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副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临沂日报《周末》近年来对副刊进行了两次改版,  相似文献   

2.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进入多媒体时代,副专刊与新闻版的互相交织已成为我国当代报纸的新景观。报纸副专刊的概念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几乎包括了新闻版之外的所有版面。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文学副刊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诱人、最有风味的大菜。与正刊相比,文学副刊更具可欣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5.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转眼今日,一张报纸对快节奏的现代人来  相似文献   

6.
著名报人赵超构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那么如何让这张面孔生动起来,更有看头,是增加报纸受众群体、提高报纸文化品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位老报人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在副刊。"因此,在专副刊上下功夫,力争办出特色来,成为近年来报业同行不约而同努力的办报方向之一。历来副刊不副,它与正刊之间虽有区别,但  相似文献   

8.
梁丰 《军事记者》2010,(6):27-28
报纸副刊策划,是指副刊编辑对版面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的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一份报纸的副刊,能不能成为报纸的品牌,能不能让读者产生持久的兴趣,做到“耐看”、“留客”,与副刊编辑的策划能力是分不开的。副刊的策划,应把握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那何谓副刊的耐看?不难想见,耐看自然离不开阅读时所激发的思索和回味,并因此而在潜移默化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使报纸副刊成为承载文化、传播思想的一个理想园地。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而且颇有历久弥新之势,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等,这些大报的副刊都是立足全国,面向大众,具有明显的普适性,但如一份地方性的报纸,尤其是县(市)级的报纸也试图贪大求全,势必力有不逮,其面目也将越来越模糊,个性与  相似文献   

11.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张报纸对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最关注的当然是新闻。但若静下心来看,值得耐心去品味的且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无疑还是副刊。  相似文献   

12.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现今的传播环境下,有学者认为现代副刊只是大众世俗的集合体.而笔者认为,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文艺性仍然植根在副刊广阔、富饶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13.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北京日报名牌栏目"纪事"堪称"耐看".创办3年多以来,已创作近百篇万字长文,累计一百余万字,形成了厚重、耐读的报道风格,在读者和同行中好评如潮.而"纪事"的"耐看",不仅仅是因其叙事的流畅、文字的精美,更在于这是一个有"灵魂"的"面孔".  相似文献   

14.
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著名报人赵超构一语道出了副刊的地位。好的报纸副刊,是陶冶读者情操、净化读者心灵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  相似文献   

15.
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调味剂,倘能办得味道特别沁人心脾,那么,不仅使副刊耐看,而且对提高整个报纸品位,扩大报纸的读者群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由于公费订报的比例日趋下降,党报由于特定的严肃庄重的风格,远不及轻松活泼的晚报令读者容易接受的形势下。党报副刊相对正刊来说,算是一块“自留地”,办好、办活、办精它,对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唐崇维 《今传媒》2012,(3):121-122
本文对武汉晚报现有的副刊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武汉晚报副刊的几个特点。武汉晚报抓住副刊的变与不变,极大地丰富了副刊的内容,既有浅读,又有深读,使得报纸变得耐看。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19.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