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证人证言作为被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的证据形式之一,其对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证言的采信率极低。《民诉法》及《规定》对证人的资格、出庭询问、形式要求、费用虽予规定,但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总结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立法体例,对《民诉法》中的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民和单位应尽的义务,但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却很少,妨碍司法公正,妨碍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重要证据,是司法实践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证据。它对于司法机关查明案情,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这一规定,有几层含义:第一,法律明确规定出庭作证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法律义务。第二,…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案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评价拒绝作证的心理动机以及我国防范证人拒绝作证的立法缺限,使得证人拒绝作证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有关证人作证立法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从法律制度上防范证人拒绝作证。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任何案件的审判都必须以证据审查为基础。近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对民事证人制度不够重视,致使民事案件审理实践中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作伪证以及证言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准确评判当前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事证人制度体系很有必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概念,是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限制和补充,是诉讼中法官和当事人作用调整的必然。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民事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当事人地位强化,法院职权弱化,但我国当事人法律水平和诉讼能力参差不齐,具体诉讼中仍需由法官引导,才能保证程序的公正、实质的正义,故我国民事诉讼中引入法官释明权制度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人制度的完善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作证或拒不出庭、证人作伪证及证人证言的反复等现象普遍存在。本分析目前我国证人作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外国立法例,提出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建议,包括建立证人适格制度、增设拒绝作证以规定、明确证人拒不作证的法律责任、增设证人宣誓制度、重视对证人的权益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十分重要,为确保证人作证的真实可靠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证人应当覆行出庭作证的义务,对证人进行法庭询问应遵守询问规则,证人应当享有物质补偿权和人身安全受保护权。  相似文献   

9.
法庭人证调查方式转变的背后是对调查对象心理学因素的关注,通过对证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证人证言存在失真和虚假的情况。但由于传统法庭人证调查方式采用间接式的书面调查,因此不易发现证言失真和伪证。与之相反的是,相关案件数据分析表明,交叉询问式的人证调查方式有利于发现证言矛盾和检验证言的真实性。而交叉询问式的人证调查方式的建立需要进一步落实证人出庭制度和交叉询问制度,以此最终实现法庭人证调查方式的转变和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诉讼程序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问题,已成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桎梏。本文论述了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证人证言制度,全面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自历史法学派对法典编纂的质疑以降,实在法被区分为法和活法,认为法治之法是由法、活法、自然法构成的。法治的重心转移到了活法,特别是司法和法官。这种话语系统同样影响着处于前现代场域的中国,玩味立法在法治中角色的演变,鼓吹法官自由裁量权成为了时髦。对此应持谨慎态度,期望通过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本土语境的讨论,明确形式理性法治模式方为当代中国法治路径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与此前的立法与司法解释相比,证据新《规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的民事证据理念也应当有相应的转变。树立法律真实、私法自治的理念,全面正确理解举证责任的含义和实质。引入高度盖然性原理与法官心证原则,采用直接、言词证人证言方式。  相似文献   

13.
法官释明权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对法官释明权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仅在一些司法解释中出现了个别类似规定,且这些粗线条的规定对释明权的主体、范围、行使时间等均未加以明确。建立我国完善的法官释明权制度,应当对释明权的适用范围、行使时间、行使方式、后果救济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司法实践中法官的权力行使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区别于大陆法系证据法的显著特征之一。传闻证据在英美法庭上是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但是其中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形之一“违反利益的陈述”却可以作为例外而具有可采性。本文以《加拿大证据法典》中的两个案例为切入点,探讨“违反利益的陈述”的传闻证据为什么可以被采用的原因,进而说明其适用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反诉,英美法上称为反请求,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提起争件一直为人所关注。是否要具备牵连性,提起时间,管辖法院等历来存有争议,通过中外反诉制度之比较,可以廓清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英语作为普通法国家的专业英语,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词汇、词法、句法等方面独特的语言特点。在法律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法律的专业特色之余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可采取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询问证人规则是证据采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两大法系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评析其价值,汲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试图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套规则.  相似文献   

19.
以霍姆斯的《普通法》和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为素材,对自霍姆斯以来形成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中法律与道德、法官个人道德与主流道德等问题进行探讨。揭示普通法和实用主义法学中丰富的法律哲学和司法哲学思想,分析我国当今司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台湾刑法与大陆刑法中分别存在预备犯与犯罪预备概念,两者虽称谓与性质不一,但两者所指涉的对象却同一,表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对两者的理解。世界范围内预备犯(犯罪预备)的处罚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立法模式与处罚原则方面。统观世界范围内预备犯(犯罪预备)的处罚模式,台湾刑法与大陆刑法对预备犯(犯罪预备)规定的差异清晰可见,在比较中借鉴与完善是大陆刑法孜孜以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