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在百开争姘,初夏的美就美在万娄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派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说幸福     
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聿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后一句中的“绿如蓝”是比喻,前一句中的“红胜火”是比托。两者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就非类事物的共同点作形象的比较。因为是艺术的形容,重在使人感受,故即使形容得再过分一些说“绿胜蓝”也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之妙,可谓是人人皆知了。“绿”字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它借助于颜色,把本来看不见也极难捕捉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南,一片新绿,使我们  相似文献   

5.
先解本文的标题。赵谦翔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发表了《“读写双赢”教学例话》。在文中,他宣称这种教学是什么“‘绿色’的训练”。阅读赵先生的文章后,不禁对“绿”色产生了疑问?它到底是什么色呢?“绿”有两种解释:其一为“绿”色,“绿满窗前草不除”;其二为“乌黑”色,“须眉绿如画”。从“色”的本态上讲,不管“绿”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6.
为了修辞的需要,在不致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作家们往往破格用词。且看: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高中语文第一册《绿》) “绿”指一种颜料名称的时候,是名词;它表示一种颜色的时候,是形容词。文中的“绿”是形容词,是形容潭水的颜色的。“潭水的绿”,即“绿色的潭水”,“醉人的绿”,即“这种绿的潭水使人心醉”,“奇异的绿”,即“这种绿的潭水使人感到奇异”。而形容词的“绿”,按照名词的用法用,  相似文献   

7.
熊振鸿 《师道》2013,(3):60-61
幸福的女孩 (写给扶丽娟) 你姓什么 我姓“扶” 我问你姓什么 我姓“扶”呀 我不是问你幸不幸福 我姓“扶”,“扶持”的“扶姓“扶”,  相似文献   

8.
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这样一句话:“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在有些注释中,直译为:“绿色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宫女在早晨梳理头发。”似乎“云彩”和宫女的头发都是绿色的,显然有些不妥。也有人认为译成绿黛色。绿黛,一般用来形容青的山色,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因为古代女子常以青黛画眉),表面上好像能说得过去了,但细究起来也不免有些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在教学《泊船瓜洲》(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诗时针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让学生展开讨论:“绿”好在哪?可讨论的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就连老师的结论也不外乎是些生动呀、形象呀等空洞概念。“绿”确为精警之作。相传王安石数易始成,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字,终不如意,最后才选用了“绿”。那么“绿”究竟好哪呢?首先,运用“绿”体现了动态效果。“到”、“过”、“入”、“满”等字只从风的流动着想,抽象而缺乏生动,为了突出个性,作者进行了思维移位,以形容性词语“绿”代替普通动词,从…  相似文献   

10.
怒玩汕影旦宝互1至卑川川awn咖而1 凡嫩手B.老乎C,绿手D新于之准{夔鱼也旦立翅煌幸交旦.”Itl讹ans A.像父亲,像儿子…熊燕-!司时没有差别B还是D_完全样凡一C4“W自115 havee盯s’,It means一墙_卜有一耳隔墙有月:丑一震耳欲聋D耳_卜有洞AC象“旦远革叁五选‘互L这迫胜了、11e。、咬文嚼字书一像书一样说话背书D望文生义AC6柳加cle趾李)尽幸里如迎终durln卿S‘价 ye盯g0Vemme撇肥rvl比·一两手干净肃清贪污BJ讨心无愧D.两袖清风八C飞肠ual’e too pfou由。罗t孤叽llwith. 伽hap匹夕塑乏迎』遥!人盛气凌人玖自高自大…彝淤…翻棘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山东教育的最热词是什么?素质教育。如果评选2008年“山东科教十大新闻”的话,相信每一个投票者都会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在选票上写上:“素质教育改革”的名字。素质教育,这个重新回归的名词,在2008年这个不太炎热的夏天,在这片曾经饱受孔孟之道熏陶的土地上,正如火如荼的牵动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经。这是学生之幸,教师之幸;这是山东之幸,国家之幸。  相似文献   

12.
移觉     
辞格之一,又名“通感”。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如朱自清的《绿》,形容梅雨潭的“绿”是“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视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触觉),让读者眼可见,手可摸,对醉人的绿有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苔痕上阶绿     
一年四季,祖国的南方一片青绿,时时焕发着生机。每年大部分的时光,南国的小镇和村庄,都可以用“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形容。挺拔的水杉、婀娜的龙柏、刚劲的梧桐、葱郁的香樟……处处都是绿的。然而在众“绿”之中,有一种物美价廉的绿,点缀着树皮、墙面、苗圃、地砖缝,让覆盖着混凝土的街道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种绿,就是《陋室铭》里说的“苔痕上阶绿”。  相似文献   

14.
原创地带     
100个人曩好:画画、爬格子、看书、睡觉、旅游、幻想、猫、水果、肉、森林绘■风格:目前还没有固定的风格,比较喜欢换来换去“一圳b一欢的作j|f:宫崎骏、山田章博、今市子、荒木飞吕彦、绿川幸、富坚义博、高桥留美子、田中芳树、cLAMP、藤原薰等等,很多咯…~~‘怕聃关注的东  相似文献   

15.
玉莽洞之旅     
“过五关,斩六将”——用这话来形容王莽洞之旅再合适不过:王莽洞是一个V形的地下溶洞。洞里阴冷潮湿,要进洞,必须全副武装——头戴绿军帽,身穿绿军衣,脚踏绿军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  相似文献   

17.
中(1)班里来了位新小朋友,老师说:“大家要多和新朋友玩。”琪琪问新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新朋友低着头,很轻地说了,可琪琪没听清,又问:“说响点呀,你叫什么名字?”“玲玲。”新朋友说,声音像蚊子叫,川川说:“以后该叫她小蚊子了。”琪琪瞪了他一眼.  相似文献   

18.
班长这个职位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而遇到什么“灾难”时又可以用来作挡箭牌的一个“神圣”的职位。我很幸  相似文献   

19.
【案例】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现在正泊船于瓜洲,遥望着烟波浩淼的长江,欣赏着明媚的大好春光,请想一想:除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你还会用哪个字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所见呢?  相似文献   

20.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