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多是以市民社会问题为突破口,而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并未随着相关论文的增多而减少,相对于过多的对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的论述,本文集中精力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个人在这种二元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得失与处境,进而得到厘清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两种取向。  相似文献   

2.
儒学的和平思想是通过对人类和自然的综合的省察而形成的。大同社会是实现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荣的共同善,不夸大个人的力量及武力,个人也不因武力而绝望的社会.因此,在理解儒学的和平思想上,应该脱离用西洋的伦理来理解东洋的观点,这在个人的人格涵养、社会生活和国际交流上,为了共生和相互发展的积极的方案来看,是有其充分的理由的。儒学的和平思想是以礼为出发点的。因为礼不仅含有内在的道德性,还为了人类的和平,还是所有的人类都应该一起实践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儒学是通过礼来实现大同社会的。大同社会通过克己复礼与和谐的实现,以及对人类的普遍的最高价值的致中和形成的。因此儒学里所说的和平的概念可以用《大学》中“平天下”的“平”和《中庸》中“中和”的“和”来理解。真正实践克己复礼和致中和的人是君子。儒学的和平理念是所有的人作为君子而实现。因此,为了实现共同社会的和平需要开发和实践人类的道德性的伦理的最高经营者。在儒学里,这道德的C.E.O就是君子。还有,在儒学里所指向的大同社会也意味着君子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儒家论公     
崇公抑私作为儒家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方式确立了其对公的尊崇的价值取向,使得公蕴含着巨大的道德力量。传统儒家对公的尊崇主要通过确立公的神圣性、政治性与道德性而展开。现代新儒家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倡导返本开新应对文化危机,但是由于对儒学道德理性主义的固守使其不可避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的思想完全摆脱了过去抽象意义、自然意义的观点,发现了个性的社会性,并且把个性看成是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产物,认识到个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要想解放个性,就必须改造现实的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改变“偶然性”,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采取现实的革命运动,实现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偶然的个人”向“有个性的个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角色是指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的总称。它标明了个人在种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权力和责任,反映了人们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广义的讲,成人高校的教师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是儒学的总的目标或宗旨,代表着儒家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从事具体的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本主张.随着近代儒学地位一落千丈,"内圣外王"也面临着重重危机,而当代新儒家的出现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点燃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再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个人社会本质异化状态的概括,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体系异化性质之批判,并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从个人与个人相区别的维度规定人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安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不仅稳定了王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王朝统治的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兴办学校,创办书院等有效手段,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从而大大促进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由于明代户籍退出机制的实施,以及清王朝社会危机的直接影响,客观上刺激了儒学的发展与兴盛.儒学在安顺地区的发展与传播,调整了民族结构的分布,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推动了安顺民俗文化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相森 《天中学刊》2015,30(1):32-37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能否发展出现代民主问题持肯定态度,但事实上儒学并没有导引出现代民主。传统社会并没有提供民主生发所需要的阶级对立、个人个性自觉等条件,而传统的儒学理论体系也阻碍了这些条件的形成。从理论上讲,儒学具备可为现代民主所利用的资源,通过对儒学理论的更新和转化完全可以开发出现代民主,现代社会也完全可以从儒家学说那里吸收建设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养料。这是传统儒学的新生,也是现代民主的幸事。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应加强其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通过社会议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  相似文献   

11.
人的价值问题是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岱年认为.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具有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坚持自己的尊严;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类的价值.即人类具有其他物类所没有的特异性质和能力。孔子人的价值思想的历史意义:铸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路向。今天,批判继承孔子的人的价值思想,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诚信包含诚和信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诚者,待人诚实,处世真实;信者,讲信用,守承诺,重信誉。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论语》中对如何使"天下有道"提出了要求,在它的诚信的教育背后隐含的就是"诚信"的缺失。文章分析了《论语》诚信思想的特色,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诚信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廷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5.
杜维明视儒家传统为轴心文明核心价值的一种,并对儒家传统进行理性反思,从语言文字、社会科学、现实政治及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揭示当前儒学研究面临的障碍。同时对西方著名学者列文森有关儒学"博物馆化"的论断审慎思考后得出结论,认为列文森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儒家文化的价值,而是以一种为儒学命运担忧的情怀错误地理解了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杜维明试图为其纠偏,从而反思儒学第三期的发展前景与儒学新人文主义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6.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关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7.
诚信包含诚和信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诚者,待人诚实,处世真实;信者,讲信用,守承诺,重信誉。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论语》中对如何使"天下有道"提出了要求,在它的诚信的教育背后隐含的就是"诚信"的缺失。文章分析了《论语》诚信思想的特色,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诚信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人居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在《论语》中孔子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包括人物成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孔子环境思想的核心。其中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因为在情感上的敬畏与爱、理性的中庸和对情理冲突的审美超越,共同铸成了孔子的乐生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的道德原则(即“亲情“原则和“泛爱“原则)和价值理念(即宗族主义和普遍主义)。由于这两种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分别建立在不同的哲学立场(自然主义和个体主义)之上,所以,它们之间并没有一种逻辑上的推演关系。这就使孔子的伦理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双重性的特征。正是这种双重性,使得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在运用于社会道德生活时会遇到一种内在冲突。孔子是通过造成社会生活中道德评价和评价之后的行为的某种断裂而使这种冲突得以调和的。这种调和对于孔子的伦理思想本身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它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学习之悦、交友之乐及君子之乐,人称"孔门三乐",是孔子幸福观的具体阐述。"孔门三乐"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把孔子幸福观与现代积极情绪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出二者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直接或间接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