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黛安娜·唐纳利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倡将"创意写作研究"作为一门"学术科目"。这种提法的本质是对创意写作理论研究知识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提倡。然而,其将"创意写作研究"作为一门"学术科目"则导致创意写作及创意写作学科内部的概念混淆,同时,"创意写作研究"概念的内部也存在诸多不能厘清和独立自在的关系问题。对"作为学术科目的创意写作研究"的回应和批判,有利于创意写作学科及其内部理论关系的清理和建构。  相似文献   

2.
彼得·海斯勒书写中国的"创意非虚构"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但这一体裁的文体要素还不为国内读者所熟知。借助美国"创意非虚构教父"古特金德的写作教程分析海斯勒的文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是典型的美式学院派创意非虚构作品,文体特色主要体现为基于浸入式采访的真实内容、基于场景与细节信息的情节描写、立体多面的人物塑造(包括一个讨喜的叙述者的声音)与精致的结构线等等。作为一个以读者为导向的非虚构文学门类,创意非虚构拥有独特与成熟的美学内涵,实现了既鼓励个人风格又严格遵循真实、优美的原则二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20,(2):16-20
跨学科发展研究是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创意写作学科发展与诸多学科发展紧密相关。创意写作的跨学科发展研究,以创意写作基本特征为跨学科结合点,从写作的创意、语言、阅读等基础视角入手,分析创意写作与其他学科相应研究领域的基本联系。创意写作要与创造教育、资源孵化、学习理论融合。构建创意写作的学科网络、知识空间与文化市场是创意写作的跨学科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创意写作作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无论是文学专业中的创意写作课程,抑或是作为单独存在的一门写作类课程,都是对源自英语国家创意写作课程的借鉴。借鉴性"拿来"主要表现为作家驻校制度、工作坊课程模式、成为作家的培养目标、创意写作的学科体系构建等方面,而融会贯通则是一种在地化的继承与创新。在这种继承与创新中,不仅应把大学原有写作教育中的合理部分理论融入创意写作,而且还需在写作教学的认知、写作实训与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进行诸多创新。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0,(3):13-17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创意写作教程》一书目前被国内的很多高等院校广为采用。该书在创意写作的概念界定方面提出了创意本位的文学观念,在学科规划方面与英语国家创意写作保持了相对的同步,在教学设计方面则兼顾文学与应用性写作,突显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而从内容结构层面观察,该书所分的六个层面构成了创意写作研究的多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创意写作的深入研究、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研究视野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3):13-16
《改变美国创意写作:优势、劣势和可能性》一书由美国著名创意写作学者格莱姆·哈珀主编,该书以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为主题汇集了美国创意写作领域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了解其基本内容有利于捕捉英语世界创意写作研究前沿,有助于反思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国家和区域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创意产业发展与具有较高创意水平和写作能力人才不足的矛盾,从2005年开始,我们充分发挥"驻校作家"优势,面向汉语言文学、传播学专业以及全校本科生中爱好写作的学生,开展创意写作"特色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意写作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学人类学不存在所谓的写作。文学写作是虚构的,而文化人类学的阐释则和文学创作的虚构相去甚远。文化人类学所谓的写作应该是记录性的,不是写作性的。它们一个是文化现实的基本记录,一个是虚构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创意写作在国内已获认同,由于创意写作的文体类型研究存在划分标准不一,因此对创意写作叙事策略研究的耙梳亦存在交错混杂等的缺陷。除了冲突、叙事弧线、三维建构、角色和行动元等叙事策略在创意写作中的具体策略实施外,架空叙事、在场与隐身,亦是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的重要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国外创意写作课程理念逐渐引起国内写作教学的广泛关注,以及国内创意写作学科的种种设想与计划陆续推广的新形势下,为适应"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转型发展新趋势,三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以期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经过3个多学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训探索,确立了创意写作课程的理论框架及实训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构思、创意策划和创意写作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新的机遇。作为文化的传统基因,需要不断地传承和保护,"非遗"类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各地文化创新发展的潮流。立足于皖北美术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非遗"类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性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以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创意写作的飞速发展,其倡举的培养作家之论,引发诸多质疑。对此,从创意写作的学科理念出发,提炼一个展现创意写作本体性命题的理论模型,是回应这些质疑的重要之途。基于这个模型,可以窥见创意写作在"作家"与"培养"这两方面都有新的发明,从而从学理上确保了作家培养的充分合理性。就"作家"的理解而言:在作家认识论上,创意写作更为理性、民主与普世;在作家身份论上,创意写作从授权论转向识别论,尤为强调内外结合的识别论,并且认可更为丰富的识别手段与方法;在作家生态论上,创意写作持动态的养成论,反对作家认知的静态论与终极论。就"培养"的理解而言:创意写作认为"培养"是一种激发与释放,是一种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13.
创意写作在国外很早就已开展,如今发展已很成熟,可在我国的文学教育中,创意写作仍是一块空缺的领域。作家的天才是不能培养出来的,但有天赋的作家需要接受大学的培养。我国中文写作教育明显存在不足,作者认为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创意写作的有效经验,并大力开展创意写作。  相似文献   

14.
创意写作作为中文教育的突破口,已被中文学科广泛接受,但两者之间绝不应是替代关系,而是承继中的互动。传统中文要借助创意写作的思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使传统的中文教育获得与现实生命对话的活力。创意写作必须以传统中文为基础,从中文的历史素材及研究成果中展开"创意",使学生在历代的文学与文化创意中获取创意的自觉意识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叙事学逐渐从叙事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理论特征和抽象模式的音乐写作范畴。"虚构"是作品写作的陈述方式之一,与文学虚构不同的是,音乐作品中的"虚构"更加抽象化与立体化。本文把音乐叙事中的虚构写作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局部创意写作手法相结合,来阐述音乐叙事过程中的"虚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达中对作品性格确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造是写作与写作教育事业的灵魂,大学写作教学须为学生心灵的成长工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引导学生保持写作激情,培养学生养成日常写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通过写作欣赏文明、传承文脉、传播文化的自觉性。创意写作为实现这一目标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好资源。我们要将创意写作的理念与教学方略,引入大学教育,增强汉语写作特色,推动大学"读写做创"教学活动,带动大学传统写作课程的变革,能够适应不同专业需求,形成互相配合的写作课程群,更好地为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未来发展服务。以创意写作推动高校写作教学改革的要点在于发扬创造精神,着力于写作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换,着意于建设具有新质的写作课程体系,着眼于文字作品向产业、产品的转化。要着重提高写作人才的持续培养问题,要在教学中促进创意写作课程自身的本土化,将"创意"渗透到各类写作课程的转型中,带动写作教学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文学与艺术教育活动密切融合。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立足课堂教学,创新课程管理模式,突破平庸的教学惯性,出人才、出作品;就要走出校园,融入城市社区教育,走向田野,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如此才能带领学生成长、成功,获得成果、成就,获得具有创造价值的写作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7.
《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陆续刊发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十几篇"非虚构"作品在文坛备受瞩目。有必要从"非虚构"文学产生的原因、内涵、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关于"非虚构"写作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小学创意写作课程"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紧扣单元习作主题,在儿童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推出96个写作锦囊、96副写作支架、96张创意写作纸。立足四个基于,实现四个超越:基于"统编教材",超越"统编教材";基于"传统写作",超越"传统写作";基于"语文学科",超越"语文学科";基于"语文课堂",超越"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7,(4):59-63
"非虚构"在近年成为大家较为关注的话题,"非虚构"并不等于"零虚构",可理解为"轻虚构"。纪录并呈现事实的创作方法、来自真实生活的题材和内容、具有可靠性的特殊文本是衡量"非虚构"的维度。"非虚构"文本包括文字读本和音像文本。文字文本在文体方面有报告文学、传记、游记、日记等多种形态,评论切入点和评价重心也各有侧重。"非虚构"可培植人们在社会现实中捕捉讯息的敏感、及时判断的自觉、参与言说的主体意识,人们对"非虚构文学"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0.
卢小连  陈相 《广西教育》2023,(4):89-91+101
本文基于对创意写作的认识,建议教师通过区分虚构与非虚构作文、以生活情境指导观察、训练思辨性思维、以激励促进文学创作等途径开展创意写作教学,使学生爱上写作并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