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归类分析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指出2016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简单图示型、材料组合型、“材料组合+试题链接组合”型、“主阅读材料+链接组合”型、图片组合型、“选文材料+试题链接”型、“议题+比较阅读”型、文章节选组合型八种类型,引导一线教师真正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避免把连续性文本的组合当作非连续性文本来处理.  相似文献   

2.
PISA测试表明,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中国大陆初中学生阅读素养的短板.初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学习内容中存在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现从阅读策略的视角,以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提出如何高效阅读统计与概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扫描性阅读、检索性阅读、指向性阅读、咀嚼性阅读.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27):47-4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当前中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以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实用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因此,有必要加强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研究,以更好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本研究则从非连续性文本命题内涵、特征、价值等基本概述出发,就其考查内容、方式、能力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出来应对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是进行"类文本"阅读训练与实践的重要途径,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重视并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对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概括出图文转换题、表文转换题、文字材料探究题三大类。各类题型特点不同,语文教师进行非连续性文本专题教学时,应依据各类题型的不同侧重点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概括出图文转换题、表文转换题、文字材料探究题三大类。各类题型特点不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专题教学时,应依据各类题型的不同侧重点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69):189-190
文本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非连续文本阅读也是如此。在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中,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较强的文本阅读能力。新课标对于非连续文本阅读提出相应要求,近几年,不少省市都已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列入中考考查范围。本文以2017年福建省中考及各地市质检试题为例,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特点及解题策略作些思考,以期与教育同行专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文本图文并茂,传递的信息可以说非常大,它使读者在较少的单位时间内把握较多的各种信息,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就将会成为今后工作生活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根据近年来我省各地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特点,将题目进行综合梳理与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解题策略,期望通过这样的复习训练,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2021年和2022年中考非连续性命题一些典型案例,从夯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的独特地位、情境的多元化选择、阅读评价的模式改变及强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写作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将有助于拓展未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及测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重要的阅读内容,明确指出:"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部分省份也将非连续性文本的考试要求明确列入中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上,有的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有的在现代文阅读中体现。但是,反观日常教学,"几乎没有涉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1。因此,本文将结合各地中考或模拟考  相似文献   

11.
冯渊 《考试研究》2013,(6):9-16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题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PISA阅读测试和中高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为例,剖析其异同,探讨PISA试题对中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和众多省市地区中考语文阅读题型的变化趋势。为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使用数字化的手段让学生适应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建议课前设计图表文预习任务,课中设计多元复杂情境,并在课后为学生设计线上阅读作业。在专题教学中,提倡围绕单元主题组合同类型非连续文本,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读写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并强调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融合。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阅读需求,提高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一个新领域,也是很多学生语文阅读的短板。本文解构高考非连续文本真题,从读文、读图、读题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案,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比较多地进入各地的中考,但是,各地中考在试题题干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和指导语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试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中考自2017年开启省考模式,新的中考背景需要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教学的类型进一步丰富。本文结合具体实题,谈谈省考背景下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教学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69):40-41
本文从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特点、命题形式、考查能力及创新价值出发,探析2018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策略,给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途径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直观、实用的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文本类型。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其次要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年)提出的阅读内容与目标,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在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生活所需要的阅读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化"是此类文本阅读与教学的核心理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指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吴蓓 《考试周刊》2022,(9):29-3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样发生了巨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现在乃至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作为综合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中考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将以浙江省语文中考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为例,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具有概括性强、简洁等特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能反映出其英语阅读素养与"用英语做事"能力的高低,引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英语考查及测试的阅读题型,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以区级调研真题为例,探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