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决定采用“语文”这一名称代替原来的“国文”、“国语”,科学地揭示了语文科的本质特征,即这一学科包括口头的“语”和书面的“文”.既不偏重“语”,也不偏重“文”,而是两者兼顾.当然,这里的“文”既指课文,也指学生的作文训练,这里的“语”既指教师的课堂口语,也指学生的口语训练.但是从教育者这方面来说,主要是课文和教师的课堂口语,从受教育者来说,书面语靠目染,口语靠耳濡.  相似文献   

2.
“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指按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是指教学目标筒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深度语文”的实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二者间并没有矛盾,“简单”与“深度”应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现行语文教材旧病未除,又添新病.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从语文的立场出发,理清思路,找准关键——确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切实承担起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责任,帮助教师将语文课上成实实在在的“训练课”,突出定“点子”、示“例子”、指“路子”的功能,协调语文训练与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良好习惯、培养人文精神、进行任务驱动型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开始,我校在语文学科开展了“双线梯级读写训练”的实验与研究。所谓“双线”,一是指以课文为例子进行读写训练的课堂教学;二是指课外读写及语文实践活动。所谓“梯级”,包含两层含义:(一)从初中学段语文教学整体着眼,以表达方式或文体为板块,确定各年级读写知能训练点和训练标高,年级互相联系,瞻前顾后,梯级推进,实现语文教学的系列化和序列化。(二)课堂教学遵循整体感知→深入阅读→强化训练→读写迁移的梯级训练思路,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线,以灵活的课型落实本年级读写知能训练点和训练标高。“双线”注意的是学生知能训练的横向…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语”是指口头语,“文”指书面语。人们的交际,一般是通过口头语和书面语进行的,因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工具在于运用,能力重在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应以学生练习为主,也就是以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  相似文献   

6.
语文知识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关键在处理好训练与积累的关系。语文学习只有日积月累、反复训练,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对此语文教学的专家们,曾把语文学习划分为“习得”和“学得”两个过程,是符合教育与教学规律的。所谓“习得”是指“积累”;所谓“学得”是指“训练”。二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密不可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母语环境中生活,吸取语言材料,自觉不自觉地被感染、受熏陶,并逐渐进步与发展。开始是自发的、朦胧的,从幼儿学说话开始“积累”。一…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我们小语教师必须认真探讨和实践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以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做法。一、“以训练为主”的理论认识其一语文素质是指语文方面的吸收、内化...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听”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技能,它不仅仅指生理上的听力,更主要的是指通过听觉器官,由于对语文的注意、感受、思维、反应等一系列的过程而构成的语文听力。加强“听”的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虽说是热点,但并不时髦.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就指出“语感”问题,并且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教师所能授助学生的,只此一事”.继后又有不少语文教育家对此作过阐发.叶圣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感”的重要性,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张耘  赵福胜 《山东教育》2004,(18):21-22
自1998年开始,我校在语文学科开展了“双线梯级读写训练”的实验与研究。所谓“双线”,一是指以课文为例子进行读写训练的课堂教学;二是指课外读写及语文实践活动。所谓“梯级”,包含两层含义:(一)从初中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态势”. 在现有条件下,以言语意图为主帅,以言语形式为抓手,以言语体验为途径是语文教学形态的一个值得实践的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言语发展的主阵地.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怎样通过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言语训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师”是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学生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那么,“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的“练”而“训”,学生依教师的“训”而“练”,二者缺一不可。在一篇文章里,“训”什么,“练”什么,怎样“训”,怎样“练”,下面就以《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为例,谈谈怎样抓住各段特点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扎实、充分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中的“真”,指语文智育的范畴。“求真”,就是指在语文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智育,这是由本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以及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准确地选取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点”,由此入手,加强训练,使之“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下面试以课文《晏子使楚》为例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8.
申颖 《基础教育研究》2011,(20):21-22,2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语文”一词,意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从而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功能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语文基本功能,重视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掌握学法,提高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改革实验。一、设计训练序列,确定教育目标按照语文素质的基本要求,借鉴[美]B...  相似文献   

20.
“习题导练”的“练”是训练。“训练”即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某种技能或特长。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语文素质。凡能力、素质 ,只有在实践中反复锻炼 ,不断地摹仿、鉴赏、修正 ,在操练中形成长效积累 ,才能真正获得。而“导练”课型必须寻求以语文能力训练 ,语文整体素质训练为主体的课堂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环节、程序、方法、手段等 ,以训练为主线进行优化组合。这条训练主线既要把握好横向训练 ;又要将训练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全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形成一条纵向的训练线 ,特别是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