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文化哲学视角切入人文精神与文化精神框架下的价值层面,在文化坐标系上系统地阐析与归纳了《文化苦旅》的文化主题及其特征;审视与观照了秋雨散文在客观层面上对理论界定散文本质属性的质疑,凸现了其创新特征;以期补白《文化苦旅》研究中系统梳理、整体建构与微观透视的扇区。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余秋雨无疑是独特的,是个性的。如同《文化苦旅》"作者简介"中所说,余秋雨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是中国文化史学家,同时也是散文作家。虽然散文并非余秋雨先生最擅长的文体,但是因为他在艺术层面上深厚的积累以及对我国史学的研究和了解,使其散文非常的严谨、深邃,同时也略带有艺术的美感。基于此,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以期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着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九十年代中,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发表引起了中国文坛上十分巨大的轰动,开创了当代散文史的新范例,其散文语言注重节奏的合拍、韵律的谐美、句式的整齐,堪称中国当代文化的榜样。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著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立定,以其深邃的思想、冷峻的理性、充沛的人文意识、生花的妙笔绘出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一批"秋雨体"文化散文。秋雨文化散文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深邃的思想、持久的生命力;忧切的文化良知、独特的文化人格;鲜活、质感的语言;融散文、小说、戏剧手法于一炉,在大文化散文创作中注入曲折动人的小说手法和立体的戏剧剧场效果;在人文山水中行走,从象牙塔里的"互为观众"到行为文化散文;从故事到感悟,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细节到宏大抒情、议论等等。  相似文献   

5.
江凌 《培训与研究》2009,26(6):7-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立定,以其深邃的思想、冷峻的理性、充沛的人文意识、生花的妙笔绘出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一批"秋雨体"文化散文。秋雨文化散文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深邃的思想、持久的生命力;忧切的文化良知、独特的文化人格;鲜活、质感的语言;融散文、小说、戏剧手法于一炉,在大文化散文创作中注入曲折动人的小说手法和立体的戏剧剧场效果;在人文山水中行走,从象牙塔里的"互为观众"到行为文化散文;从故事到感悟,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细节到宏大抒情、议论等等。  相似文献   

6.
廖俐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3-15,21
《文化苦旅》作为中国新时期"旅行式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是余秋雨朝圣中国历史文化故地发回的记录。从旅游人类学视角,引用"旅游仪式阈限三段式"理论解析《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的许多散文都着实令人喜欢,这些散文散发出来的美让人感觉韵味浓浓,也让人感觉到了文字的强大支撑力量。对于《文化苦旅》的阅读,人们通常怀着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而去阅读的,的确,文化是一场苦旅,需要认真地、努力地走走这段苦旅,方知道其中的真正内容和意义。而余秋雨《文化苦旅》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则再现了我国的文明史,见证了文化奇迹,让人们对于文化怀有一种敬意。本文主要就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化”.如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故而“文化类散文”也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但大家可以参考现代散文名家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体现了文化类散文的特点。课本上选有他的《信客》,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霜冷长河》《文化苦旅》两本书,相信对大家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李文 《华章》2011,(31)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阐释了别具一格的人文山水,将中国文化浓重的脚印和苦难的命运落实在山水之间,带来人文山水文化意义上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人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自上世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余秋雨本人对戏剧的深入研究,使得他的散文风格独特,带有戏剧性。本文将结合《观众心理美学》、《戏剧十五讲》等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以《文化苦旅》为例浅谈余秋雨散文中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苦旅》以独特的“身姿”横空出世,给当时的散文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的旋风。直至今天,尽管各界对余秋雨其人其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文化苦旅》却很少有外界的非议与质疑。其原因在于《文化苦旅》走出了往昔散文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他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叙事、来抒情,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本文试图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探索以上内容。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的新书《文化苦旅全书》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丛书共分六卷。在率先出版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中,余秋雨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并且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新作。余秋雨表示,“从此,我的全部文化散文作品,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对于将之前部分作品进行修改合并出版《文化苦旅全书》的初衷,余秋雨表示,“我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文化苦旅》中的一组(17篇)散文,记他西到阳关,东到江苏狼山,游历祖国名胜时所作的文化思考。由于所游历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烙印的所在,他又一处处艰苦跋涉,所以称之为苦旅。17篇中,有写敦煌文化群体的4篇,写因古代名人有所作为、地因人传的8篇。多写自然景观但却表达其给予作者感受的5篇。概括地说,这些优美散文,发掘了中国自然与人文遗产中的文化内涵,从文化递传意蕴方面启发了读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从历史中取材,行文上表现出诗意的激情以及强烈的个人情绪,以文化角度关照历史,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反思,充满了理性的凝重,其散文被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文化散文"。从语言上来说,《文化苦旅》摆脱了干巴巴的历史表述,代之以让人如临其境的历史场景,这是它区别于一般的散文,也区别于一般的历史材料的地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把《文化苦旅》作为名著阅读的篇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当代散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丰富深邃、语言平淡蕴藉、层次多重而厚重,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广阔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可以给读者们更多人生启迪,提高精神境界。本文对其创作特色和文化内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是余秋雨先生的精心创作的文化散文,这些散文没有沉湎于自我的小家子气,而是表现为一种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其中体现出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丝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开启一代文风。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展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余,总感觉先生的散文中充满了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对一些时代的行为思想的批判,所以笔者在此试着深入探讨一下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8.
余秋雨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他的文化散文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别具一格,历史与文化渗透,传统与现代结合,古今与中外汇聚,有情有理有哲,可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本文结合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四个角度,尝试性地赏析了余氏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金伋昊 《新读写》2013,(6):62-63
刚开始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中满是疑惑与好奇,看标题《文化苦旅》便知这是作者的山水游记,但令我疑惑的是既为旅行又何来苦呢?我好奇作者为何而苦。当我静下心来细读此书才明白,作者苦的并不是旅行,而是一份情,一颗心。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文化散文的代表,通过将作品本身与市场结合起来分析,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其文学价值和市场价值,对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和畅销书市场审美品位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