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汉武帝经营西域后,西域就与中央政权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央历代政权都用很大的精力经营这片神奇的区域,西域各国也对中原政权和华夏文明产生向慕之心和归属之感。隋朝建立于民族大融合之后,西域形势更加复杂,因为在传统的西域各国外,在西域和中原之间还有西突厥、吐谷浑、铁勒、党项等几个势力强大的民族。隋朝君臣以含容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解决了西域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隋王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当时的重臣裴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诗人宋伯鲁的西域诗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他的西域诗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在诗中主张安民富民,尽情描绘祖国西陲河山的壮丽,物产的丰富,把这里的花花草草都写活了;他的《胡桐行》是描写胡杨的绝唱。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西域诗创作的高峰期,作者众多,诗作繁富.清代西域诗中反映西域风情的作品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文章从清代西域风情诗中所展现的社会民俗风情、艺术特色和创作心态三方面对西域风情诗作加以探讨,对清人笔下的西域生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地区在历史上就曾经是西域佛教繁盛的区域,麴氏高昌国和唐代西州时期,当地的佛教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在妇女的佛教信仰方面,比丘尼和尼寺众多,优婆夷及世俗女子也学习佛法、写经讲经,布施财物等进行各种佛教活动。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到,当时的妇女主要进行大乘佛教的净土信仰。  相似文献   

5.
何静翔 《文教资料》2013,(23):11-15
中国的西北地区古称西域,是一块极具神秘色彩的辽阔地域,吸引了国内外无数学者和游客.从先秦魏晋一直到今天,无数的文人骚客用诗文描述和吟咏西域这块神秘的土地,关于西域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一座宝库,吸引着寻宝人和探险家.作者对截止到2013年以前西域文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梳理总结,并提出从西域文学的角度研究开发新疆的文学旅游资源,对新疆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时代分期,对敦煌壁画妇女唇饰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因受西域、中原和多民族妆饰文化风格之影响,各代饰唇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岑参西域送别诗的研究历来很少见,试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其西域送别诗进行探析。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描写战争、展示西域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从艺术角度考察,岑参的西域送别诗是集雄壮、新奇、俊美于一身。  相似文献   

8.
对西域生态书写的研究需要梳理历史上有关西域的史料,可以从历史地理文献、神话时代的西域想象、历代西域行记、历代西域文学作品中对西域的“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文本、历代类书和志书六个类别梳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西域生态与环境书写情况。以历史文献梳理为进一步开展西域生态书写的美学研究做好文献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考古学、文献资料等角度对中原与西域在先秦时期存在的联系进行了概述证明,并根据这些早已存在的联系,从经济交流、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上具体分析了这种联系所产生的影响,旨在说明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原与西域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不仅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伊吾军都有官寺存在的证明。官寺是唐朝的官方寺院,通常由汉僧管理,使用汉语佛经,并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通过西域出土的唐代文献,尤其是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发现唐代官寺在西域主要是服务军队,慰藉将士军心,提供生活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汉代佛教传入西域诸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大量史料考证,对汉代佛教在西域地区的传播年代和路线进行了考查,认为佛教是公元前87年经克什米尔传入于阗。在西域,龟兹地区与佛教接触的时间相当早,甚至有可能比于阗地区还早。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最早传自西域,吐鲁番和河西走廊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坚决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武装进攻,完成内地与西域的统一,成为西汉政府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全面用兵进行反击,元封二年(公元前108年)汉军降服了楼兰和姑师,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五路大军再次对匈奴全面用兵,历时半个多世纪。汉军获胜,匈奴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导致了内部矛盾加深。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因担心被单于所杀,遂率4万余众降汉。同年,汉朝在西域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建立了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首任西域都护由郑吉担任。  相似文献   

14.
西域,汉代史籍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一大片狭长的地带。自张骞“凿空”以来,不但从政治上开始了汉族与西域诸国的交往,遏止了匈奴的势力,稳定了边关,而且使西域诸国的物产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同时西域诸国绮丽多姿的音乐舞蹈也给了,汉族人强烈的震撼。让我们从唐诗中看看神奇的西域文化对  相似文献   

15.
一、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使”管理新疆。隋在西域地区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唐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等行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妇女自身的发展。妇女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会影响她们子女的成长进步,以及社会延续和经济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了妇女犯罪以及妇女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等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妇女的定位、不仅对于她们自身的命运,而且对于她们的子女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影响。从本质上说,中国妇女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完善法律机制,重视妇女社会特征保护,依靠法治,建立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有效支持系统,将有利于妇女逐步完成自己的重新定位和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7.
开发妇女人才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怎样开发却是个复杂工程,可以从各方面进行。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一是采用疏导、诱发、刺激的方法激发妇女成才的心理需要;二是采取各种形式排除妇女成才的心理障碍:自卑感和依赖性;三是创造妇女成才的社会心理环境:团结友好的气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歌汪洋恣肆,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李白对西域文化的接受情况,主要从大唐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和李白家庭受西域文化影响两个方面,探寻其诗歌接受西域文化的原因。从内容上来说,李白诗歌内容涉及到了大量的西域事物,无论是地名、动植物、乐器歌舞的直接入诗,还是其常用意象背后隐含的西域特色等,都使得李白的诗歌展露出一种异域风情。从形式上来说,李白诗词纵横捭阖的风格和结构的节奏,都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西域乐舞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元朝所重用的契丹汉学才俊耶律楚材在西域十年的汉诗创作活动,进行了不同于此前中国文学史的重新评价。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重新评价了耶律楚材在西域的汉诗创作的文化意义,指出他的汉诗创作,除了文学的价值之外,在中华各族之间传播汉文化、扩大广义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影响,把西域同祖国内地从文化的角度紧密联系于一起,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给予了他比单纯文学贡献价值更大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列举了当代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及其特点,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当代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关我国妇女参政的建议,为加强妇女参政工作建设和维护妇女的利益及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