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致命的抉择     
16世纪末,有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荷兰人,他是一名商人也是一个船长:为了避开激烈的海上贸易竞争,他带领17名船员远航,试图从荷兰往北开辟一条新的  相似文献   

2.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谁是“欧洲马车夫“?众所周知,17世纪早期,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贸易和殖民国家,拥有最庞大的商船队,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据此,有人认为“欧洲马车夫“就是荷兰这个国家。这  相似文献   

4.
15世纪以来,世界强国顺序已经几经更替。15世纪末是世界上第一代海洋强国葡萄牙、西班牙称霸海洋的时期,1580年后,西班牙击败葡萄牙独霸海洋。英国于1588年7月击败西班牙后。也迅速成为海上霸主。就在英国和西班牙大战过程中。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一支雄厚的海上力量,被誉为全世界的“海上马车夫”。海洋性商业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了海上贸易的霸权。整个17世纪是英国和荷兰争夺海洋霸权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蒙汉民族在宁夏地区的贸易活动始于永乐年间,这其中既有边外蒙古在宁夏进行的马市贸易和蒙古使臣在朝贡途中进行的贡市贸易,也有灵州“土达”与明朝进行的朝贡贸易。明中前期宁夏地区的蒙汉贸易是非定期贸易,贸易活动相当零星,而且完全由官府控制,民间贸易被严格禁止,因此,宁夏地区的蒙汉贸易长期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发展十分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明前期明蒙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明蒙之间的战争对宁夏贸易的影响很大;二是明前期宁夏边防获取战马有多种途径,而且战马供应基本得到保证,所以,明朝不敢轻言也不愿意在宁夏与蒙古发生往来联系。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对外经济政策从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上严重阻碍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活动,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发展要求严重背离,因而成为海寇滋生泛滥的经济根源。徽州海商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从本质上说,徽州海商依然是以追求自由贸易,追逐商业利润为特征的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海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明朝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促使了明朝实施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从而在客观上为明代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后半期,英国和荷兰之间曾发生过三次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对英国和荷兰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时国际形势,特别是对欧洲的政治形势有着巨大的影响.荷兰和英国都是最早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时期它们之间所以连续发生战争,原因是由来已久的.自从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执掌海上霸权和英国殖民势力兴起以后,它们为争夺海域和殖民地就不断发生冲突.十七世纪中叶后,这一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台湾的传布是伴随着荷兰人的殖民扩张而来的。为了拓展远东的贸易 ,荷兰人在 16世纪初占领澎湖 ,并向中国请求互市 ,但遭到清政府官员的拒绝 ,乃转往澳门、厦门 ,后于 162 4年到达台湾安平 ,并在此筑城实行长期占领。这一时期的台湾居民 ,除由闽粤两省移民来的汉人外 ,还有原住民及一些在此贸易的日本人。荷兰人为垄断贸易 ,将日本人赶走 ,接着陆续占领了台湾南部的原住民区域。 164 3年 ,又将盘踞在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逐出台湾。当时的台湾原住民处于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社会 ,在农业方面亦甚落后 ,不知稼穑之法 ,一切作物任其自生自…  相似文献   

9.
元朝政府在福建行中书省下设置澎湖巡检司,这表现元政府加强了台湾海峡的国防力量,也表明元政府极端重视保护海外贸易航道的畅通。元朝澎湖巡检司设置的时间,历来有异说,也有不少人发表文章进行考证,似乎看法渐趋一致。但是,元朝的澎湖巡检司是隶属泉州府的同安县,或者隶属泉州府的晋江县,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几年,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中,发现澎湖巡检司的隶属问题在教材里也没有得到解决。因此,  相似文献   

10.
1602年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早在元代,中央政府即设巡检司于澎湖,隶属福建同安府。但明朝初年,朝廷下令实行海禁,在军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由此导致  相似文献   

11.
图说世界     
王眉 《历史学习》2007,(2):F0002-F0002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17世纪荷兰人靠海洋为生,在全世界经营黄金、香料和其他商品,建起了一个海上贸易王国。那是荷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量的财富从它幅员辽阔的帝国属地源源不断地流进国库,一时成为世界银行业、工业和艺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这两次战争虽然相隔近百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34页写道:“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其实,自1588年开始,到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代替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的是荷兰,而不是英国。因此,可以改为“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争夺海上霸权的目标”。英国的“世界霸主”,有“世界海上霸主,即海军霸主和国际航运业霸主”,“世界殖民霸主”,“世界工业霸主”,“世界贸易霸主”,“世界投资霸主”,“世界金融霸主”,“世界政治霸主”七种。每一种霸主地位的确立与丧失的时间都有所不同。课本第68页写道:“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  相似文献   

14.
以隆庆元年(1567年)为分水岭,明朝的私人海外贸易大致经历了“海禁”和有条件的贸易两个阶段。明朝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私人海外贸易来源于国际贸易的需要;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决定私人海外贸易必然存在;“海禁”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等。与此同时,明朝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也给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外交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东海丝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日丝绸贸易则是东海丝路中的核心贸易。文章从中日丝绸贸易尤其是日本丝织业发展轨迹的视角切入,回答了曾给东北亚各国带来巨大贸易红利并持续千余年的东海丝路,为何在明清之际由盛转衰,以至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亦即,通过对“中国丝织技术和制品的单项东输与日本丝织业的不断进步”“明朝的‘海禁’政策与日本丝织业的奋起直追”“中日‘丝银’贸易的展开与日本蚕丝业的快速赶超”三个具体问题的探讨,大跨度、纵向考察中日丝绸贸易的得失,尤其是日本丝织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成功经验,并从中总结出五点启示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明朝后期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迅猛发展。产生这一历史现象有国内、国外两方面原因。国内原因是:贸易形式的转变;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闽粤地区拥有大批高素质、富于冒险和开创精神的对外贸易人才;郑和下西洋打通了往东南亚各地的海上通道;中国急需白银的刺激;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先进等。国外原因是:东南亚和欧美人民对中国商品的喜爱;东南亚地区优惠贸易政策的吸引;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初步形成,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间架起一座贸易桥梁等。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晚期,私人海上贸易冲破封建政府的阻碍,迅建发展起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海商凭借质优价康的商品。击败西欧商人,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推动了世界经济交流。在国内,私人海上贸另通过商税的形式支持地方财政,弥补军费的不足,成为明代经济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在讲述“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节时 ,提到“航海条例”一词 ,但并未作任何解释 ,本文根据有关史实略作勾勒。“航海条例”是英国为了打击海上贸易对手 ,发展自己的航海力量而多次颁布的贸易限制法案。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颁布于 1 381年 ,此后 ,又陆续颁布过几次 ,但都没有产生显著效果。而真正发生效力的则是 1 7— 1 8世纪颁布的“航海条例”。 1 651年 1 0月 9日 ,为了打击海上竞争劲敌荷兰 ,取得海上贸易霸权 ,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 (教材所指 )这次“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是 :亚洲、非洲或美洲的商…  相似文献   

19.
(一) 15世纪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重商主义的胜利“发现世界”的葡萄牙、西班牙在欧洲国家中最早以国家力量推动海外扩张,实行重商主义;分别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上殖民帝国(葡)和一个庞大的陆上殖民帝国(西),其中西班牙成为近代以来第一个西方“霸主”;16世纪末,两国相继衰落。全球经商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大西洋的商品集散地;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海上贸易,17世纪成了“荷兰世纪”;发展并形成了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还创造了现代的金融机构“银行”;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8世纪末,荷兰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20.
宁波争贡事件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发生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争贡事件是日本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明朝对日怀柔政策的直接恶果,又是当事人个性特征的外显的结果。同时,明朝海防松弛也是争贡事件发生乃至恶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争贡事件最终使明日堪合贸易走向终结,走私贸易盛行,并对明朝的日本研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