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准确而有效的对外宣传至关重要。甘肃旅游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来甘肃旅游。选取纪录片《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和《走遍中国--美丽中国湿地行》为语料,在操纵论视角下,从意识形态、诗学两个方面,对有关张掖的两部宣传纪录片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究,以期能够为"甘肃旅游走出去"提供参考。分析字幕翻译及原文本的语言特征,发现译者对原文作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使译文更符合外国读者的诗学习惯,以减少文化传播的障碍,最终达到宣传和传播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探索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字幕翻译的适应与选择,提出更优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文化类纪录片“走出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1):21-22
文化翻译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翻译工作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本文从翻译的角度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邵艳 《英语广场》2020,(13):89-9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已势在必行,各大高校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学已是必然趋势。然而,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输入目标语文化为主,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本文提出各大高校应积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翻译的视角看,纪录片《普洱茶——时光在吟唱》既记录了中国特色茶文化,又介绍了云南区域文化。基于文化翻译理论及指导意义,分析了《普洱茶——时光在吟唱》字幕英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探析了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普洱茶——时光在吟唱》英译策略,以期有效推动云南民族区域茶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宣传,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能满足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为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误读和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提升文化软化实力必须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坚持"走出去"的文化站略。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理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核心途径。对外翻译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翻译人才,选题须兼顾传统性和现当代性,翻译策略须处理好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众包翻译及其特点,提出可以利用众包翻译模式的优势推进我国文化"走出去",并且分析了众包翻译模式在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中的积极作用,如弥补我国翻译人才不足、有利于向海外传播我国文化、有助于海外读者接受我国文化等等。旨在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文章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背景,提出要充分考虑文化交流与传播接受对象特点的精准式文化传播,探讨了精准文化传播的模式与要素,提出了依据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精准确定传播内容、依据传播客体与传播内容精准确定传播渠道的精准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宗教"走出去"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新课题。就文化战略而言,中国宗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就对外战略而言,中国宗教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从国家对外战略的高度成为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和正能量;就宗教实践而言,中国宗教资源丰富、和谐共生,应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深度挖掘"走出去"的资源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更涉及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对翻译中文化等值的实现,翻译文化交流目的达成的分析与评价,应成为翻译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译者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及需考虑的观众对象三个方面,对文化传播新渠道之一的文化传播类微视频字幕中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综合评价。翻译的文化传播目的及对译语观众的考虑决定了译者应采用归化为主的翻译方法,以更好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着重论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视野下的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应对策略,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和拓展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为了应对与此相矛盾的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提出以下建议: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再阅读,挑选适合的中国文化内容和相关权威英文资料进行学习,并且鼓励大学生多渠道交流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确立是在经济“走出去”之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经过了两个阶段:从最初的侧重宏观构建“走出去”的开放格局和实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工程项目,到后来的“加快推动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扶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中观和微观并重战略,折射出国家高层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逻辑变化轨迹,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台,理应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通过调查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国文化表达力"现状,分析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存在的原因,提出在大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测试体系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强化师生传承发扬中国文化意识,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政策机遇,同时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文化差异、文化霸权、文化贸易理念差异和贸易争端等。文章从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交流新理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文化内涵生产与传播效果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合作形式以及壮大对外文化贸易主体实力,创新对外文化贸易业态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说,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贸易等手段,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塑造出一个文化大国的美好形象,从而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而在对外交流中,英语翻译工作至关重要,可以确保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角色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但在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中,中国文化仍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难以满足对高等教育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应从大纲设计、教学材料、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将中国文化明确纳入其范畴,从而为探索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供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其英译研究一直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符合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也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湘西文化对外传播"为视角,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三个英译本进行解读,以期思考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传播与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背景下,树立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中国文化的缺位,这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树立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本文从教材、考评体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三个角度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位的原因以及对策,认为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国文化的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全面、理性的文化观,在未来国际交往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太极拳要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建立系统的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势在必行。构建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应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阐释《易经》的内涵,深刻解读中医经络学说,整理出太极拳汉英术语工具书,以此更好地促进太极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时代背景及要求,进一步彰显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一带一路"倡议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均强调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对于文化对外交流起着关键作用,也需要合适的理论思想进行指导.立足于生态学新视角,以2016—2019年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宏观的报道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报纸整体展现了动态平衡、多样统一的生态理性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