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文中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古代私塾教育的呆板,但先生后来雄厚的笔力也得益于此。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读书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当代学生借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更不是多媒体教学所能承揽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同学们经过“历练”练出来的。所以“搭建学生历练”的平台是新课程下每个老师努力的方向。朗读教学则是“历练”学生的最本质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讲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有学生下课追到办公室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人说邵洵美不是个坏人,还做了许多好事呢?看到学生满脸真诚中透着疑惑,我心中一怔,反问道:谁说邵洵美是个坏人?学生昂起头说:鲁迅说的。说完,先指着课本中“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一行。又指着课文下边“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的注...  相似文献   

3.
作文的评讲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走过场,好像没有评讲程序作文教学过程就不完整,于是有些人便纯形式地为完成任务而泛泛而论,或读几篇佳作一“奖”了之;也有些人按评讲要求教条地评讲,提出过高的要求,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以然,错误地认为作文技巧太难掌握,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今人与古人相比,古人更会写文章。然而,旧学塾里并不教作文,更无《文章作法》之类的传授。这就不禁使人要问:古人的作文教学是怎么做的?很简单,“读、背、写”。日积月累,胸藏万壑,自然下笔成章。诗圣杜甫、词圣苏轼都是传统教学“读、背、写”培养出来的文章大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就是古人留给今人的最朴素而又最实用的作文之谈。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写作,鲁迅先生曾经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言辞:“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做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鲁迅先生并不是主张作文教学要靠语法和章法的指导,而是批判教师在学生作文中不注意引导,或不会引导,听凭学生自己去瞎摸乱闯。毋庸讳言,时至今日,恐怕我们许多学生仍然摸索在那条黑漆漆的“暗胡同”之中。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对学生写作过程缺乏必要的指导,这…  相似文献   

6.
一、“后”作文教学的弊端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后”作文教学大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命题之后的审体和解题的教学。2.批改作文。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书面或者口头的批改。3.作文评讲。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后的口头评讲。这种“后”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贯穿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教师几乎从来都是这样教作文的。鲁迅先生在谈到他学习写文章时说过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来,而叉叉少了下去,于是终于学会了写…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理论、方法,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教师都在讲,而作文教学效果则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们都觉得不理想。原因何在?胡向华老师认为:我们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如果学生胸无点墨,老师讲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她呼唤作文教学魂兮归来。这魂即重视学生的阅读,或许许多老师也同意这一观点,但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看来还是古人总结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以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考以后,各大媒体上陆续出现了不少中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我也点评了上百篇2009年的中考佳作。经过阅读和点评,我有一个不小的发现:不少中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是一种新“八股文”,即拿古人说事,靠古人“吃饭”,借古人还魂,演绎古人的故事成篇成文。通篇作文只是写三个(不多不少,恰好三个)古人,不是写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就是写苏轼、苏武、李煜,李清照、鲁迅等,似乎离了他们就不能作文似的。  相似文献   

10.
怎样让学生从“害怕作文”过渡到“乐写作文”中去?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一个积累的问题,笔者也这样认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丰富的材料充实大脑,才能写出上乘的佳作来。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二心集》中《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以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文章虽另有所贬,但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倒是把旧时的写作教学方式概括出来了。而时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有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减少老师批改作文量而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这就是把老师“讲评”作文放到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而学生则把写作文与相互交流和评论作文结合在一起。我把这种做法叫做作文“讲评”教学。对于作文“讲评”教学,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作文“讲评”教学,它的核心是“讲”与“评”的结合。所谓“讲”在这里可理解为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做大量的指导性讲解;所谓“评”,一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推进下,呼和浩特市目标教学的改革与深化,也在不同层次地进行着,有关目标教学的各种讲座、考试、观摩研究课在各校纷纷举行。许多教师也亲身体会到了目标教学的诸多益处。但笔者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不是在认真学习目标教学的实质,而是在教改中又陷入了一种“摸式化”的误区。而“模式化”则容易产生僵化、机械等弊端。那么,目标教学该不该有“摸式”呢?”模式”和“模式化”又有什么区别呢?“模式”是可以使人照着去做的标准样式,但笔者认为这种“标准样式”毕竟和工业产品不一样。教法上应有一种“…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谈谈抒情     
清黄宗羲谈到“文以理为主。然而情不至则亦理之郛廓耳。”(《论文管见》)他又讲;“今古之情无尽,而一人之情有至有不至,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明文案序上》)可见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但是在文章中怎样抒情?这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辅导难点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谈到作文,鲁迅先生曾经有两段至理名言。其一:“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其二:“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类,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了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这里,鲁迅先生已指明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多读多练”。如果说多读是作文的基础,那末多写就是培养熟练技巧的重要方式.只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由此说明古人为文,力求推陈出新,也为今天作文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入了诸多全新而又实用的理念,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作文要注重创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也有创新这一项,目的都是鼓励学生作文能有个性,有创意。  相似文献   

18.
审视目前的小学作文评改 ,探究其效率不高的原因 ,笔者认为症结在“见文不见人”上。好些教师习惯于找“问题” ,从标点使用到布局谋篇都要“诊断”一番 ,大大小小罗列了诸多毛病 ,学生哪里还有修改的热情 ,又怎么能改好呢?也有好些教师习惯于越俎代庖 ,大段大段地修改 ,看不到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所具备的潜力和谋求自主发展的倾向。这就造成了作文评讲的形式主义 ,即蜻蜓点水地说说问题就宣告结束 ,学生并未获得修改的机会。事实上 ,作文评改并不是作文教学的终端 ,而是调节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动态因素。叶老早就说过不要“只…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以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得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文章虽另有所贬,但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倒是把旧时的写作教学方式概括出来了。旧时文人不能写文…  相似文献   

20.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写作才能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叶老提出“立诚最为贵”的训练思路,无疑是一条最佳通道。什么叫“立诚最为贵”?叶老在早期的《作文论》中作过这样的解释:“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如下意思。从原料上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合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