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阅读”现象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大众阅读中存在的“浅阅读”现象,分析浅阅读的表现形式及其对青少年学习和科研人员的科研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提出正确的阅读方式以及说明如何有选择地读书。  相似文献   

2.
何政生 《中学文科》2007,(11):19-20
“量少质低”、“一浅二俗”,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对目前中学生阅读状况的普遍担忧。“量少”,即阅读数量少,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量较少完成,就更不必说大量课外阅读了;“质低”,即一浅二俗——内容浅、档次低,少有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读书热中,有一种“浅阅读”现象很是流行。这些热衷“浅阅读”的中学生买书、读书,或纯粹为了生活消遣,或功利性很强,谈不上在阅读中寻找精神食粮,但求“进食”可口就行。不少家长和老师对此忧心忡忡。其表现如下。1.新新语言泛滥新词语、舶来语、网络语言令人眼花缭乱,对成语的广告改写,对修辞格的新奇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话语空间。对新事物怀有天然追逐与趋同心理的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其积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2.拒绝经典作品处于青春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对教育部门和老师的推荐书目常有一种天然的逆反…  相似文献   

4.
周莹 《现代语文》2010,(7):42-42
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阅读总量应在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深入扎实地开展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劳于读书,易于作文”,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鲁迅先生曾向中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相似文献   

6.
学好语文这门功课,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这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无疑是一个有利举措。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探索出一条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的教学之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的“读书——积累——发展”的语文教改活动。这其中的五个“一”工程,坚持到今天,语文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天必做五件事:“读书笔记一篇”、“阅读三千字左右的文章一篇”、“熟悉一条成语”、“熟记一则名人名言”、“背诵古诗一首”。  相似文献   

7.
李水兵 《初中生》2008,(4):34-38
写在前面:“批注”既是传统的读书方法,又是中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现代文阅读中“批注”类型的题目在近几年语文中考阅读中悄然出现。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同学们能否在独立自主阅读文章时用精当的文字写下自己的理解、疑惑、感受、欣赏或评价。  相似文献   

8.
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确实,如果能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海洋,学生自能博闻强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洋洋洒洒,飘逸多姿。但可惜的是.在现行的学习中,我们的中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更不用说“读万卷书”了。正是由于阅读量的缺乏,学生每到作文时,常常表现为抓耳挠腮之余也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9.
张欣 《现代语文》2010,(12):47-48
2010年夏,“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话题因进入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而引起热议。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受到冲击: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浅阅读”、“轻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成了流行风景。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宋学者汪洙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著名画家李苦禅也认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对于中学生来说,读书尤为重要。中学时代是人生取向的形成和基本定型时期,中学生理应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图书提高自己的品位和修养。但是我们发现,现实并不令人乐观。在中学生中,没有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其他名著了。是中学生学业太忙,升学压力太大,没有时间读名著吗?显然不是。我们往往看到学生在饭后或者课后抱着一本本盗墓、穿越类的书读得心驰神往。这说明,当今中学生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读书品位不高,他们把时间放在了意义不大的“低品位”阅读上。总的来看,当前中学生阅读品位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一种充满占色占香蕴味的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关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阅读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他劝告世人要多读书。中学生尤其如此.教科书要读,教科书之外的书报杂志也要读。面对众多的阅读材料,有的只需粗读知大意,有的则需细读品精华。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提出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念。“批注式的阅读”是传统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与古之所谓的“评点”一脉相承。根据批注阅读所特有的优势,努力探寻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评价、抒情、感想”式等批注方法,将批注式阅读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并且将这种边读边思、边读边注的习惯纳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读书要“博观”“厚积”。然而现实有许多不可能,主要是时间问题,因此要学生大量阅读.是没有多少现实基础的。这就需要去选择,谁来选择?一份“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看似把问题都解决了,其实远远没有。老师的选择依然很重要,并且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加以适当的引导,因为这是许多阅读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唐代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我们指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新课标也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但是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提高阅读效率,却是令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笔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国卷Ⅱ的材料作文题: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相似文献   

17.
李钦 《中学文科》2007,(3):10-10
时下,中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会读书,不能从作品中获得情感愉悦是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关键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浅阅读化”“主体失衡”“泛概念化”“泛语文化”等问题,急需改变文本阅读的对话方式,树立文拳阅读的主体观念。倡导学生“裸眼读书”,引导学生参读和倾听文本,从而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学会解读,在欣赏文本中学会欣赏,在创造文本中学会创造,在情感体悟中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9.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对中学生阅读能力重要性的归纳总结,结合读整本书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探究,本文提出通过丰富读书形式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措施,从而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并对教师阅读教学过程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