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相传,唐伯虎画扇(shan),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他画扇,但提出了个条件,就是由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来,他愿意(yuan yi)出三倍的银子购(gou)扇;如果画不出来,他就白拿走三把  相似文献   

2.
课间一笑     
从前有一位塾师,最喜欢为别人写字,但是他的书法却糟透了。有一天,别人手摇着一把白纸扇,他看见了,抢过来就要为人家写字。那人赶紧跪下。塾师说:“不过在扇子上写几个字,何必行此大礼?”那人说:“我不是求你写,是求你别写!”  相似文献   

3.
大家一定知道《出塞》这首唐诗吧?但你知不知道围绕着这首诗,还曾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呢! 从前有个皇帝,他有一把心爱的扇子,不仅扇面上画着秀丽的山水,就连扇肋上也刻着精美的图案。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令人感到意趣无穷。扇书扇面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不少书法家都有扇面书法佳作。最早见于《晋书》记载: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ǎo)题扇,老媪每字出价百钱。扇画自古以来,文人喜欢在扇画上题字作画。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在扇上留下很珍贵的书画作品。如王羲之、苏东坡、唐伯虎、石涛、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现在见到最早的扇画实物是《两宋画册》中的《柳桥归骑图》,存于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有300多把元明清时期的书画扇。扇诗历代文人喜欢在扇面写上咏…  相似文献   

5.
唐伯虎画像     
2.“一等福相20两银子,二等要10两银子,三等践相只要10个祠板。老板你是福相,要20两银子。”唐伯虎说道。唐伯虎画像@心源 @张举翔  相似文献   

6.
《小火炬》2013,(6):34-35
古人喜欢扇子,尤其是文人墨客,手中总要持有一把扇子,然后"啪"的一声打开,风流倜傥、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尽在这扇面之上……说到这里,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诸葛亮、唐伯虎、纪晓岚……在文学家们的笔下,扇子的衬托使人物更加生动鲜活、富有生命力。扇面书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审美精神。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怀袖雅物"的扇文化吧,它们都是珍贵的文物收藏哦!  相似文献   

7.
动物小幽默     
以多欺少两只小蚂蚁碰见一只骆驼。一只蚂蚁对它的同伴说:“咱们想办法把骆驼摔倒吧。”同伴赞同道:“对,是该教训教训它,别让它老是趾高气扬的!”“喂,傻骆驼,”两只小蚂蚁大喊,“咱们来干一仗。”“那可不行!”骆驼说,“你们是两个,而我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笑话笑画     
一只皮球射入阿勒太太的厨房。不久,一个小孩来了,说:“爸爸一会儿就来给上当你安新玻璃。”果然不错,一个男人真的来换玻璃了。阿勒太太把皮球还给了孩子,孩子先走了。那个男人把玻璃换好后,说:“请付10元钱。”“什么?你不是他爸爸?”那人说:“什么?你不是他妈妈?”(郭玉芝荐)一个学生把硬币抛向空中,自言自语地说:“正面朝上就去看电影,背面朝上就去打台球,如果硬币立起来就去学习。”去学习小孩迷路了,警察问他:“孩子,你住在哪条街上?”我不住在街上,我住在家里。”住在家里笑话笑画@郭玉芝  相似文献   

9.
有个家庭主妇煮饭,用扇子扇灶中的火,干柴很快地变成猛火,很快就把饭煮熟了。闻到饭香.干柴忍不住说:“如果不是我,这锅饭不会这么香?”烈火不同意,他说:“如果没有我,饭又怎么煮得成呢?”  相似文献   

10.
刺激法 在进行给“转扇”两面加上装饰画的活动中,一开始我便举起一把精致美丽的扇子向幼儿展示,扇子的一边画着小猫,另一边画着一只老鼠。我故意问幼儿:“你们说说小猫会抓住老鼠吗?”孩子们都说抓不着,我却肯定地说“能”。孩子们听了,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我将扇子快速转起来,孩子们兴奋地喊起来:“抓  相似文献   

11.
画娃娃     
活动室里静悄悄,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画娃娃。突然,军军大声问:“老师!画两个娃娃可以吗?”老师说:“今天画一个,以后我们再画两个。”军军一边画一边对红红说:“我能画三个呢!”红红没吭声,低着头,细心地画娃娃。过了一会儿,军军高声说:“老师!我画好了,我是第一名!”老师走过来指着军军的画说:“啊哟!娃娃怎么只有一只耳朵呀?”军军抓抓头说:“不要紧的,我一会儿就画好了,加个耳朵还不容易!”说完,他抓起笔,在纸上又涂起来。很快,军军就把画纸塞到老师手里了。小朋友都画好了娃娃。老师说:“现在,我  相似文献   

12.
孔雀开屏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你知道那些活动的画面是怎样形成的吗?做做下面的实验,你就明白了。材料:硬纸板一张,白纸一张,竹筷子一根。步骤:1.把硬纸板剪成"U"字形,倒过来,作为扇面(如图1).2.用胶水在扇面两侧贴上白纸。扇子的一面画孔雀,另一面画孔雀开屏时的羽毛(如图2)。3.将竹筷子前端劈开一些,作为扇柄,把画好的扇面插入扇柄(如图3)。4.快速搓扇柄,你就会看到画面的孔雀开屏了。  相似文献   

13.
史密斯不得不开车穿过撒哈拉沙漠。这次旅行需在荒凉的沙漠中行驶一百英里。当他行驶了几个小时后,他的车抛锚了。史密斯开始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在酷热的沙漠中向东步行,他希望尽快到达公路。很快,他的舌头干得发麻,他需要水,但周围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史密斯继续走着,大约一小时以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骑着骆驼的人,史密斯向他挥了挥手。那个人来到他跟前停了下来。史密斯说:“我渴得不行了,请让我喝点水吧!”那个人摇了摇头:“你得不到水,”他说,“但我可以卖给你一条领带!”“我不需要领带!”史密斯愤怒地向他喊道,“我需要水!”那人…  相似文献   

14.
你是谁     
有个富人养了一只八哥,这只八哥只会说一句话“Who are you ?”但富人还不知道。有一天,收水费的人来了,正赶上富人不在家。那人敲了敲门,八哥问:“Who are you?”那人说:“收水费的。”八哥又问“Who are you?”那人又回答道:“收水费的。”……后来,收水费的人累坏了,他干脆坐在门口等家里再回来人。一会儿,富人回来了,见有个人坐在自己家门口,便上去问道:“喂!老兄,你在这儿干什么?”收水费的说:“我是收水费的,对了,你家里有个人,我一敲门,他就说话。”富人想搞明白,就敲了敲门问:“Who are you?”八哥答道:“收水费的。”你是谁$绥化…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5,(5):36-37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写字以抒情达意,馈赠友人。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北京中学的李明老师带领他的学生创作了很多扇面作品,请大家一同欣赏。  相似文献   

16.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不料,他进了庭院,却被这位好友挡在了房门外。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造访,你如此无礼,究竟为什么?”唐伯虎笑着说:“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出,就别怪我闭门谢客了。”祝枝山听了说:“好吧,一言为定!”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谜共有四句,每句猜出一个字,四个字连起来是表明两个意思的两句话。”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如下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祝枝山听后笑了笑…  相似文献   

17.
谁先画好     
伟伟和冬冬是好朋友。一天,冬冬来找伟伟,他很神气地说:“伟伟,我学会了画猫,画得又快又好。”“真的?”“当然啦:不信?咱们比一比,你不会画猫,可以随便画一只小动物。谁先画好,谁得第一。好吗?”“好吧!”伟伟一口答应了。两人开始画画。不一会儿,冬冬就画好了一只漂亮的大花猫。“你看!怎么样?我是第一名!”冬冬得意地叫了起来,而伟伟的画纸上什么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宝扇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坏太郎的小子。他整天四处捣蛋,一会儿把人家地里的红薯蛋从土里踢出来,一会儿又把人家庄稼折断,还把萝卜拔出来乱咬两口就扔掉。四方邻里恨得不行,却拿他没办法。一天,坏太郎又在村头找事,忽然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老头儿,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呼啦呼啦地扇着,好不高兴。坏太郎急忙凑上前去看老头的扇子。老头拿着扇子对着自己的鼻子一扇,鼻子眼看着“噌、噌”地变长了,老头又把扇子反过来一扇,变长的鼻子又眼瞅着“忽、忽”地变得很小很小,老头又把扇子再反过来一扇,鼻子就恢复成原来的形状。老头拿着扇子对坏太郎说…  相似文献   

19.
游长城     
“爸爸你瞧,”张可可指着长城说,“长城像不像一条巨龙?”“像,”爸爸点头,“如果是活的就好了。”张可可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成语:画龙点睛。据说古代有人画了一条龙,最后画上眼睛就活了。如果给长城画上眼睛,它会不会……“爸爸!”张可可大声叫起来,“去找长城的源头!”说完,张可可就兔子一样奔跑起来,爸爸妈妈在后面追赶。首先不济的是妈妈,她捂着肚子蹲下说:“不行了,已经跟运动‘绝缘’太久了!”爸爸拍胸脯说:“你休息,儿子就交给我了!”爸爸跑过一个烽火台,也蹲了下来。“虽然我在公司经常跑腿,但跟跑长城相比,真是小巫跟大巫啊!”张可可…  相似文献   

20.
一个满怀失望的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学画画,却找不到好老师,多数人都是徒有虚名,画得还不如我。”住持淡淡一笑,说:“我收集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不比名家逊色,就请施主为我留下一点墨宝吧。”那人问:“画什么呢?”住持说:“我喜欢饮茶,更喜欢茶具,您就为我画一幅茶杯和茶壶吧。”那人欣然应允,铺开宣纸,寥寥几笔就画成了,只见壶里的水徐徐注入茶杯,那人问:“满意吗?”住持摇头,“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那人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住持说“:你也懂得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