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雨果     
2002年,人们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纪念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世界级的伟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欧盟协会、法华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等众多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化部门自年初便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并有数以千计的各界知名人士积极参与。有人问:人们为何如此钟情雨果?专家分析:“首先,是因为雨果的伟大……雨果被介绍到中国有100多年了,同其他外国作家相比,中国对雨果算是接受得最好的一个。”是的,雨果:一位充满战斗激情的诗人,他那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诗篇,吹…  相似文献   

2.
姜华 《世界文化》2023,(3):19-22
<正>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音乐剧史上一部熠熠生辉的作品。该剧于1998年在法国首演,一经演出便以其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轰动艺术界,上演二十余年仍经久不衰。在法语音乐剧的行列里,它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开篇之作《大教堂时代》气势恢宏,更是作为该音乐剧的代表名作,为众人所熟知。这部音乐剧的二十周年纪念版曾于2019年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多地巡演,受到无数中国观众的喜爱。该剧改编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在还原原著精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法国文豪雨果在中国受到的尊敬和热爱,非比寻常。雨果毕生的著作,不论戏剧、诗歌,还是小说或论文,几乎全部被译成中文。然而,中国读者对作为一位出色画家的雨果却不甚了解,对此,的确少有提及,甚至更无具体细致的介绍。值此雨果诞辰200年之际,说说“画家雨果”。雨果的绘画,全凭自学。雨果并无意做一名画家,他只是将绘画作为丰富自己的一种手段,并以此自得自乐。雨果一生多次旅行,不论幼时随父辗转意大利、西班牙,还是19年流亡生涯在布鲁塞尔或太平洋英属小岛的游历,他均喜欢观赏风光,寻访古迹。19世纪30年代,在这段时间的旅行中,雨果开始认真速写,以铅笔或钢笔记录眼中所见,心之所爱。现藏巴黎雨果故居的《杜埃的警钟楼》 (1834~1836)便是当时的作品。从那时起,雨果作画便一发不可收。雨果热衷于中世纪后期的哥特艺术,对那时遗留下来的要塞古堡尤其着迷,且终生描摹不辍。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对景写生的,如《欢乐的城堡》(1840~1842)或同期的《黑夜呐喊城堡》,也有许多是想象杜撰的,如1847年重画的《老鼠塔楼》和1866年《莱卡斯凯灯塔》。可是,不管写生或杜撰,雨果作画一如作文,都强调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宣泄,以人情的喜怒...  相似文献   

4.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文豪。在18世纪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中国圆明园后的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便是雨果这封复信的摘要:  相似文献   

5.
雨果与中国     
作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维克多·雨果,始终是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忠实朋友。1860年当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疯狂地洗劫和焚毁了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圆明园之后,正在大西洋盖纳西岛上流放的雨果,立即提笔给联军官佐比特莱上尉回复了一封著名的长信,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英、法殖民军队掠夺和毁灭圆明园罪行的强烈愤慨。同时,字里行间也充满着作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赞美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6.
<正>巴黎圣母院是因为雨果而著名?还是因为它的建筑本身?一定是因为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在西方建筑史上,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也是哥特时期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后来成为欧洲很多教堂的范本。而我却是从雨果那里,知道了这座悲伤的圣母院。那是一个关于宗教、爱情,以及善与恶的故事。雨果把它创造了出来,便成为文学中的永恒。所以我宁可认为是雨果创造了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给了我们他心目中的那个教堂的样子。还有敲钟人。  相似文献   

7.
友好往来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日本四季剧团《李香兰》剧组于四月上旬首次访华演出.该剧以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歌星李香兰前半生的历史为主线,叙述了日本军国主义从发动侵华战争到走向灭亡的过程,反映了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该剧于四月十日在北京国际剧院首演,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该剧还在长春、沈阳、大连等地演出.  相似文献   

8.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文化巨人维克多·雨果的杰作,发表于1862年。实际上,这部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从酝酿到问世,经历了整整三分之一世纪。早在1830年前,即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于1829年发表之时,雨果就已经对社会中存在的贫困、犯罪及其惩罚、死刑、苦役犯的命运、娼妓及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也为欢迎日本天皇、皇后陛下来华访问,由著名作曲家吕远先生于1987年根据日本人民家喻户晓的诗歌《九十九夜》而改编创作的表现力极强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今年10月在北京再次与观众见面.该剧以古代日本皇太子和歌女相爱的传说为素材,描述了一对年轻人冲破封建婚姻桎桔追求真挚爱情的悲剧.剧情曲折、动人.剧中女主角小野小町的母亲婵娟是日本使臣在中国收养的孤儿.该剧不仅歌颂了  相似文献   

10.
1956年8月2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世界文化名人、日本杰出画家雪舟逝世450周年纪念会。来华参加纪念活动的有日本画家山口逢春、美术评论家北川桃雄、画家桥本明治。会上,中国著名国画家傅抱石和北川桃雄分别介绍了雪舟的生平和他的艺术特点,并放映了《雪舟的画》等日本影片。8月23日至9月9日,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了纪念雪舟的展览会,观众达1万多人。尽管当时中日尚未恢复邦交,但在北京举行如此盛大的纪念活动,这无疑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并重新唤起两国人民在文化方面的共鸣。中国人民对雪舟及其作品,抱有如此亲近的感情,这…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画坛上,不乏著名美术家为同代著名作家创作不朽肖像作品的先例。如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雨果塑像;俄国伟大画家列宾为列夫·托尔斯泰画像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王晖为中国现代文坛巨匠巴金、冰心创作的纪念碑式油画肖像,具备了高度概括的个性形象、维妙维肖的气质刻划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必将永传后世。这里记述的就是这位著名画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格。王晖,1943年生,196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科学校,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中国著名画家庞薄琴、卫天霖、张计、吴冠中的得意门生。在校期…  相似文献   

12.
一见如故1992年11月14日,一位满头银发的俄罗斯长者登上莫斯科飞往北京的班机,专程前来参加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他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博士,时年80岁。当飞机进入中国境内时,他依窗深情地俯览神州大地,眼前浮现出50年前在重庆第一次见到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的情景。那是1942年的一天,苏联驻重庆大使馆传达室工作人员告诉年轻的外交官费德林,有位中国先生来访。他走进传达室,只见一位50岁左右戴眼镜的中国人坐在沙发上。那人站起来说:“我想与使馆内懂中文的任何一位同志谈谈。”“好的,我马上去向大使通报。”“…  相似文献   

13.
法国大诗人和作家雨果写过一首《修道院所见》的诗篇。其中第十四节第十四行是这样写的: “……壁虎,浴着月光,在大粪池里跑着。”巴尔扎克看了这诗以后,很不以为然。他说: “雨果先生在潮湿地方找得到壁虎,是一种宝贵的发现,值得送到博物馆,而博物馆还非当作新种看待不可。壁虎喜欢太阳,活在干躁的地方。我指出这个错误,因为艾弥麦拉尔达在《圣母院》已经拿面包喂过燕子。”巴尔扎克对雨果是很钦敬的,但是,对雨果诗中不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批评却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全世界相继展开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各种纪念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5月份在莫斯科举行的由各国首脑参加的盛大纪念活动;8月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大型艺晚会《为了正义与和平》,更是把中国的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人们被带回到那段充满屈辱与热血的历史中,重温那个充满呐喊与反击的时代强音。今天。回顾那段战火历史,令中国舞蹈界骄傲的是,一只舞蹈的燕子在抗日烽火中凌空翱翔。她。就是赢得广大观众爱戴的一代舞蹈大师——戴爱莲。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殊荣。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摘得科幻界最高奖项。折叠:跨越国界的痛文任冬梅《北京折叠》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科幻小说。作品的时间设置在近未来的某个时段,北京城进行了大面积工程改造,六环以内被人为打造成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物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是波兰著名作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诞生100周年和逝世35周年。波兰议会宣布此年为“贡布罗维奇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载入“对具有全世界意义的名人和特别重大事件”举行周年纪念活动的权威名册。在这一年中,波兰和世界各国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世界文学》在这一年第三期发表了贡布罗维奇的3个短篇小说和日记片断,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费尔迪杜凯》和第一个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8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堪称"科幻界的诺奖"的2015年"雨果奖"最终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荣获"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说明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说:"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欧洲乃至世界文化界拉开了规模非同寻常的“莫扎特年”纪念活动的帷幕。书店里醒目地陈列着各种莫扎特的传记和难以计数的、由许许多多著名指挥家、演奏家诠释的录音带和激光唱片,这些书籍和CD即将进入千家万户。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相似文献   

19.
叛逆的灵魂     
2004年是波兰著名作家维托尔德&;#183;贡布罗维奇诞生100周年和逝世35周年。波兰议会宣布此年为“贡布罗维奇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载入“对具有全世界意义的名人和特别重大事件”举行周年纪念活动的权威名册。在这一年中,波兰和世界各国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雨果创作的崇拜者都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位作家的许多画。有些是他在旅行期间所作的钢笔画和水彩画的草图,也有为自己的《吕伊·布拉斯》、《街头与林间之歌》等作品作的插图。但在1921年开放的雨果博物馆里保存的画远非这位作家的全部画作。目前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里展出国立图书馆收藏的雨果的画作。展出的有这位作家的三百多幅画。这些画不仅是他的作品的插图,而且仿佛是他表现在绘画形式中的思想。展览会的组织者筹备、出版了雨果的画册,内有三百六十二幅插图和内容丰富的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