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从文《丈夫》是一篇凄美精致的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乡下青年丈夫到县城看望以做妓女为谋生手段的妻子的故事。这个青年丈夫在目睹妻子的接客生活后,逐渐触动了对自己身份的再认识,终于彻底放弃了以前的幻想,夫妻俩重新回到自己的乡下家里。沈从文描写了一个有关丈夫身份澄明的非常特殊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2.
尽在不言中     
这个故事,我听了之后愕然良久,感慨万千。多年前,一对新婚夫妻蜜月旅游,来到一风景名胜之地。妻子说:“这个地方我来过,而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丈夫说:“我也是。”于是两个人坐下来,决定每人谈一件有关此地的往事。丈夫说他小时很淘气,喜欢用弹弓打鸟。七八岁时,父母带他到这里旅游,他见山上的翠林中有一只夺目得像火焰的黄鹂,在枝叶中时隐时现,于是便从衣袋里掏出弹弓。随后,他果真打中了那只鸟。可惜,那只受伤的鸟到底还是艰难地飞到了山坡下。生活中,这不过是件小事。然而妻子却很认真地频频追问此事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  相似文献   

3.
电扇的价值     
“一台电扇值多少钱?”张教授授课时,这样问道。面对七嘴八舌的回答,他说:“一台电扇通常是有价的。但有时,它所体现的真情,是无法估价的。”随后,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三十年前,一场只有十来人参加的婚礼,见证了一个特殊家庭的组建。说特殊,是因为夫妇俩都身患残疾,丈夫的脚走动不便,妻子双目失明。但夫妇俩相亲相爱。一年后,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是个儿子。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生活也就很平常了。然而,厄运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一次归家途中,丈夫不幸遭遇车祸,离开了他热爱着的生活和他牵挂着的妻儿!失明的妻子在一次次哭昏过去后,咬着牙…  相似文献   

4.
老爱情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感到一丝震动。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年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抬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裁,是因为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学习》2007,(9):12-13
老人一直很想能有个孩子,但是他和年轻的妻子膝下无儿无女,于是就叫了自己的侄子来一起住。老人的做法把脾气暴躁的妻子给惹怒了。当她的丈夫热情地欢迎年轻人到来  相似文献   

6.
家丑     
据说公元1832年以前,英国明令禁止医生解剖死囚以外的尸体。可是医生们为了进行研究,非常需要骨骸,于是就有一些不肖分子将盗墓所得的尸骨(skeleton)高价卖出。为了怕这种不法的交易曝光,医生们不得不把骸骨藏在壁橱(cupboard;closet)里,免得被人发现。于是“衣橱里的骸骨”(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就用来形容某人的隐私。也有人认为,这个词汇源自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过去有个丈夫怀疑妻子不贞。一天,他趁妻子与情人幽会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回家突袭检查。他的妻子一听到脚步声,就慌慌张张地把情人藏进卧室的衣橱里。这位丈夫一进门就质问她是否把情人藏在衣橱里,做妻子的自然矢口否认。于是丈夫开始砌一道砖墙牢牢地把衣橱封起来,妻子在一旁噙着泪,心里明白情人再也无法活着出来,只能变成“衣橱里的骷髅”(skeleton in the clos-et)了。第三种说法则是主张这个词汇源自于意大利。话说有个人希望找出生活美满、无忧无虑的人,经过几番查访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合乎条件的贵妇,看来世上最幸福的人肯定是她了。出乎意料的是,这名贵妇竟然打开衣橱,展示藏在里面的骷髅。原来这是她的旧情人,与她丈夫决...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看了微博上一条转发得很火的漫画,名字叫《妻子的记忆》,讲述了一则这样的故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在一场火灾中去世了,没过多久丈夫却忽然发现自己又在家里看到了妻子的“身影”,吓了一跳的丈夫平静下来后开始每天观察这个像平常一样生活在这里的妻子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善待人生     
铁凝是一个观察事物非常细腻并且善于从生活中悟出诗意的作家。她的这篇散文也具有这些特点。一个不幸的女人失去了孩子 ,又被丈夫抛弃 ,绝望中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在邮局写信与亲人诀别 ,一位老人不经意的求助使她产生心灵的震荡 ,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整个故事由叙述者缓缓转述 ,犹如一段邻长里短的家常话 ,但细细体会 ,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对生活的深情和对人生的领悟。《长街短梦》中的情节不算新鲜。记得有篇外国作品 ,叙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位商人破产了 ,他想到自杀。在街上 ,他看见一位没有双…  相似文献   

9.
我的少年时期,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一对生活贫困的夫妻相互恩爱,妻子有着一头美丽的秀发,而丈夫平时最喜欢的是一块祖传三代却没有链子的金表。圣诞节到了,夫妻二人都冥思苦想送给对方一份珍贵的礼物。结果,妻子卖掉了引以为豪的头发去买了一条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金表,为妻子换来了一个装饰头发的梳子。另一个故事也发生在美国,寒冬将近,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想进监狱,好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为此,他到处为非作歹,作奸犯科,可事与愿违;然而,当他思想上起了变化。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忏悔,立志要重新做人的时候,警察却找上门来,抓走…  相似文献   

10.
赵秀民 《甘肃教育》2011,(13):60-60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贵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她的家庭背景和她的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对上流社会生活的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想方设法弄到了教育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花大价钱做了一套礼服,并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11.
孱弱不是用来肆无忌惮伤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是维持天长地久的唯一砝码。某次大地震时,一位妻子被埋,丈夫徒手挖了十几个小时,救出了妻子。妻子的性命虽然得以保住,却双腿截肢,终身残疾。妻子感激丈夫的救命之恩,认定“没有哪个男人会比他更爱我了”。丈夫也表示要一生一世照顾妻子,场面催人泪下,许多人感慨他们忠贞的爱情。这故事本该到此戛然而止,如同童话里的结局,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活伴侣更重要",这是我要强调的观点。也就是说,在妻子的眼中,最重要的是丈夫;在丈夫的眼中,最重要的是妻子。同时,具有教育智慧的家长一定会让孩子懂得,家里最重要的成员不是他自己。这个观点可能不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这却是我几十年生活感悟和教育经验之所得,是我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3.
因为我和妻子的工作都是要经常在外面跑的,所以上小学的儿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就很多,可是孩子对老人不仅不尊敬,甚至可以说是放肆,我们经常为此教训他,还打过他,但一点作用都不起,他照样我行我素,蛮横不讲理。不知是太溺爱他了,还是平时对他教育不够。到了这个地步,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尊敬老人呢?吕光伟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这种美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对待老人不够尊敬。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他做这做那。那么,家长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14.
我和丈夫是学校公认的好夫妻。我有点外向,丈夫有点儿内向,但也因此我们能够相互吸引。我虽在工作上有点儿痴狂,失去一个做妻子的“本分”,可我做得一手好菜,能拴住他的胃。不过,想不到我们夫妻俩的故事竟使一个学生化险为夷,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我没想到,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思维,特别是那个冰天雪地的妈妈,让我好感动。还有那个因对丈夫第二职业不理解的急性妻子的悲惨命运,让我见到了都市故事的风采。也许我们的故事还不太完美,我们的语言因匆匆而欠精练,但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的演绎虽与小说本身有出入,那不是同学们的错误,那是同学们对社会生活认识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6.
幽默互动     
一个愿望一家人正驱车在路上行驶,丈夫驾着车,他及时地踩了刹车,躲过了路上的一只青蛙,然后又下车把青蛙带到了路边。青蛙非常感激,向他致谢后,说要满足他一个愿望。丈夫说,他希望他的狗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获胜。青蛙要看看他的狗,狗一拐一拐地从车中走出,青蛙发现这只狗只有三条腿,而且很胖,几乎不能移动。于是青蛙告诉他说,恐怕不能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并请他说出另一个愿望。丈夫说:“好吧,那就请让我的妻子在区里的选美大赛上获胜吧!”青蛙请他让他的妻子下车。  相似文献   

17.
《团圆》     
<正>导演:王全安国家/地区:中国片长:92分钟上映时间:2013年这部电影,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台湾退伍老兵垂暮之年返回故地上海,寻找当年失散的恋人,并希望带她回到台湾。时隔多年,他的突然出现打破了这名女性和她现任丈夫原本平静的生活。她的上海丈夫虽然同意两人一同返回台湾,但内心却又无法平静地面对分离。年迈的妻子也陷入爱情、亲情、恩情的纠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选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并对“苛政猛于虎也”句做了如下注释:[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原话见于《礼记》记载的一个故事中。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个妇人在坟前哭。孔子让子路去问她为什么哭。妇人回答说,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害死  相似文献   

19.
消失的村庄     
民办教师王大伟是二十多年来从我们村子消失的第一人.离开村子的时候,王大伟连一声招呼也不打——即使是对与他生活多年的妻子和他的一对儿女.这一点让村里人觉得王大伟这个人有些狠心.王大伟与我们确实是不一样的人.第一,全村除了那些得了老花眼的老人为了生活方便偶尔戴一戴眼镜外,王大伟是唯一的一个一天到晚戴着眼镜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我叫石青华,我是光爱学校校长,也是103个流浪儿的爸爸……"一则广告,让很多人听到了石青华这个名字,进而知道了石青华的故事。1997年春节前,石青华的邻居在家中私藏的烟花爆竹爆炸,致使石青华深三度烧伤,妻子和儿子面部全部毁容。妻子无法接受自己满脸像盔甲一样的疤痕,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石青华带着患病的妻子和伤残的儿子来到北京治病。在花光了所有积蓄之后,一家三口开始了边乞讨边求医的生活。在那段日子里,是流浪儿童给了他们一家温暖的体验——帮助石青华一家找到稍稍"体面"的残羹剩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