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科技发展战略,使科技进步对就业产生良性的影响,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科技进步速度较慢,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何在三次产业中利用科技进步有效的促进就业增长,并从总体上分析了有利于减轻当前就业压力的产业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2.
黄犚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80-84,88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就业与就业结构的调整是矛盾的统一体;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对总就业的创造作用大于摧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引进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体转型升级,增加高人力资本需求;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贸易的补充有利于增加我国总就业,但由于技术获取动力不足,吸收技术溢出的效果不明显,不具有高人力资本偏态效应。同时,该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泽萍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47-149
技术进步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就业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技术进步似乎是排挤就业的;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是有利于就业增长的。全面、正确地认识并且处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对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的动态CGE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宗义  刘亦文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70-1475
为能够比较精确地运用国内经济信息和经济数据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尝试借助动态CGE模型来模拟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产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对我国各产业影响不尽相同,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将起到不错的环境保护效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均有显著的降幅,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污染排放量均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5.
贺玲  崔琦  陈浩  宋涛 《资源科学》2019,41(6):1024-1034
本文基于CHINAGEM模型构建了中国能源经济均衡模型(CGE),建立差异化的多情景政策分析,比较了不同煤炭产能政策及其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煤炭产能政策在优化煤炭生产结构的同时,会显著影响其他能源产业和与之有上下游关联的非能源产业产出,不可避免地对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②降产量政策对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最有效,但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也最大;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最小,但对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最弱;去产能政策对煤炭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影响介于降产量政策和税收政策之间。③在实施煤炭产能政策的同时,综合利用税收优惠、产能置换、技术进步等综合政策手段有助于推进煤炭生产结构调整,减缓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煤炭行业长效发展。本文采用冲击资本投入的方式模拟产能政策的结果更合理,更符合煤炭去产能的经济学含义,该方法同样适用于钢铁、玻璃、水泥等产业去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专利制度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发展以及对保障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专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国民发明创造的热情;有利于打破技术封锁,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有利于为科技创新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法律环境;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科技交流和合作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中国小型宏观计量协整模型中嵌入区域创新生产函数从而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区域一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中国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中国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在所考虑的八大宏观经济变量中,中国区域研发投入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按东中西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张曙光 《情报杂志》1994,13(2):9-11
阐述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科技进步及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说明信息产业在促进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重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若仅将其作为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会忽略技术进步范畴内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规模经济,通过C-D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分析其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6.13%,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为39.796%,科技进步的贡献为12.657%,规模经济的作用不大,表明内蒙古应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在中国小型宏观计量协整模型中嵌入区域创新生产函数从而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与中 国宏观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区域-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中国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在所考虑的八大宏观经济变量中,中国区域研发投入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