。这些原因包括“怕同学们说我拍马屁”等等。该项调查还显示,学生最怕和老师交谈以下几个话题:一是学生最怕老师对自己说“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这一比例达46%;其次是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占14%;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占13%;怕“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自己的家长来学校”分别占11%和10%…  相似文献   

5.
上课——下课——休息。这是学校教学的一种有节奏的活动。有的教师很爱“拖堂”,下课铃响了还要说三、五分钟,多则拖上六、七分钟,把讲授时间和灌输知识看成是正比例的关系。我带着这个问题到小学听了48节课,其中拖堂的课29节,占千分之六十,其中拖堂二、三分钟占千分之七十二,拖堂五、六分钟的占千分之二十八。拖堂的心理反应及效果,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6.
感动于王栋生老师的一篇文章《她为什么会拖堂》里所写的黄老师。年轻的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一把好手,被市里推荐到省里参加课堂教学大赛。她做了认真准备,课上得很顺利,但临近下课时,意外出现了。她请一名同学概括课文内容,正说着,“赛场”提示下课的铃声响了。根据大赛规则,拖堂则扣分;如果拖堂时间过长,加倍扣分。小学生有点慌,说话结结巴巴。黄老师就安慰他:“不着急,你可以把话说完。”最终,黄老师因拖堂一分多钟被加倍扣分,所有的评委都为之惋惜。但黄老师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根本没有选择,就按我的习惯做了。如果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我觉得那个小男生的发言比我的名次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从两本日记到双重人格“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新知识,回家我讲给妈妈听,妈妈也很高兴。”一名小学生在交给老师的日记里写下了上面的内容。老师在日记后面批了个“优秀”。晚上,他回到家里,又翻开另外一本硬皮的日记本,宣泄自己的不满“:今天,老师又拖堂了,只有两分钟时间上厕所,又接着上第二节课……”“孩子有两个日记本,其中一个记录的全是自认为私密的事情,另一个则是拿出来公开展示,供老师批改的。”学生的母亲最先发现了儿子的“双面日记”。据说,学校老师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上交,以培养锻炼作文能力。可孩子不可能将心里…  相似文献   

8.
拖堂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是一种低效课堂教学的现象.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拖堂习以为常,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师生的和谐关系.因此,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避免拖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9.
王晓春 《班主任》2011,(6):64-65
《教师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人调查了学生对什么样的老师不满意,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学生提出的前五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拖堂抢课抢时间的老师,以分数论学生的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老师,缺乏微笑的老师。一位教师网友据此写了篇文章《都是老师的错吗?》,这位老师指出:《教师报》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老师又拖堂了,真烦!”“又要月考了,真烦!”“又唠叨个没完,真烦!”……经常听到有的同学这样说。  相似文献   

11.
呱呱鸟语林     
"拖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老师想让学生多学点东西,学生还不领情,这就像买东西,商家多给了,消费者反倒还生气。我想也只有老师才是这样"傻"的商家。所以在遇到老师"拖堂"时,我们一定要善意,比如给个暗示: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不经意地"望望窗外已经喧闹起来的校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给老师的是包容,给自己的是成长。本期推出的是学校集体来稿专辑,由河南西平县柏城中学王二伟老师选送。好了,闲言少叙,咱们赶紧一起来欣赏有关"拖堂"的趣事儿吧!  相似文献   

12.
石清飒 《小学生》2011,(4):54-55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拖堂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什么:“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特别是参加中考、高考的“主课”拖堂尤为严重。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颇具规模和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拖堂”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余民 《班主任之友》2022,(Z1):83-84
<正>从大学毕业至今已有近二十年,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还是当教研员做各种讲座、培训,我从未有过拖堂,这是我引以为豪的事。不拖堂,看似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日常小行为,实际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却不多。我曾经在一个310人的市级培训讲座上,对来自各区县的教师做过一个调查,统计结果令人尴尬:经常性拖堂的48人,占15.5%;偶尔拖堂的178人,占57.5%;极少拖堂的59人,占19%;从不拖堂的25人,占8%。拖堂,对教师而言,司空见惯,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其实,偶尔拖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起来的次数也绝不会少。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警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调查指出 :“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 ,约有80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 ,而当他们16岁时 ,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 %。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 ,学生中有46 8 %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37 4 %“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 ;52 5 %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 ;29 2 %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 ;18 2 %觉得班主任“…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学课外负担情况的调查为了真正弄清小学生数学课外作业负担的情况,我们曾对我县的十五所小学的二十个班级作了认真的调查。根据实际观察、随堂听课、抽看学生的练习本、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获得如下资料:1、占用时间多。早读课用来订正作业的占55%;占用体美教学时间的占65%;活功课被占用的占95%;用午休做作业的占35%;拖堂的占30%;家庭作业30分钟以上时间的占75%。2、习题资科多。有练习册、复习指南、目标测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有幸先后听过两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讲座,一位是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缪玉田老师,另一位是常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邱学华老师。他俩对数学教学的说话训练十分重视,而且卓有成效。 缪玉田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课堂上经常采取口述题目的办法进行巩固性练习。如讲分数应用题。缪老师先提出:“有一班学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老师不往下说了,同学生该怎样往下想。甲生回答说:“女生占2/5。”老师又接着说:“男生比女生多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体会:(一)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遇到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仅占25%。  相似文献   

18.
如今,教师上课拖堂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的普遍现象。有的教师拖堂两三分钟,有的五六分钟,有的甚至拖到了下一堂课上课时间,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这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最近,在我校组织的学生评教问卷调查中,在“你最讨厌的教师课堂行为”一项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了“最讨厌老师拖堂”。  相似文献   

19.
一张心声     
《广西教育》2013,(20):66-66
今天下课经过隔壁班教室,看到任课老师还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习题,而后排好几个同学已经趴在桌子上了。其他同学有的在搞小动作,有的在讲话,根本没有几个专心听课。我想:这样的课堂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吗?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一项调查,问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老师是谁。我记得有一位教学成绩挺好的老师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老师”,我很好奇,就偷偷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她经常拖堂。”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拖堂过。作为老师,敬业精神值得学习,但也不能随意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老师用心良苦,可是学生并不会因此感激,反而会因此心生厌烦。我想:老师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学生劳逸结合,才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桂林市荔浦县杜莫镇初级中学陆显香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学期,笔者接到家长对一个老师的电话投诉,随即对该班学生调查了解原委,该教师遭遇家长投诉是因为他经常占课、拖堂,还给学生留大量作业。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于是对学校各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班干部座谈会,还走访了周边一些学校,结果发现类似于遭投诉老师这种违背教学规律,以时间加汗水的“辛勤劳动”来提高教学成绩的现象并非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