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认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生活中很少发生过,而那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我又从未用心体会过。 我是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女孩,这么多年,从未送过爸爸一件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爸爸,生日快乐”这样的祝福都从未亲口说过,可我竟然从未因此愧疚过。  相似文献   

2.
<正>《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是情感最为集中且非常细腻的部分,我们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而直接揭示出作者对母亲深沉而饱含遗憾的爱。揭示的最终情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达至最终情感的过程却总显得仓促而意犹未尽。倘若抓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讲解,在一堂课中又不免细碎而冗长,所以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细节部分,探析"我"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在讲解文  相似文献   

3.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长期以来被解读为经典的“恶人”形象.这种简单粗暴的解读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把学生与真实的文学、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隔离开来.深度的文本解读,就是要打破这种“标签化”的理解套路,尝试还原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文章试图通过文本细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真实的人性,并运用对比阅读和格式塔心理学相关原理,尝试打开“我”的视角,体会人性温度,全面解析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教学目标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感悟和充满情感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说:“就小学而言,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如何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阅读课上,抓住词、句、段、篇等细节,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细品慢嚼,语言的本真韵味才会充分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6.
好的主干式提问基本特征是问题少而容量大,而且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我设置了两个主干式问题:①从全文看,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哪些含义?②联系课文和你的生活体验,你体会到这句话有哪几种思想感情?要求学生用文本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得出:“爸爸的花儿落了”实指爸爸的花儿凋零了,爸爸生命的结束,还指“我”在爸爸呵护下的童年的逝去。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第二题结合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严父对我”的爱“,我”对父亲的爱,与童年告别的伤感,成长的痛与责任感等等。这样,课文所蕴涵的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巧妙运用文本“空白”,结合具体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并填充“空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味文本,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写景抒情散文的素材特点和“形散神聚”的特征,以文识类;2.体会并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重点品味“滋味美”和“人情美”的语言;3.理解汪曾祺“平淡自然,饶有趣味”的语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浏览和默读,梳理文本内容;2.通过圈点批注,学会品析文章语言(注意标点和细节词语);3.通过朗读,逐步体会作者“想念”之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想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董承颖 《教师》2014,(36):30-30
正说到细读,有的老师会认为高年级学生比较适合,而低年级学生好像就不那么适合,甚至没有必要。其实,低年级的文本细读可以暂且将文本的结构、背景等较难于低年级学生理解水平的部分放一放,但绝不应该忽略对文本语言、细节的有效细读。这些有效的细读正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体会文本的情感。"疑为知之始""读书贵在有疑",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对话,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中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索的空间,学生于“留白”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是情感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11.
曾经认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生活中很少发生过,而那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我又从未用心体会过。我是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女孩,这么多年,从未送过爸爸一件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爸爸,生日快乐这样的祝福都从未亲口说过,可我竟然从未因此愧疚过。我总认为爸绝不在乎这样一句平淡如水的话,总是半开玩笑地对爸爸说,我们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是,我错了。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文本至少应当解读到文本的第二层次:意脉.意脉是流动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终点,它是由一个个“冲突—深化”点蓄势而成的.细品文本中的重要“冲突—深化”点,是解读意脉的有效途径,也可以重新发现意脉流动过程中诸多细节的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情感流淌的学科,而体悟情感需要慢慢品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倾心感悟,把握文本细节,从而真正体会文本的精彩,达到内化学生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小语教材苏教版第二册的《放小鸟》一文,叙述了作者从“得到小鸟”、“喂养小鸟”到“放飞小鸟”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爱护小鸟,就要让小鸟自由”的思想感情。如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真正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呢?我领着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探究文本,与文本对话,创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智慧场”、“情感场”。  相似文献   

15.
一、写什么——直面文本的素读 阅读教学的第一层次就是“唤醒文本”,把握作者原稿内在的思想,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备课时,我将《热爱生命》的阅读重点集中在“逼真的细节”与“深刻的主题”这两点上,并在阅读文本时敏锐捕捉到了主人公颇为矛盾的一句话:“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根据这个切入点,还原文本的途径,因此一目了然:体验生存绝境,感悟硬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曾经认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生活中很少发生,而那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我又从未用心体会。 我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女孩,4年间,从未给父亲送过一件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爸爸,生日快乐!”这样的祝福语都未曾亲口说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要朗读好课文,必须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理解,感受语言,从课文的细节中体会字词,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转换为自己思维的过程,让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曾经认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生活中很少发生,而那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我又从未用心体会。 我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女孩,4年间,从未给父亲送过一件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爸爸,生日快乐!”这样的祝福语都未曾亲口说过。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从细节中读懂文本,加深理解。细节描写具体表现在对人物、环境的刻画中,主要是用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氛围等方面。因此,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不仅能突显人物形象,还能传情达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节,通过反复咀嚼品味,加深感悟,获得启发。一、寻找细节,抓牢文本主线初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教学预设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主线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