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村信息报把分众化、小众化作为新的发展空间,从2004年起,推出了《花木世界》、《浙江畜牧》等系列专刊,现在每月出版6种专刊。这些专刊不仅细分了农村信息报的读者,较好地发挥了农村报在细分行业中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报》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管、新华书目报社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协办的一份打通出版业与图书馆业的专业媒体,是国内图书馆行业唯一一份行业报。其前身是《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创刊于2003年9月,2009年5月《图书馆专刊》更名为《图书馆报》,经过近6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高的品牌知名度。该报于2010年1月1日开始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刊期为周报。  相似文献   

3.
《市场指南报》目前共有13个专刊,它们是《比》、《市场与法》、《指南人物》、《房地居室》、《就业指南》、《为您跑腿》、《服饰》、《生活》、《健康人生》、《逛商场》、《广角镜》、《求医问药》、《导购导游》.这些专刊的时间有长有短,在读者中的反响有大有小.专刊的影响大小,除了专刊主持人用功与否之外,专刊的设置是否科学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4.
陈红 《新闻通讯》2010,(9):52-53
为了提升报纸的影响力、竞争力,打造报纸品牌,扩大读者层面,《张家港日报》自2001年开始创办了联办专刊。联办专刊,顾名思义,是报社与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联合主办的专刊。联办专刊充分发挥其优势,较大容量地报道了联办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向社会广泛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同时挖掘行业和社会热点,为服务大众支招。  相似文献   

5.
经营性专刊的创办是县级媒体广告经营创新的模式之一。本文以浙江象山新闻中心《今日象山》的经营性专刊《休闲象山》周刊、《教育周刊》、《房产周刊》等为例,从专刊的定位、资源的整合、选题的策划、活动的拓展和媒介的融合等方面谈谈经营性专刊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19世纪30年代中期,报纸杂志化风行一时,各报几乎都办有多种专刊,大多是每周一期的周刊,有实力的报纸常常每周轮流出7个专刊,我国报纸专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负有盛名的《申报》前后创办20种左右。几乎每年都开辟新的专刊,如《汽车增刊》、《教育与人生》、《本埠增刊》、《经济专刊》、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经济专刊版面的力量,《生活报》2003年改版后新成立了经济专刊部,创办了《生活专刊》套刊,每期八块版面,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内容包括《清风车影》、《家居装饰》、《婚纱摄影》、《楼市》、《家电》、《留学》、《大药房》、《旅游》、《时尚》等  相似文献   

8.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专刊是指“报刊以某项内容为中心而编辑的一栏或一期”。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军报明确标出的专刊副刊有《军事论坛》、《学习与研究》、《生活与修养》、《军人与法》、《中国军校》、《国防军工》、《读者之友》、《长征》、《周末文化》、《光荣传统》、《军地两用人才》、《国防后备军》、《军人与健康》、《离退休生活》等。据统计,军报的专刊副刊的占总版面的1/3以上,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总的来看,这些专刊副刊办得各具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专刊副刊由其担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大报社为适应市场需求,扩大读者群,专刊专版都在不断创新,《平顶山晚报》周刊自2009年起全新改版,每周五个行业专刊,内容涉及医疗、金融、教育、汽车、家居餐饮、情感等多个领域,而如何把这类生活服务类的版面办得有声有色,让读者常见常新,最关键的就是让专刊“动”起来,赋予它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2,(32):39
10月29日,第一财经正式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平台,并推出《第一财经》专刊。这也是继央视财经频道之后,第二家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电视媒体。据介绍,在内容方面《,第一财经》专刊分为《第一财经头条》、《第一财经投资》、《第一财经资讯》等栏目,包含《第一财经》所有栏目的内容、视频以及每日的新闻精选。《第一财经》专刊将第一时间向所有订阅该专刊的用户准时发送,用户也可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反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签名本"最多的藏书家是上海著名作家、《新民晚报·读书乐》专刊的责任编辑曹正文.他现在共收藏有300多位全国著名作家的签名本两千余册,据我所知可称全国甚至于全世界之最了.  相似文献   

12.
科普专刊从综合性日报上隐退前不久在一次科技发明推广会上,碰到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薛,他现在从事膜材研制开发,市场需求正旺。说起这一行当,老薛多次提到受益于当年劳动报上刊登的一篇科普文章。那是在1990年,劳动报"知识宫"专刊曾刊发的《薄膜建筑话古今》一文,老薛阅后,对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带来了我国报刊事业的空前繁荣。其中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版)的大量涌现,堪称一枝独秀。 从新闻出版部门提供的情况得知,改革开放15年来,全国文摘报刊已发展到180多家,其中仅专门类文摘报纸就有27家,期发数已达1400多万份。譬如北京的《文摘报》、上海的《报刊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福建的(每周文摘》、四川的《文摘周报》、湖南的《文萃周报》、安徽的《文摘周刊》、吉林的《文摘旬刊》、贵州的《文摘》等,都已成为寻常读者熟悉的文摘报纸。与此,中央级和各省市级大报、地县报纸、专业报、行业报等,也都相继推出了《每周文摘》、《每日文摘》、《百科文摘》,《书报摊》、《博采》等文摘专刊(版)。这些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8月 ,郑州报业掀起了又一轮改版狂潮 ,《大河报》借创刊8周年之机进行了大规模改版 ,其中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专刊的调整 ,其最大特点是对原来内容上有联系而形式上相割裂的版面进行了整合 ,形成了《现代教育》、《女人扮靓》、《女人当家》、《轻松周末》等几大板块 ,而《大河楼市》、《一周电视》的单独成叠使板块构成上更为清晰。几乎与此同时 ,同城的《郑州晚报》也对专刊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压缩了影响报纸整体形象的部分经营性专刊。报纸经营性专刊的大变脸 ,一方面显示了专刊在报纸整体定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预示着…  相似文献   

15.
冯婉蓉 《声屏世界》2012,(6):146-147
当前,平面媒体普遍面临着经营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媒体势必要求新求变,力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经济专刊正是现代报业激烈竞争之下的必然产物。她不仅肩负着传统专刊对读者的服务使命,而且要成为报纸参与运作并渗透到经济消费每个行业领域的重要载体,更是报纸未来产业化运作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大平台。因此,目前各平面媒体的经济类专刊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当下市场上经济专刊的水平,却可谓良莠不齐,有的还在全面延续编辑部的编辑采写风格,与广告彻底脱离;也有的则全盘站在广告经营的立场上,把经济专刊彻底办成了软性广告的集散平台。这两种风格的经济专刊其实都不能很好地起到辅佐广告以及延续新闻的作用。本文作者以从事经济专刊工作12年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都市类报纸《每日新报》和党报《天津日报》两张报纸做经济专刊编辑记者的心得,结集此文。文章从经济类专刊的定位、编辑标准、人员素质要求、内容要求、专刊的服务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13新年伊始,《河北农民报》将每周3期总计48块版中的40个版整合重组,打造成了5个专刊——《种养宝典》《炕头阅读》《天下农资》《民事关注》《红男绿女》,并分叠发行,从此迎来了《河北农民报》的专刊时代. 报纸办成专刊的原因 将报纸办成专刊,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涉农报纸始终面临发行困境,农村地广、线长、点多,邮发滞后,有的地方一周甚至半个月、一个月,才能收到一次报纸,时效性大打折扣.专刊出版,周期延长,内容整合打包之后更系统、更连贯,方便阅读,以期实现更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河南省《平顶山晚报》推出《鹰城周刊》,晚报的周刊从当初的一周一期8个版,发展到今日的一周五期每期8个版,分别是健康视界——医疗·健康专刊、财经纵横——金融·旅游专刊、车行天下——汽车专刊·教育博览——教育·楼市·家装专刊、品质生活——鉴宝·美容·情感专刊。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动态     
《霍林河矿工报》出抗洪抢险专刊为真实地反映霍林河矿区在抗洪斗争中的英雄事迹,弘扬霍林河人精神,《霍林河矿工报》在8月31日印制了“抗洪抢险专刊”。在这期对开8版的专刊中,该报以《洪水压不垮霍林河人》为题组织了《生死瞬间》、《大写的情》、《光明再现》、《紧急救援》、《冲出困围》、《重整河山》等反映霍林河人抗洪救灾英勇事迹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房地产新闻成为重要报道领域.都市报纷纷成立专版、专刊,加大投入量,京沪甚至先后出现《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时报》等力求"术业有专功"的类型报.  相似文献   

20.
“指南报”1997年5月开办《比》专刊,到现在一周出两期。综合各方面的反应:多数读者欢迎《比》,专刊受到业内同仁的好评。笔者将一年多来主持《比》刊的一些想法付诸文字,和大家商榷,目的在求得专刊的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好专刊源干成功的策划 兄弟报纸的编辑问我:你们怎么会想到搞《比》这个独树一帜的专刊?1993年创刊的《市场指南报》,有个《价比三家》小栏目,用表格形式,比较日用品的价差。该栏目以帮读者省钱“为己任”,可惜无专人负责,时断时续。1997年5月上旬,从上海考察归来的陈永和副总编提出:创办名为《比》的专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