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打破小说和自传的体裁疆界,把生活真实的自传事实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互文性、私人性、身体性、真实性四个维度,体现了小说的自传性特点及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自传契约"所依据的自传文本,特别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经典自传,已被证明存在着大量的虚构或谎言。仅仅拘囿于菲利普·勒热纳(Philippe Lejeune)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已经无法涵盖和解释后现代自传文本的相关规约。"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能展示自传的文类本质属性,它不固步自封其纪实边界,更不惜借助小说的虚构来揭示自我的真实。换句话说,菲力普·勒热纳的"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更多的是从伦理层面强调了作者的真诚计划和真实表白,而"新自传契约"理论话语模式则是从文体学的实践层面坦率指出了自传的种种写作事实,是对自传本体的形而上的文体思辨诗学。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文类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它是虚构故事,有人认为是自传或他传。汤亭亭将自传、他传与虚构融为一体,革新了传统自传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说明虚构和想象作为自传艺术表达的必要手段,解读华裔女作家汤亭亭自传《女勇士》中的幻想及其功能。《女勇士》革新了传统自传书写的思维模式、写作技巧,融合了历史和虚构、现实与梦幻,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作者在美国亲身经历与想象中华人生活终将从最初的不协调到新文化身份上的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5.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自传向来注重对“真实”的书写,但这种书写却时常与“虚构”的手法纠结在一起,并且两者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五柳先生传》型自传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虚构”这一手法与“真实”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锦翠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31-132,140
以"镜像"为切入点,从德拉布尔小说的自传色彩、德拉布尔的创作心理来探讨作家如何在小说中探索自我,建构自我以及实现自我。指出德拉布尔以其充满自传色彩的作品,将现实生活和虚构文本进行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心中>是菲律宾裔美国多产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代表作,也是亚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在这部自传中,传记事实与历史事实随处可见,极其丰富具体.它们与自传事实水乳交融,三位一体,构成了<美国在心中>里事实的三雏性.  相似文献   

10.
自传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用散文的文风对往事的追忆,大部分按时间顺序讲述传主从出生到完成传记之前的亲身经历。而在体裁形式上,该自传叙事从儿时的潜在虚构小说体裁转化到潜在流浪汉小说体裁再转化到最后的散文随笔形式。本文从传记文学理论出发,着重分析本自传在体裁上对欧洲传统自传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与接受过程可以发现,自传研究逐渐进行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自传界纯粹探究自传的真实性问题的研究路径已经几乎被舍弃,许多批评家认为,对自传文类来说,探讨自传的真实性,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文本、自我、身份的问题开始占优势。概而言之,对自传的理论研究可分为两大流派:一是把自传作为基于自我存在的本体论的概念的文本、流派进行研究的古典自传理论派;一为视自传为虚构文本的解构隐喻派。自传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人类学现象,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人种学家、社会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解构主义者、后殖民和女性主义者的目光。而中国的自传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什么的问题自古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本文认为小说是"虚构的事实",之所以说小说是"虚构",因为:一、虚构是小说的重要的创作手法,具有结构功能和叙述功能,二、小说的故事人物是虚构的,三、小说是心灵世界的主观投影.小说同时又是"虚构的事实",因为小说中的故事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小说的故事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理性,人们认为小说中的故事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5.
虹影的类自传书写与生活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她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切入写作.在真实与虚构相交织的文本中,表现自我,追求自我,塑造自我。她集生活、家庭、写作于一体,又加入想象和虚构的文字,呈现出一个虹影心中的个性化虹影。  相似文献   

16.
<正>虚构叙事即讲述虚构的事件,它在学生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备受欢迎:小说、电影、动画、广告……虚构叙事写作在国外母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写小说、自传或传记叙事;法国的写作教学目标把个人经历、想象性故事的叙述写作列入文学写作目标。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小学有简单的幻想类故事写作外,高中的虚构叙事写  相似文献   

17.
一、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立意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十分害怕作文,其主要原因就是习作远离他们的生活,学生习作时往往是盲目模仿式的“无病呻吟”、“无物言之”,从而导致作文“语言成品化”“结构模式化”“人物、事件虚构化”。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以开放学生的立意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资源,用双手和大脑、语言打造自己的作文天地,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一、明确作文的写真与虚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写真”,并不是完全按照生活的真实样子进行摹拟、实录、复现,而是要求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心理真实。生活素材可借用、选用间接的生活。而我们所说的“虚构”,只是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感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写真与虚构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19.
日裔美国文学作品《菊池日记》中的自传事实与传记事实极其丰富,但历史事实却只有一个,即珍珠港事件之后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生活。日记作者查尔斯·菊池对不同的事实采用不同的阐释策略——历史事实的政治策略、传记事实的精神分析策略,以及自传事实的社会策略,使《菊池日记》迥异于其他日裔集中营叙事。集中营生活对日裔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但对菊池父子而言,此次集体创伤却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他们各自的童年创伤,可谓不幸中之万幸。  相似文献   

20.
自传与自叙体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两者由于都取材于作家的人生经历,并且将作家本人的人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注入到作品之中,让人难以判断。但是自传是历史文本,见证历史;而自叙体小说则是文学文本,重在反映社会现实。前者必须尊重历史;而后者可以想象和虚构。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