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2.
·【爱情怨女诗简介】爱情诗:自《诗经》以来,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等内容的诗歌;宫怨诗多是描写帝王后宫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生存困境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闺怨诗发展到唐代,达到繁荣鼎盛时期。本文从男子作闺音与女诗人主体创作来考察唐代闺怨诗的承传与突破之外,并观照其表现最多的征妇之辞,从中探讨闺怨诗繁荣的时代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6.
所谓“闺怨诗”主要是指描写古代妇女愁情怨思的诗歌,表现各类女子由于各种因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意或相思之苦,剖析她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或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唐代乃我国闺怨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诗人对闺怨诗作了进一步的拓宽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瞩目的成就。如若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唐代闺怨诗可以细分为:宦妇怨诗、商妇怨诗、征妇怨诗与宫妇怨诗,这四类诗作虽然拥有闺怨诗的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面仍有许多细微的差别,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相似文献   

7.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唐代边塞闺怨诗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这类诗歌描述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忠贞型女性形象、哀怨型女性形象、悲惨型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闺怨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虽然没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规模与影响,但却有看丰富的内容,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文中就唐代闺怨诗的概念界定、内容和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及常见意象、特殊类型几方面对近几十年的研究状况略作综述,以推进对唐代闺怨诗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一共创作了一百四十多首闺怨诗,在他所有的诗歌中有具相当重要的地位。李白闺怨诗的内容广泛,主要表现出了唐代妇女的生活习性及命运遭际,包括描写商人妇的埋怨与憧憬、农家女子的无奈与忧虑、征人妇的寂寥与愁苦、宫人妇的苦闷与幽怨,还有反映弃妇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步入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作为爱情诗中的奇葩,英国男怨诗和中国文人闺怨诗从表面上看,分别表达了男子对女子和女子对男子的怨怒斥责,但相当一部分诗作其深层蕴意则是借男子或女子之口发泄诗人对社会弊端的愤懑,感慨自身坎坷.因而诗中"怨"均有所"托","情"皆有所"寄",不失为中西诗歌比较欣赏的一个可参角度.  相似文献   

13.
王涯历任六代朝臣,也历尽宦海沉浮。他以宫怨与闺怨为主的怨女诗占其存诗的一半。王涯以宫人之怨表现出他对帝王之变与官宦之争的愁怨,并以征人之志与闺人之怨表达出他空有铮铮铁骨却无赫赫战功的愁绪。无论是宫怨诗,还是闺怨诗,它们都是情景交融、辞丽情深的。另外,闺怨诗还比宫怨诗少一分怨,多一分情。  相似文献   

14.
闺怨诗,即是抒写闺阁中人愁怨之情的诗歌。千百年来,它以幽思惆怅、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这些繁杂菁芜的诗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但最为动人的还是那些伫倚危楼、望断秋水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唐代"捣衣"诗中征妇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政治心态的变化。初唐时期,征妇形象代言男性汲汲功名的政治心态;盛唐时期,征妇形象表达男性反思战争的政治理念;中晚唐时期,征妇形象彰显男性补察时政的政治愿望。这种变化,反映出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勾画出时代盛衰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漫步中国古代诗林,发现有一类别的题材——闺怨,其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满腹哀怨,哀怨又凄婉,细究一下,其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今列如下,供大方之家含笑指正。其一,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类别,其"怨"的原因或者内涵。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诗坛上的闺怨诗就如诗中那一个个多情哀怨的女子一样让人怜爱、让人回昧。诗中的闺妇或是寂寞怀春的少女,或是饱受离别相思之苦的少妇,或是被无情的丈夫抛弃的弃妇。诗歌一般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展现女子们在特定生活境遇下复杂的情感世界。每当读其诗,总能见其人,总能被其哀怨的情感触动和震撼。下面就来剖析一下永远让人追忆的闺妇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英诗歌中存在许多怨诗,中国怨诗闺怨为首,英国怨诗男怨为主。两种怨诗对比可发现,相同的男性诗人中英诗歌采取不同性别的叙说主体。该文探索中国女怨诗和英国男怨诗背后中英诗人对怨诗叙述主体性别选择之差异的溯源与原因,对于怨诗这种诗体的发展得到认识,以及中西诗歌创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边塞闺怨诗是边塞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者往往从其内容方面进行研究,而创作手法方面略显单薄。进一步探讨边塞闺怨诗的主要创作手法,对于了解边塞闺怨诗的全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读懂诗意,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鉴赏时应该借助古代诗歌蕴藏的各种信息,找到小而精的切入点,才能准确理解全诗。一、看诗题,分清类别,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是诗歌的灵魂,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依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咏物诗、爱情诗、哲理诗、闺怨诗等。有不少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