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关怀是理想爱情的基础,理解是理想爱情的条件,责任是理想爱情的保障,尊重是理想爱情的主导。  相似文献   

2.
方方笔下的大龄独身女性,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爱情神话的破灭。作者在这群女性身上倾注了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表达,也传达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对爱情婚姻、对男性的彻底悲观与绝望。  相似文献   

3.
本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了池莉描写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认为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生存本性中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4.
论爱情与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理想的爱情,没有理想的婚姻;只有永恒的婚姻,没有永恒的爱情;对恩格斯有关婚恋的一个重要论,最应加辩正;到目前为止的一部人类婚恋史,事实是一部两性情感的二律背反史。面对新世纪,人类对这一古老问题亦需持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读过那么多描写爱情的火辣辣的诗句,惟独裴多菲的诗让我从少女时代一直迷恋到现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高尚的爱情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为了追求理想义无反顾地抛弃生命与爱情,是这首《自由与爱情》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很多经典作品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文章拟以路遥小说为例,探讨经典作品中悖论式的爱情:我们发现路遥小说和其它一些经典作品都有一个相同悖论式的爱情模式,完美的爱情故事到头来都走向悲剧。也许这是因为生活中不存在所谓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不过是作家们在现实中得不到而虚幻的理想,真正理想的爱情不过是传奇或是神话。  相似文献   

8.
王飞 《现代语文》2007,(5):38-39
《红楼梦》是伟大的言情经典,该作品不仅批判了世俗的婚姻观念,而且设计出更理想、更浪漫和更完美的爱情观念。该观念通过贾宝玉对大观园众青春女子的仰慕与呵护,深刻地揭示出理想爱情应当是性格上的尽善尽美和感情深处的心心相印。该观念的实现往往同作者渴慕的不受干预的人生方式相联系,也往往同解放个性、张扬真性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汪梁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10-12,25
以爱情为主题的词在宋词创作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爱情词有过人之处。东坡爱情词,风格近于婉约,却又不同于传统婉约派词的深婉细腻,而显其士大夫之雅。稼轩爱情词则从自身以及所思女性的双重角度,抒写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既描写了词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又抒发了对已逝爱情的追忆,透露的是词人的理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它是个美的世界。充满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是个纯情的世界,更是爱情的理想天地。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闪耀着作者新思想、新意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世人赋予《长恨歌》的种种主题都不符合白居易原意,本文认为,《长恨歌》是作者在青年时代完成的即兴之作,作者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伤方法,对李隆基占有儿媳杨玉环的宫闱丑闻加以大胆改造,从中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中帝王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爱情理想,同时在客观了暴露了封建的贪婪与虚伪,为世人揭示出统洁者追求“倾城”必倾城,贪婪“倾国”必倾国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2.
孟称舜的《娇红记》演绎了男女主人公大胆追求并且最终用年轻生命祭奠"生同舍,死同穴"爱情理想的悲剧。立足对文本的分析,探索该悲剧的成因,进而对其类型加以界定。得出的结论是:申娇所追求的爱情的理想性以及追求理想爱情时的勇敢性与他们实践爱情理想时的软弱性形成极大的反差,酿成了他们爱情的悲剧。从类型来说,属于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男女在本性以及社会性上的差异,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相对更加重要,对于那些有思想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她们对异性的要求更高,她们内心幢憬理想爱情,却忽视了这个社会是现实的,她们梦想的追求的理想爱情是很难达到的,甚至是无处寻觅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包法利夫人》中几个主要人物情感的刻画进行分析,来探讨福楼拜的爱情观。福楼拜对小说人物有极深的感情,他用完美的理想构筑了一座爱情的祭坛,他自己的一生也被当作了这一祭坛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5.
郑笑平 《红领巾》2005,(4):139-140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18.
才子佳人小说讴歌士子和淑女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和世俗伦理所要求的爱情往往形成对比,具体表现在父母开明、婚姻以情为本、情与才色并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对世俗伦理的冲击,折射出人们对理想爱情和美满婚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包法利夫人》:一部理想破灭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渡过的。对她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她终其一生在寻找追求,并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秩序,可现实世界也给了她狠狠的报复,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幻灭,现实世界也抛弃了她,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死去。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