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价值孟惠芬,周志超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多年教改实践中总结并完善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同...  相似文献   

2.
语文导读法是一个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习惯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法体系。其基础理念为"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在操作层面体现为"三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在"三主"思想指导下,学生经过从"入格"到"破格"的阅读训练,必能达到"自能读书"的终极目标。语文导读法是在"教"与"不需要教"之间架设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钱梦龙是上海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是一位自学成才,名声卓著的语文教学改革家。他在4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形成独具特色、自成一派的语文教学体系。他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四种基本课式(简称“四式”)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程式的“语文导读法”,以其丰富的教改实践和勇敢的理论探索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可以说,它是当今语文教法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教法之一。  “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先生在1982…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初,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语文导读法的概念,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其操作模式可分为"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等,简称"三式"。"三主三式"共同构成了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框架。自语文导读法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反响,当时被认为是改变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状况,提高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成果,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语文教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型学习方式的不断涌现。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试图将微课技术运用于钱梦龙先生  相似文献   

5.
钱梦龙同志(上海市嘉定县第二中学特级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钱梦龙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钱梦龙老师创立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十多年来在中学语文数学中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今天,导读已经完全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投入了“大批量生产”,获得了大面积丰收。钱老师的语文导读法缘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众多语文教学的仁人志士缘何对导读法情有独钟?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素质教育导向,在于它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反映了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一、导读法坚实的理论基础导读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和“自读、教读、作业、复读”的四种  相似文献   

7.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这些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所谓“导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式”的由来“基本式教学法”是我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探索、尝试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所谓“基本式”,即由“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构成的基本教学形式。“自读式”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目标;“教读式”就是“教”学生“读”,重在指点阅读门径、传授读书方法,多与“自读”配合操作;“练习式”则在自读和教读以后进行,带有复习的性质。我为什么把它们称作“基本式”?因为  相似文献   

10.
钱梦龙同志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钱梦龙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认识规律的过程”;“要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达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和多种能力的目的,我们以吕叔湘、叶圣陶、张志公三老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小学语文自读-导读一品读一训练的“三读一练”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一)自读。这是切入文章的第一步,要根据情况制定自读提纲,做好背景、作者及有关课文所需材料的介绍,给学生自读创设环境,制造氛围。 自读方法要因课而宜、因人而宜,可朗读、轻声读、默读等。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利用自读提纲边读边思,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文章所写内…  相似文献   

12.
导,即引导,指导。语文导读法是中学语文特级老师钱梦龙探索、总结的一种颇有成效的语文教学法,一种引导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在教学中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读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学生为主体”是老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初,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语文导读法的概念,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在当时环境下,纠正了语文教学的不足,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力直至今天。"教读式"是指学生在教师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本文对初中语文"教读式"导读微课的课例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讲与练、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等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当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导读法”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读”有别于成年人的“自读”.成年人的自读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属“个体内向”型;小学生的“自读”则是在教师指导和班级群体支助下进行的,属“群体外向”型,因  相似文献   

15.
语文导读法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句前后相承(不是三者并列)的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们十堰二汽系统中的语文老师们对钱梦龙老师提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很感兴趣。我曾有幸听过钱老师的教课,最近又读到钱老师专著《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受到多方面启发,但也有些不理解处,其中很突出、很具体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充分发挥自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修订对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 ,又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学习、试用《大纲》的过程中 ,我们本着“以读为本 ,致力于导 ,感悟自得”的十六字方针 ,重新构建了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模式体系 ,现简介如下。一、导读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导读 ,就是教师致力于“导” ,学生循导学“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阅读。这里的“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 ,学生的“读”是基础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里的“读”又是广…  相似文献   

18.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又辩证地统一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之中。“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复读”的四种基本课式之中。这“四式”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的训练形式,是指四种“课型”:1.自读课。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分六步走,名曰:“六步自读法”:①认读;②辨体;③审题;④发…  相似文献   

19.
叶老曾说过:“在课堂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已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叶老所说的这种境界呢? 关键在于加强阅读教学中读的指导,切实提高读的实效性。从这一观点出发,许多有识之士致力于读的教学实验与研究,创立了诸如导读法、引读法、三读法和三步十读等富有特色的以读为线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从面上的实际教学来  相似文献   

20.
新编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新颖,给初中语文教学送来了福音.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负担,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上来一场“革命”,改革传统的“注入式”的单一授课法,代之以“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种种不同的教法,如导读式、组合式、提纲式、一次多篇式、短文开路式、以练带讲式等等。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千条江河归大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不教”的崇高教学境界呢?我作了以下的点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